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球閥,包括閥體(11)、閥桿(12)、閥帽(13),閥體(11)具有閥腔,閥腔內設置有閥芯球(14),閥桿(12)的一端部伸入閥腔內連接閥芯球(14),另一端設于閥帽(13)內部;球閥還包括鎖定或解鎖閥桿和閥體周向位置的鎖定部件;還包括用于限制閥桿相對閥帽周向轉動的限位部件,且鎖定部件鎖定或解鎖閥帽和閥體周向位置;球閥在進行閥桿的操作時,只需接觸閥帽和閥體之間的鎖定,轉動閥帽即可實現球閥工作狀態的轉換,操作流程大大簡化,提高了操作效率,可以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并且在球閥各工作狀態(開閥或關閥等工作狀態)的轉換過程,無需拆卸閥帽,可以有效防止球閥零部件的丟失。(*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球閥
本技術涉及閥門
,特別涉及一種球閥。
技術介紹
球閥作為閥門開關元件,廣泛使用于制冷系統和水系統中,主要起連接和對內部介質的截止和導通等作用。請參考圖1和圖2,圖1是現有球閥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球閥的局部結構示意圖。球閥包括閥體1、連接在閥體I上的閥座2、設置在閥體I內腔的閥芯球3、組裝于閥體I和閥座2內腔的密封墊4、用于驅動閥芯球3的閥桿5,以及插裝于閥桿5的定位銷6,通過操作閥桿5,帶動閥芯球3在閥體I內轉動,從而實現內部冷媒的截止和導通,并以定位銷6與閥體I上的定位凸臺11和12配合來進行全開定位,見圖2。球閥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內部流體的沖擊可能會產生球心閥自動關閉現象,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產生,現有技術一般在閥桿5部位增加卡扣7,當閥桿5轉動至工作位置后,利用卡扣7將閥桿5固定于閥體I上,防止閥桿5在內部介質的沖擊下轉動。一般地,為了實現防塵和二次密封的目的,閥桿5的頂部還設置有閥帽8,閥帽8與閥體I螺紋配合。這樣,當對球閥進行工作位置轉換操作時,首先需要先將閥帽8取下,然后拆卸卡扣7,然后轉動閥 桿5,最后再將卡扣7、閥帽8等安裝到原位置。有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閥桿5的操作程序比較繁瑣,在閥桿5操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遺忘安裝卡扣7或卡扣7安裝不到位的情況,這樣將無法實現閥桿的自鎖,存在安全隱 另外,閥帽8也很可能遺失,雖然目前可以采用掛帶將閥帽8拴在閥體上防遺失,但是掛帶在閥桿操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纏繞等現象,影響閥帽的正常操作。因此,如何改進現有的球閥結構,簡化閥桿操作流程,且具有比較高的使用可靠性,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為提供一種球閥,該球閥的閥桿操作流程比較簡單,且具有比較高的使用可靠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球閥,包括閥體、閥桿、閥帽,所述閥體具有閥腔,所述閥腔內設置有閥芯球,所述閥桿的一端部伸入所述閥腔內連接所述閥芯球,另一端設于所述閥帽內部;所述球閥還包括鎖定或解鎖所述閥桿和所述閥體周向位置的鎖定部件,還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閥桿相對所述閥帽周向轉動的限位部件,且所述鎖定部件鎖定或解鎖所述閥帽和所述閥體周向位置。優選地,所述鎖緊部件同時鎖緊或解鎖所述閥帽相對所述閥體沿所述閥帽的軸向位置。優選地,所述鎖定部件包括設于所述閥帽的外周壁的第一鎖緊部和設置于所述閥體的外周壁的第二鎖緊部,所述第二鎖緊部與所述第一鎖緊部配合鎖緊,且所述第一鎖緊部和所述第二鎖緊部至少其中一者的數量為多個,沿周向預定角度布置。優選地,所述第一鎖定部件為徑向延伸的第一凸臺,所述第二鎖定部件為第二凸臺,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二凸臺配合鎖緊位置分別設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內還設有軸向活動的限位桿。優選地,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為內螺紋孔,所述限位桿設有與所述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部。優選地,所述第二凸臺的數量為兩個,兩所述第二凸臺的夾角為90度,其中一者沿所述球閥的軸向設置,所述第一凸臺的數量為一個。優選地,所述第一凸臺為自所述閥帽的開口端面向外延伸的彎折部,并且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二凸臺兩者的相對表面貼合配置。優選地,所述限位部件為開設于所述閥帽的內壁頂部的卡槽,所述閥桿的端部卡裝于所述卡槽內部。優選地,所述閥帽與所述閥體之間設置有密封圈,兩者通過所述密封圈動密封。優選地,所述閥帽外周壁包括上端夾持部和下端柱狀部,所述夾持部的側壁具有與操作扳手裝夾部相配合的形狀。本技術中的球閥還包括用于限制閥桿相對閥帽周向轉動的限位部件,也就是說,在限位部件的作用下,閥桿不能相對閥帽轉動,當閥帽轉動的同時,閥帽可以帶動閥桿一起轉動,從而實現閥芯球轉動,完成球閥工作位置的轉換。并且,本技術中鎖定部件鎖定或解鎖閥帽和閥體周向位置,這樣,鎖定部件可以通過閥帽間接實現閥桿和閥體周向位置的鎖定或解鎖。鎖定部件鎖定位置數量可以根據球閥的工作位置數量確定,對于只有全開閥和全關閥兩種工作位置的球閥而言,鎖定部件的鎖定位置可以具有兩個;當然根據球閥使用環境的需求不同,可以設置更多的工作狀態,相應地,鎖定部件的鎖定位置也相應增加。