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其圓形插刀沿其軸向平行地開設有若干個第一線通槽、若干個第二線通槽,第一線通槽由第一前線槽、第一后線槽和第一折彎線槽組成,所述第一后線槽位于第一前線槽延長線一側,此第一折彎線槽連接第一前線槽、第一后線槽首末端,所述第二線通槽由第二前線槽、第二后線槽和第二折彎線槽組成,所述第二后線槽位于第二前線槽延長線一側,此第二折彎線槽連接第二前線槽、第二后線槽首末端;第一彈性刀片、第二彈性刀片在外表面末端形成刀刃,第一折彎線槽、第二折彎線槽兩側均具有側刀刃。本發明專利技術實現了一次能去除整個內壁區域的全部凸點,也大大增加了圓形插刀中部的彈力,有效防止過多的刮傷,保證了產品性能的一致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
本專利技術涉及手術刀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微創手術因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而受到患者的歡迎。但由于器材和條件的限制,手術對醫師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其工藝難度很大。經過長期加工發現微創手術刀外鋁管套不良率一直居高不下,加工所得零件一大部分無法滿足精度要求。其主要原因出現在擠型材進料不良,鋁劑材料內壁經常會出現0.05MM~0.1MM小凸點,然而此現象在鋁劑工序無法改善且無法避免有凸點。故需在后道工序改善才能提高產品的良率,滿足客戶的需求量。此微創手術刀的外鋁管套由于內壁口徑很小(為5.86MM),還有公差且內壁有異形,且異形很小(異形寬為0.7MM),普通方法根本無法將其內壁小凸點去除。經過多次不同方法嘗試后,如何可有效快捷的將有異形的內壁上的小凸點去除,從而達到精度要求,提高了產品的良率,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努力的方向。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該加工裝置實現了一次能去除整個內壁區域的全部凸點,也大大增加了圓形插刀中部的彈力,有效防止過多的刮傷,保證了產品性能的一致性。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包括圓形插刀、壓緊機構、頂桿和醫療器具;所醫療器具包括:外鋁管套、內管套、刀片、條形刀柄和刀桿,此刀桿一端具有凹槽,此條形刀柄截面為矩形,所述條形刀柄一端固定于所述刀桿的凹槽內,所述刀片焊接于所述條形刀柄另一端的側面上;所述圓形插刀沿其軸向平行地開設有若干個第一線通槽、若干個第二線通槽,第一線通槽從圓形插刀一端面延伸至圓形插刀中部從而形成若干個第一彈性刀片,第二線通槽從圓形插刀另一端面延伸至圓形插刀中部從而形成若干個第二彈性刀片,第一線通槽、第二線通槽沿周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線通槽由第一前線槽、第一后線槽和第一折彎線槽組成,所述第一后線槽位于第一前線槽延長線一側,此第一折彎線槽連接第一前線槽、第一后線槽首末端,所述第二線通槽由第二前線槽、第二后線槽和第二折彎線槽組成,所述第二后線槽位于第二前線槽延長線一側,此第二折彎線槽連接第二前線槽、第二后線槽首末端;圓形插刀外表面設有左、右凸條,第一彈性刀片、第二彈性刀片從內表面至外表面之間具有一斜面,該斜面使得第一彈性刀片、第二彈性刀片在外表面末端形成刀刃,第一折彎線槽、第二折彎線槽兩側均具有側刀刃;所述壓緊機構包括缸體、活塞、錐蓋,所述缸體與錐蓋密封固定連接,活塞安裝在缸體與錐蓋之間,活塞后端與缸體之間具有第一腔室,活塞前端與錐蓋之間具有第二腔室,所述活塞前端具有的活塞桿伸至錐蓋的腔體內且與錐蓋的中心孔滑動密封配合,活塞后端伸出缸體的擋板之外且與擋板的中心孔滑動密封配合,所述錐蓋的腔體內裝有夾頭,夾頭具有的外錐面與錐蓋內壁滑動配合,所述活塞前端具有的活塞桿與夾頭固定連接。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如下:1、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彈性刀片外鋁管套、第二彈性刀片外鋁管套的外表面與斜面外鋁管套形成的刃角為60°~75°。2、作為優選,所述若干個第一線通槽外鋁管套、若干個第二線通槽外鋁管套末端具有底部刀刃外鋁管套。3、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線通槽的數目為4個,所述第二線通槽的數目為4個。