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包括縱向主桁架、橫向主桁架、圓形桁架;縱向主桁架的兩端與橫向主桁架的兩端相連接;圓形桁架設置于縱向主桁架與橫向主桁架所組成的矩形結構的中部,圓形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圓形桁架的上弦桿和圓形桁架的下弦桿相互平行,圓形桁架的上弦桿和圓形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圓形桁架與縱向主桁架之間通過第一橫向次桁架相連接;圓形桁架與橫向主桁架之間通過第一縱向次桁架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主桁架、次桁架,優化了空間結構布置,降低了結構整體造價;主桁架、次桁架可在地面分別組裝,按桁架單元吊裝施工,可以降低施工難度、減少施工費用、縮短施工周期。(*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
本技術涉及桁架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
技術介紹
一種由桿件彼此在兩端用鉸鏈連接而成的結構。桁架由直桿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單元的平面或空間結構,桁架桿件主要承受軸向拉力或壓力,從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強度,在跨度較大時可比實腹梁節省材料,減輕自重和增大剛度。桁架的優點是桿件主要承受拉力或壓力,可以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節約材料,減輕結構重量。常用的有鋼桁架、鋼筋混凝土桁架、預應力混凝土桁架、木桁架、鋼與木組合桁架、鋼與混凝土組合桁架。現有桁架結構組裝繁瑣、施工難度、施工周期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解決現有的桁架結構組裝繁瑣、施工難度、施工周期長的技術問題。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包括縱向主祐1架、橫向主祐1架、圓形祐1架;所述縱向主祐1架的兩端與所述橫向主祐1架的兩端相互垂直連接、圍成矩形結構;所述圓形桁架設置于所述縱向主桁架與所述橫向主桁架所組成的矩形結構的中部,所述圓形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所述圓形桁架的上弦桿和圓形桁架的下弦桿相互平行,所述圓形桁架的上弦桿和圓形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所述圓形桁架與所述縱向主桁架之間通過第一橫向次桁架相連接;所述圓形桁架與所述橫向主祐1架之間通過第一縱向次祐1架相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區分主桁架、次桁架,優化了空間結構布置,降低了結構整體造價;主桁架、次桁架可在地面分別組裝,按桁架單元吊裝施工,可以降低施工難度、減少施工費用、縮短施工周期。進一步:所述縱向主桁架與所述第一縱向次桁架之間設有第二縱向次桁架;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兩端與所述橫向主桁架相連接;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且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上弦桿的中部下沉;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上弦桿和第二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且兩根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豎腹桿之間通過斜腹桿對角連接。進一步:所述橫向主桁架與所述第一橫向次桁架之間設有第二橫向次桁架;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的兩端與所述縱向主桁架相連接;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且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的上弦桿的中部下沉;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的上弦桿和第二橫向次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且兩根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的豎腹桿之間通過斜腹桿對角連接。進一步:所述縱向主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所述縱向主桁架的上弦桿和縱向主桁架的下弦桿為兩根相互平行的直桿;所述縱向主桁架的上弦桿和縱向主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且兩根所述縱向主桁架的豎腹桿之間通過斜腹桿對角連接。進一步:所述橫向主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所述橫向主桁架的上弦桿和橫向主桁架的下弦桿為兩根相互平行的直桿;所述橫向主桁架的上弦桿和橫向主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且兩根所述橫向主桁架的豎腹桿之間通過斜腹桿對角連接。進一步:所述第一縱向次桁架包括前第一縱向次桁架和后第一縱向次桁架;所述前第一縱向次桁架與所述后第一縱向次桁架均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且所述前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的長度不等于所述后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的長度;所述前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上弦桿和前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且兩根所述前第一縱向次桁架的豎腹桿之間通過斜腹桿對角連接;所述后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上弦桿和后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且兩根所述后第一縱向次桁架的豎腹桿之間通過斜腹桿對角連接。進一步:所述第一橫向次祐1架包括左第一縱向次祐1架和右第一縱向次祐1架;所述左第一縱向次桁架與所述右第一縱向次桁架均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且所述左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的長度等于所述右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的長度;所述左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上弦桿和左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且兩根所述左第一縱向次桁架的豎腹桿之間通過斜腹桿對角連接;所述右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上弦桿和右第一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且兩根所述右第一縱向次桁架的豎腹桿之間通過斜腹桿對角連接。