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塔機、起重臂、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及其變幅小車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0329027 閱讀: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5:08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塔機、起重臂、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及其變幅小車。該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包括上弦桿;兩個第一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一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一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一下弦桿之間;兩個第二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二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二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其中,兩個第一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的底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的第一連接部,兩個第二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的頂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的第二連接部。通過以上方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降低起重機的臂架的自重,提高起重性能。(*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塔機、起重臂、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及其變幅小車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塔機、起重臂、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及其變幅小車。
    技術介紹
    大幅度塔式起重機的起重臂對塔機起重性能具有較大的影響,在保證起重臂受力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起重臂減輕自重能夠提高塔機的起重性能。請參見圖1,圖1是現有技術起重臂的結構圖。現有技術的起重臂10包括上弦桿11、下弦桿12以及連接于上弦桿11和下弦桿12之間的腹桿13,起重臂10采用改變上弦桿11角度的方式來實現變截面,以減少起重臂10的重量。現有技術的起重臂10只能在一個方向上實現截面變化,起重臂10的減重不明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塔機、起重臂、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及其變幅小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其包括:上弦桿;兩個第一下弦桿,兩個第一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一腹桿,多個第一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一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一下弦桿之間;兩個第二下弦桿,兩個第二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二腹桿,多個第二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二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其中,第一下弦桿之間的間距大于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的間距,兩個第一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的底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的第一連接部,兩個第二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的頂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的第二連接部。其中,過渡臂節的上弦桿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上弦桿和第二上弦桿以及連接于第一上弦桿和第二上弦桿且用于通過拉桿連接至底端相鄰臂節的上弦桿的吊點板。其中,由兩個第二下弦桿所定義的平面位于由兩個第一下弦桿所定義的平面的遠離上弦桿的一側。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變幅小車,其包括第一滾輪組和設置在第一滾輪組下方的第二滾輪組,變幅小車用于承載過渡臂節,過渡臂節包括:上弦桿;兩個第一下弦桿,兩個第一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一腹桿,多個第一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一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一下弦桿之間;兩個第二下弦桿,兩個第二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二腹桿,多個第二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二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其中,第一下弦桿之間的間距大于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的間距,兩個第一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的底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的第一連接部,兩個第二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的頂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的第二連接部;在變幅小車承載第一下弦桿和第二下弦桿時,第一滾輪組與第一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第二滾輪組與第二滾輪組與第二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在變幅小車承載第二下弦桿時,第一滾輪組懸空,第二滾輪組與第二滾輪組與第二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其中,過渡臂節的上弦桿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上弦桿和第二上弦桿以及連接于第一上弦桿和第二上弦桿且用于通過拉桿連接至頂端相鄰臂節的上弦桿的吊點板。其中,由兩個第二下弦桿所定義的平面位于由兩個第一下弦桿所定義的平面的遠離上弦桿的一側。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起重臂,其包括上述的過渡臂節。其中,起重臂進一步包括與過渡臂節的兩端相鄰設置的臂節,其中與過渡臂節的底端相鄰設置的臂節的下弦桿與過渡臂節的第一連接部連接,底端相鄰設置的臂節的上弦桿通過拉桿與吊點板連接;與過渡臂節的頂端相鄰設置的臂節的下弦桿與過渡臂節的第二連接部連接。其中,起重臂進一步包括變幅小車,用于承載過渡臂節,變幅小車包括第一滾輪組和設置在第一滾輪組下方的第二滾輪組,在變幅小車承載第一下弦桿和第二下弦桿時,第一滾輪組與第一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第二滾輪組與第二滾輪組與第二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在變幅小車承載第二下弦桿時,第一滾輪組懸空,第二滾輪組與第二滾輪組與第二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塔機,其包括上述的起重臂。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技術通過設置第一下弦桿之間的間距大于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的間距,能夠降低起重機的臂架的自重,提高起重性能。【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起重臂的結構圖;圖2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的結構圖;圖3是圖2中第一下弦桿與第二下弦桿的結構圖;圖4是圖2中過渡臂節與起重機臂架連接的結構圖;圖5是圖4中第三下弦桿與第一下弦桿的結構圖;圖6是變幅小車的結構圖;圖7是變幅小車承載起重機臂架和過渡臂節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見圖2-3,圖2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的結構圖,圖3是圖2中第一下弦桿與第二下弦桿的結構圖。如圖2-3所示,本實施例所揭示的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20包括:上弦桿21,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多個第一腹桿24,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多個第二腹桿27以及吊點板28。其中,第一下弦桿22和第二下弦桿23間隔設置,且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均與上弦桿21間隔設置。多個第一腹桿24連接于上弦桿21、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之間,且多個第一腹桿24設置在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之間。