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本專利技術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其干凈光滑地去除小凸點,圓形插刀有一定的彈性力量能隨時與鋁管內壁保持接觸而不傷及內壁,能在最大程度上去除內壁上的小凸點,效果更好;其次,該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速度相當快捷,此活性插刀長度不是太長,只需將其放于內壁用長棒輕輕一捅即可完成清除。2、本專利技術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其第一線通槽由第一前線槽、第一后線槽和第一折彎線槽組成,所述第一后線槽位于第一前線槽延長線一側,此第一折彎線槽連接第一前線槽、第一后線槽首末端,所述第二線通槽由第二前線槽、第二后線槽和第二折彎線槽組成,所述第二后線槽位于第二前線槽延長線一側,此第二折彎線槽連接第二前線槽、第二后線槽首末端,第一折彎線槽、第二折彎線槽兩側均具有側刀刃,彌補了線通槽處不能去除凸點的缺陷,實現了一次能去除整個內壁區域的全部凸點,也大大增加了圓形插刀中部的彈力,有效防止過多的刮傷,保證了產品性能的一致性。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專利技術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中圓形插刀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專利技術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中微創手術刀局部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專利技術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中微創手術刀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本專利技術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中壓緊機構和頂桿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本專利技術加工裝置中壓緊機構結構示意圖。以上附圖中:1、圓形插刀;2、壓緊機構;3、頂桿;4、醫療器具;5、外鋁管套;6、內管套;7、刀片;8、條形刀柄;9、刀桿;91、凹槽;10、第一線通槽;101、第一前線槽;102、第一后線槽;103、第一折彎線槽;11、第二線通槽;111、第二前線槽;112、第二后線槽;113、第二折彎線槽;12、第一彈性刀片;13、第二彈性刀片;14、左凸條;15、右凸條;16、斜面;17、刀刃;18、側刀刃;19、缸體;20、活塞;21、錐蓋;22、第一腔室;23、第二腔室;24、腔體;27、中心孔;26、擋板;25、中心孔;28、夾頭;281、外錐面。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種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包括圓形插刀1、壓緊機構2、頂桿3和醫療器具4;所述醫療器具4包括:外鋁管套5、內管套6、刀片7、條形刀柄8和刀桿9,此刀桿9一端具有凹槽91,此條形刀柄2截面為矩形,所述條形刀柄2一端固定于所述刀桿9的凹槽91內,所述刀片7焊接于所述條形刀柄2另一端的側面上;所述圓形插刀1沿其軸向平行地開設有若干個第一線通槽10、若干個第二線通槽11,第一線通槽10從圓形插刀1一端面延伸至圓形插刀1中部從而形成若干個第一彈性刀片12,第二線通槽9從圓形插刀1另一端面延伸至圓形插刀1中部從而形成若干個第二彈性刀片13,第一線通槽10、第二線通槽11沿周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線通槽10由第一前線槽101、第一后線槽102和第一折彎線槽103組成,所述第一后線槽102位于第一前線槽101延長線一側,此第一折彎線槽103連接第一前線槽101、第一后線槽102首末端,所述第二線通槽11由第二前線槽111、第二后線槽112和第二折彎線槽113組成,所述第二后線槽112位于第二前線槽111延長線一側,此第二折彎線槽113連接第二前線槽111、第二后線槽112首末端;圓形插刀1外表面設有左、右凸條14、15,第一彈性刀片12、第二彈性刀片13從內表面至外表面之間具有一斜面16,該斜面使得第一彈性刀片12、第二彈性刀片13在外表面末端形成刀刃17,第一折彎線槽103、第二折彎線槽113兩側均具有側刀刃18;所述壓緊機構2包括缸體19、活塞20、錐蓋21,所述缸體19與錐蓋21密封固定連接,活塞20安裝在缸體19與錐蓋21之間,活塞