本技術中的球閥鎖定部件鎖定或解鎖閥帽和閥體周向位置,因閥桿通過限位部件不能相對閥帽轉動,故間接實現閥桿和閥體的周向鎖定或解鎖,當轉換球閥的工作位置時,只需先將閥帽和閥體之間的鎖定部件解鎖,轉動閥帽即可實現閥桿動作,閥桿動作帶動閥腔內的閥芯球轉動,當當閥芯球轉至相應工作位置后,再安裝鎖定部件于相應位置,鎖定閥帽和閥體周向位置,進而閥桿的周向位置也相應鎖定。與現有技術閥桿的操作相比,本技術中球閥在進行閥桿的操作時,只需接觸閥帽和閥體之間的鎖定,轉動閥帽即可實現球閥工作狀態的轉換,操作流程大大簡化,提高了操作效率,可以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并且在球閥各工作狀態(開閥或關閥等工作狀態)的轉換過程,無需拆卸閥帽,可以有效防止球閥零部件的丟失。【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球閥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球閥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球閥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球閥的俯視示意圖;圖5為圖3所示球閥的三維示意圖。其中,圖1-圖2中附圖標記和部件名稱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如下所示:I閥體、101定位凸臺、102定位凸臺、2閥座、3閥芯球、4密封墊、5閥桿、6定位銷、7卡扣、8閥帽。其中,圖3-圖5中附圖標記和部件名稱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如下所示:11閥體、111第二凸臺、Illa第二限位孔、12閥桿、13閥帽、131夾持部、132柱狀部、133第一凸臺、133a第一限位孔、14閥芯球、15閥座、16定位銷、17螺紋桿、18密封墊、19密封圈、20密封圈、21第一管、22第二管。【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核心為提供一種球閥,該球閥的閥桿操作流程比較簡單,且具有比較高的使用可靠性。為了描述技術方案的簡潔,本文以球閥具有開閥和關閥兩種工作狀態為例進行介紹技術方案,本領域內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應用了本文技術方案的具有多種工作狀態的球閥也在本文的保護范圍之內。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3,圖3為本技術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球閥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球閥的俯視示意圖;圖5為圖3所示球閥的三維示意圖。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球閥,包括閥體11、閥桿12、閥帽13,閥體11具有閥腔,閥腔內設置有閥芯球14,閥桿12的一端部伸入閥腔內連接閥芯球14,另一端設于閥帽13內部,閥桿12與閥體11之間還可以設置有密封圈20。。一般地,閥體11上還可具有閥座15,組裝于閥體11和閥座15內腔的密封墊,插裝于閥桿12的定位銷16,通過操作閥桿12,帶動閥芯球14在閥體11內轉動,實現內部截止的截止和導通,并以定位銷16與閥體11上的定位凸臺配合實現全開定位。閥芯球14兩側的閥體11和閥座15分別連接第一管21和第二管22,第一管21和第二管22分別連接外部介質管路。本技術中的球閥還包括鎖定或解鎖閥桿12和閥體11周向位置的鎖定部件,當球閥處于開閥或關閥狀態時,鎖定部件將閥桿12的周向位置鎖定,以防閥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球閥,包括閥體(11)、閥桿(12)、閥帽(13),所述閥體(11)具有閥腔,所述閥腔內設置有閥芯球(14),所述閥桿(12)的一端部伸入所述閥腔內連接所述閥芯球(14),另一端設于所述閥帽(13)內部;所述球閥還包括鎖定或解鎖所述閥桿(12)和所述閥體(11)周向位置的鎖定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閥桿(12)相對所述閥帽(13)周向轉動的限位部件,且所述鎖定部件鎖定或解鎖所述閥帽(13)和所述閥體(11)周向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球閥,包括閥體(11)、閥桿(12)、閥帽(13),所述閥體(11)具有閥腔,所述閥腔內設置有閥芯球(14),所述閥桿(12)的一端部伸入所述閥腔內連接所述閥芯球(14),另一端設于所述閥帽(13)內部;所述球閥還包括鎖定或解鎖所述閥桿(12)和所述閥體(11)周向位置的鎖定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閥桿(12)相對所述閥帽(13)周向轉動的限位部件,且所述鎖定部件鎖定或解鎖所述閥帽(13)和所述閥體(11)周向位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部件同時鎖緊或解鎖所述閥帽(13)相對所述閥體(11)沿所述閥帽(13)的軸向位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部件包括設于所述閥帽(13)的外周壁的第一鎖緊部和設置于所述閥體(11)的外周壁的第二鎖緊部,所述第二鎖緊部與所述第一鎖緊部配合鎖緊,且所述第一鎖緊部和所述第二鎖緊部至少其中一者的數量為多個,沿周向預定角度布置。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定部件為徑向延伸的第一凸臺(133),所述第二鎖定部件為第二凸臺(111),所述第一凸臺(133)和所述第二凸臺(111)配合鎖緊位置分別設有第一限位孔(133a)和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