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間隔設置,且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均與上弦桿21間隔設置。多個第二腹桿27連接于上弦桿21、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之間,且多個第二腹桿27設置在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之間。優選地,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之間的間距LI大于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之間的間距L2,減少過渡臂節20的寬度,進而減少過渡臂節20所在的起重機臂架的重量。第一下弦桿22的端部221設置有第一連接部222,第一下弦桿23的端部231設置有第一連接部232,第二下弦桿25的端部251設置有第二連接部252,第二下弦桿26的端部261設置有第二連接部262。其中,第二連接部252和第二連接部262用于連接過渡臂節20的頂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在本實施例中,上弦桿21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上弦桿211和第二上弦桿212,吊點板28設置在第一上弦桿211和第二上弦桿212之間。優選的,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均與第一上弦桿211間隔設置。其中,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所定義的平面位于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所定義的平面的遠離上弦桿21的一側,即第二下限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位于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遠離上弦桿21的一側。本實施例所揭示的過渡臂節20連接到起重機臂架30,如圖4所示。起重機臂架30包括第三上弦桿31,第三下弦桿32、33以及第三腹桿34。其中,第三下弦桿32和第三下弦桿33間隔設置,且第三下弦桿32和第三下弦桿33均與第三上弦桿31間隔設置。第三腹桿34連接于第三上弦桿31、第三下弦桿32和第三下弦桿33之間,且第三腹桿34設置在第三下弦桿32和第三下弦桿33之間。其中,第三下弦桿32的端部321設置有第三連接部322,第三下弦桿33的端部331設置有第三連接部332,如圖5所示。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三下弦桿32通過第一連接部222和第三連接部322連接,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20),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臂節(20)包括:?上弦桿(21);?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彼此間隔設置且與所述上弦桿(21)間隔設置;?多個第一腹桿(24),所述多個第一腹桿(24)連接于所述上弦桿(21)和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以及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彼此間隔設置且與所述上弦桿(21)間隔設置;?多個第二腹桿(27),所述多個第二腹桿(27)連接于所述上弦桿(21)和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以及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其中,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的間距,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的端部(221、231)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過渡臂節(20)的底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的第一連接部(222、232),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的端部(251、261)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過渡臂節(20)的頂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的第二連接部(252、26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20),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臂節(20)包括: 上弦桿(21); 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彼此間隔設置且與所述上弦桿(21)間隔設置; 多個第一腹桿(24),所述多個第一腹桿(24)連接于所述上弦桿(21)和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以及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 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彼此間隔設置且與所述上弦桿(21)間隔設置; 多個第二腹桿(27),所述多個第二腹桿(27)連接于所述上弦桿(21)和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以及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的間距,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的端部(221、231)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過渡臂節(20)的底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的第一連接部(222、232),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的端部(251、261)分別 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過渡臂節(20)的頂端相鄰臂節的下弦桿的第二連接部(252、26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過渡臂節(20),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臂節(20)的上弦桿(21)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上弦桿(211)和第二上弦桿(212)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一上弦桿(211)和第二上弦桿(212)且用于通過拉桿(35)連接至所述底端相鄰臂節的上弦桿的吊點板(28)。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過渡臂節(20),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所定義的平面位于由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所定義的平面的遠離所述上弦桿(21)的一側。4.一種變幅小車(60),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幅小車(60)包括第一滾輪組(61)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滾輪組(61)下方的第二滾輪組(62),所述變幅小車(60)用于承載過渡臂節(20),所述過渡臂節(20)包括: 上弦桿(21); 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彼此間隔設置且與所述上弦桿(21)間隔設置; 多個第一腹桿(24),所述多個第一腹桿(24)連接于所述上弦桿(21)和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以及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 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彼此間隔設置且與所述上弦桿(21)間隔設置; 多個第二腹桿(27),所述多個第二腹桿(27)連接于所述上弦桿(21)和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以及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的間距,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閭志明譚澤松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午夜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αⅴ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无码AV大香线蕉|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用舌头去添高潮无码视频|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内射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无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 |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成人无码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一高潮|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 男人的天堂无码动漫AV|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