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轉印膜、轉印設備及其轉印方法。轉印膜包含一膜片以及一轉印樹脂層。膜片的一側具有一凹凸表面。轉印樹脂層覆蓋膜片。轉印樹脂層相反于膜片的一側具有匹配凹凸表面的一立體圖案。借此,以重復使用轉印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轉印膜、轉印設備及其轉印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轉印膜,特別是一可重復使用的轉印膜。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發展,消費者對于移動電話或筆記型計算機等高科技產品的外型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舉例來說,消費者會希望產品能展現時尚及特殊美感。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就需要在產品的外殼上壓印出不同的圖案。一般而言,會將外殼的半成品送入模具中,借由模具所具有的圖案來壓印半成品。然而,若是要變更外殼的圖案,就需要重新設計不同的模具。由于重新設計模具所費不貲,因而大幅增加了產品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也有使用模內裝飾(In-MoldDecoration,IMD)的技術來裝飾產品外型的方法。模內裝飾主要應用于家電產品的表面裝飾及功能性面板,或是用在手機窗口鏡片及外殼、洗衣機控制臺、冰箱控制臺、空調控制臺、汽車儀表盤及電飯鍋控制臺多種領域的面板、標志等外觀對象上。以IMD領域中的模內轉印(In-MoldRoller,IMR)而言,模內轉印通常運用于移動電話及筆記型計算機的外殼。模內轉印是將圖案印刷在膜片中的薄膜上,再通過送膜機進行注塑,注塑后膜片中的油墨層會與膜片中的薄膜分離。如此一來,膜片中具有圖案的油墨層會留在塑件上而得到表面有裝飾圖案的塑件。然而,模內轉印技術中所使用的膜片仍然無法重復使用。也就是說,若是要制造大量的外殼,就需要準備大量的膜片以供使用。這除了增加產品的成本,也增加了轉印工藝的復雜程度。因此,如何設計一種轉印膜,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轉印工藝所使用的膜片無法重復使用的問題,就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轉印膜、轉印設備及其轉印方法,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轉印工藝所使用的膜片無法重復使用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轉印膜,包含一膜片以及一轉印樹脂層。膜片的一側具有一凹凸表面。轉印樹脂層覆蓋膜片。轉印樹脂層相反于膜片的一側具有匹配凹凸表面的一立體圖案。其中,該膜片包含:一基板;以及一紫外線硬化樹脂層,覆蓋該基板,該紫外線硬化樹脂層相反于該基板的一側具有該凹凸表面。其中,該轉印樹脂層的材料包含:一美耐皿(Melamine);以及一環氧樹脂,該美耐皿與該環氧樹脂的重量比例介于5:5至7:3之間。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轉印設備,包含一模具以及一前述的轉印膜。模具包含相對的一第一模座以及一第二模座。第二模座具有一射料口。轉印膜設置于第一模座面對第二模座的一側。轉印膜貼合第一模座。轉印膜的立體圖案面對第二模座。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轉印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一前述的轉印膜;形成一塑料于轉印膜,使塑料的一側對應立體圖案而形成一立體紋路;使塑料與轉印膜分離。其中,該轉印樹脂層的材料包含:一美耐皿(Melamine);以及一環氧樹脂,該美耐皿與該環氧樹脂的重量比例介于5:5至7:3之間。其中,該形成一塑料于該轉印膜,使該塑料具有對應該立體圖案的一立體紋路的步驟為以射出成形的方式于該轉印膜形成該塑料。其中,該塑料與該轉印樹脂層的結合力小于該轉印樹脂層與該膜片的結合力。其中,于該形成一塑料于該轉印膜的步驟前,更包括:提供一模具,該模具包含相對的一第一模座以及一第二模座,該第二模座具有一射料口。其中,于該形成一塑料于該轉印膜的步驟前,更包括:將該轉印膜設置于該第一模座面對該第二模座的一側,使該轉印膜貼合該第一模座,該轉印膜的該立體圖案面對該第二模座。根據上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公開的轉印膜、轉印設備及其轉印方法,由于轉印膜包含了美耐皿以及環氧樹脂,因而轉印膜可耐高溫并具有良好的離型效果以及較高的硬度。因此,在進行轉印時,轉印膜可重復使用,因而解決了先前技術中轉印工藝所使用的膜片無法重復使用的問題。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附圖說明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所公開的轉印膜的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所公開的轉印膜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圖。圖3A至圖3G分別為對應圖2中步驟S101至S107的結構側視圖。圖4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所公開的轉印設備的分解示意圖。圖4B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所公開的轉印設備的組合示意圖。圖5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所公開的轉印方法的流程圖。