20后端與缸體19之間具有第一腔室22,活塞20前端與錐蓋21之間具有第二腔室23,所述活塞20前端具有的活塞桿伸至錐蓋21的腔體24內且與錐蓋21的中心孔25滑動密封配合,活塞20后端伸出缸體19的擋板26之外且與擋板26的中心孔2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圓形插刀(1)、壓緊機構(2)、頂桿(3)和醫療器具(4);所述醫療器具(4)包括:外鋁管套(5)、內管套(6)、刀片(7)、條形刀柄(8)和刀桿(9),此刀桿(9)一端具有凹槽(91),此條形刀柄(2)截面為矩形,所述條形刀柄(2)一端固定于所述刀桿(9)的凹槽(91)內,所述刀片(7)焊接于所述條形刀柄(2)另一端的側面上;所述圓形插刀(1)沿其軸向平行地開設有若干個第一線通槽(10)、若干個第二線通槽(11),第一線通槽(10)從圓形插刀(1)一端面延伸至圓形插刀(1)中部從而形成若干個第一彈性刀片(12),第二線通槽(9)從圓形插刀(1)另一端面延伸至圓形插刀(1)中部從而形成若干個第二彈性刀片(13),第一線通槽(10)、第二線通槽(11)沿周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線通槽(10)由第一前線槽(101)、第一后線槽(102)和第一折彎線槽(103)組成,所述第一后線槽(102)位于第一前線槽(101)延長線一側,此第一折彎線槽(103)連接第一前線槽(101)、第一后線槽(102)首末端,所述第二線通槽(11)由第二前線槽(111)、第二后線槽(112)和第二折彎線槽(113)組成,所述第二后線槽(112)位于第二前線槽(111)延長線一側,此第二折彎線槽(113)連接第二前線槽(111)、第二后線槽(112)首末端;圓形插刀(1)外表面設有左、右凸條(14、15),第一彈性刀片(12)、第二彈性刀片(13)從內表面至外表面之間具有一斜面(16),該斜面使得第一彈性刀片(12)、第二彈性刀片(13)在外表面末端形成刀刃(17),第一折彎線槽(103)、第二折彎線槽(113)兩側均具有側刀刃(18);所述壓緊機構(2)包括缸體(19)、活塞(20)、錐蓋(21),所述缸體(19)與錐蓋(21)密封固定連接,活塞(20)安裝在缸體(19)與錐蓋(21)之間,活塞(20)后端與缸體(19)之間具有第一腔室(22),活塞(20)前端與錐蓋(21)之間具有第二腔室(23),所述活塞(20)前端具有的活塞桿(201)伸至錐蓋(21)的腔體(24)內且與錐蓋(21)的中心孔(25)滑動密封配合,活塞(20)后端伸出缸體(19)的擋板(26)之外且與擋板(26)的中心孔(27)滑動密封配合,所述錐蓋(21)的腔體(24)內裝有夾頭(28),夾頭(28)具有的外錐面(281)與錐蓋(21)內壁滑動配合,所述活塞(20)前端具有的活塞桿(201)與夾頭(28)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微創手術刀用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圓形插刀(1)、壓緊機構(2)、頂桿(3)和醫療器具(4);所述醫療器具(4)包括:外鋁管套(5)、內管套(6)、刀片(7)、條形刀柄(8)和刀桿(9),此刀桿(9)一端具有凹槽(91),此條形刀柄(8)截面為矩形,所述條形刀柄(8)一端固定于所述刀桿(9)的凹槽(91)內,所述刀片(7)焊接于所述條形刀柄(8)另一端的側面上;所述圓形插刀(1)沿其軸向平行地開設有若干個第一線通槽(10)、若干個第二線通槽(11),第一線通槽(10)從圓形插刀(1)一端面延伸至圓形插刀(1)中部從而形成若干個第一彈性刀片(12),第二線通槽(11)從圓形插刀(1)另一端面延伸至圓形插刀(1)中部從而形成若干個第二彈性刀片(13),第一線通槽(10)、第二線通槽(11)沿周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線通槽(10)由第一前線槽(101)、第一后線槽(102)和第一折彎線槽(103)組成,所述第一后線槽(102)位于第一前線槽(101)延長線一側,此第一折彎線槽(103)連接第一前線槽(101)、第一后線槽(102)首末端,所述第二線通槽(11)由第二前線槽(111)、第二后線槽(112)和第二折彎線槽(113)組成,所述第二后線槽(112)位于第二前線槽(111)延長線一側,此第二折彎線槽(113)連接第二前線槽(111)、第二后線槽(112)首末端;圓形插刀(1)外表面設有左、右凸條(14、15),第一彈性刀片(12)、第二彈性刀片(13)從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金根,胡慶華,曹薛雷,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