圖6A與圖6B分別為對應圖5中步驟S204與步驟S205的結構側視圖。其中,附圖標記: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專利技術的詳細特征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了解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并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權利要求及圖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輕易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相關的目的及優點。以下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疇。首先,請參考圖1,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所公開的轉印膜的示意圖。轉印膜10包含一膜片11以及一轉印樹脂層12。膜片11包含一基板111以及一紫外線硬化樹脂層112。基板111的材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玻璃纖維(PC-GF)、聚酰胺-玻璃纖維(PA-GF)、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或其組合。紫外線硬化樹脂層112覆蓋于基板111。紫外線硬化樹脂層112相反于基板111的一側具有一凹凸表面113。紫外線硬化樹脂層112的材質例如包含寡聚物(oligomer)、單體(monomer)以及光起始劑(photoinitiator),而寡聚物例如為環氧丙烯酸酯(epoxyacrylate)、胺酯丙烯酸酯(urethaneacrylate)、聚酯丙烯酸酯(polyesteracrylate),單體例如為乙烯基單體、丙烯基單體、丙烯酸基單體,而光起始劑例如為偶氮二異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的自由基產生劑或是鹽酸的陽離子產生劑。轉印樹脂層12覆蓋于膜片11。其中,轉印樹脂層12相反于膜片11的一側具有匹配凹凸表面113的一立體圖案121。也就是說,立體圖案121與凹凸表面113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圖案或紋路。轉印樹脂層12的材料包含一美耐皿(melamine)以及一環氧樹脂(epoxyresin)。其中,美耐皿可使轉印樹脂層12具有較佳的離型效果,亦即轉印樹脂層12與另一基材接觸之后,轉印樹脂層12不易與另一基材沾黏而具有良好的分離效果。另一方面,環氧樹脂可使轉印樹脂層12具有較佳的耐熱性以及結構強度,而使得轉印樹脂層12在防刮、抗磨損方面具有較佳的效果。在本實施例及部分其它實施例中,美耐皿與環氧樹脂的重量比例介于5:5至7:3之間。在一實施例中,美耐皿與環氧樹脂的重量比例為6:4。借此,轉印樹脂層12除了可耐高溫(例如:高于250℃)外,還具有較佳的防刮、抗磨損等效果。以下將介紹轉印膜10的制備方法,請參考圖2及圖3A至圖3G,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所公開的轉印膜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圖,圖3A至圖3G分別為對應圖2中步驟S101至S107的結構側視圖。提供一基板111(S101)(如圖3A所示)。由于基板111的熔點較高而耐高溫,因而可避免基板111在高溫下產生浮纖的問題,而使得使用者可在較高溫的環境下操作基板111。接著,在基板111上涂布一樹脂前趨物1121(S102),使樹脂前趨物1121覆蓋基板111(如圖3B所示)。涂布的方式例如為旋轉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轉印膜,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膜片,該膜片的一側具有一凹凸表面;以及一轉印樹脂層,覆蓋該膜片,該轉印樹脂層相反于該膜片的一側具有匹配該凹凸表面的一立體圖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轉印膜,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膜片,該膜片具有一基板及一紫外線硬化樹脂層,該紫外線硬化樹脂層覆蓋該基板,該紫外線硬化樹脂層相反于該基板的一側具有一凹凸表面;以及一轉印樹脂層,該轉印樹脂層的材料包含一美耐皿及一環氧樹脂,該美耐皿與該環氧樹脂的重量比例介于5:5至7:3之間,該轉印樹脂層覆蓋該膜片的該紫外線硬化樹脂層,該轉印樹脂層依據該凹凸表面形成一立體圖案。2.一種轉印設備,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模具,包含相對的一第一模座以及一第二模座,該第二模座具有一射料口;以及一轉印膜,該轉印膜具有一膜片及一轉印樹脂層,該膜片以一紫外線硬化樹脂層覆蓋在一基板,該紫外線硬化樹脂層相反于該基板的一側具有一凹凸表面,該轉印樹脂層由一美耐皿及一環氧樹脂制成,該美耐皿與該環氧樹脂的重量比例介于5:5至7:3之間,該轉印樹脂層覆蓋該膜片的該紫外線硬化樹脂層,該轉印樹脂層依據該凹凸表面形成一立體圖案,該轉印膜設置于該第一模座面對該第二模座的一側,該轉印膜貼合該第一模座,該轉印膜的該立體圖案面對該第二模座。3.一種轉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提供一轉印膜,該轉印膜具有一膜片及一轉印樹脂層,該膜片以一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福助,
申請(專利權)人:福爾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