【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俯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橫向主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第二橫向次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第一橫向次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第一橫向次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的第一橫向次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的縱向主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的第二縱向次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的第一縱向次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的第一縱向次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技術的圓形桁架的展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技術,并非用于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如圖1、圖11所示,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其包括縱向主桁架2.1、橫向主桁架1.1、圓形桁架3 ;所述縱向主桁架2.1的兩端與所述橫向主桁架1.1的兩端相互垂直連接、圍成矩形結構;所述圓形桁架3設置于所述縱向主桁架2.1與所述橫向主桁架1.1所組成的矩形結構的中部,所述圓形桁架3包括上弦桿3.1和下弦桿3.2,上弦桿3.1和下弦桿3.2相互平行、且上弦桿3.1和下弦桿3.2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3.4相連接;所述圓形桁架3與所述縱向主祐1架2.1之間通過第一橫向次祐1架(1.3 ;1.4 ;1.5)相連接;所述圓形祐1架3與所述橫向主桁架1.1之間通過第一縱向次桁架(2.3 ;2.4)相連接。如圖1、圖8所示,所述縱向主桁架2.1與所述第一縱向次桁架2.3之間設有第二縱向次桁架2.2 ;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2.2的兩端與所述橫向主桁架1.1相連接;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2.2包括上弦桿2.2.1和下弦桿2.2.1、且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上弦桿2.2.1的中部下沉;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上弦桿2.2.1和第二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2.2.1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2.2.4相連接、且兩根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豎腹桿2.2.4之間通過斜腹桿2.2.3對角連接。如圖1、圖3所示,所述橫向主桁架1.1與所述第一橫向次桁架1.3之間設有第二橫向次桁架1.2 ;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1.2的兩端與所述縱向主桁架2.1相連接;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1.2包括上弦桿1.2.1和下弦桿1.2.2、且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的上弦桿1.2.1的中部下沉;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的上弦桿1.2.1和第二橫向次桁架的下弦桿1.2.2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1.2.4相連接、且兩根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的豎腹桿1.2.4之間通過斜腹桿1.2.3對角連接。如圖1、圖7所示,所述縱向主桁架2.1包括上弦桿2.1.1和下弦桿2.1.2,所述縱向主桁架的上弦桿2.1.1和縱向主桁架的下弦桿2.1.2為兩根相互平行的直桿;所述縱向主桁架的上弦桿2.1.1和縱向主桁架的下弦桿2.1.2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2.1.4相連接、且兩根所述縱向主桁架的豎腹桿2.1.4之間通過斜腹桿2.1.3對角連接。如圖1、圖2所示,所述橫向主桁架1.1包括上弦桿1.1.1和下弦桿1.1.2,所述橫向主桁架的上弦桿1.1.1和橫向主桁架的下弦桿1.1.2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縱向主桁架、橫向主桁架、圓形桁架;所述縱向主桁架的兩端與所述橫向主桁架的兩端相互垂直連接、圍成矩形結構;所述圓形桁架設置于所述縱向主桁架與所述橫向主桁架所組成的矩形結構的中部,所述圓形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所述圓形桁架的上弦桿和圓形桁架的下弦桿相互平行,所述圓形桁架的上弦桿和圓形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所述圓形桁架與所述縱向主桁架之間通過第一橫向次桁架相連接;所述圓形桁架與所述橫向主桁架之間通過第一縱向次桁架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縱向主桁架、橫向主桁架、圓形桁架;所述縱向主桁架的兩端與所述橫向主桁架的兩端相互垂直連接、圍成矩形結構;所述圓形桁架設置于所述縱向主桁架與所述橫向主桁架所組成的矩形結構的中部,所述圓形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所述圓形桁架的上弦桿和圓形桁架的下弦桿相互平行,所述圓形桁架的上弦桿和圓形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所述圓形桁架與所述縱向主桁架之間通過第一橫向次祐1架相連接;所述圓形祐1架與所述橫向主祐1架之間通過第一縱向次祐1架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主桁架與所述第一縱向次桁架之間設有第二縱向次桁架;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兩端與所述橫向主桁架相連接;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且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上弦桿的中部下沉;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上弦桿和第二縱向次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且兩根所述第二縱向次桁架的豎腹桿之間通過斜腹桿對角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主桁架與所述第一橫向次祐1架之間設有第二橫向次祐1架;所述第二橫向次祐1架的兩端與所述縱向主祐1架相連接;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且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的上弦桿的中部下沉;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的上弦桿和第二橫向次桁架的下弦桿之間通過多個豎腹桿相連接、且兩根所述第二橫向次桁架的豎腹桿之間通過斜腹桿對角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一種大跨度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主桁架包括上弦桿和下弦桿,所述縱向主桁架的上弦桿和縱向主桁架的下弦桿為兩根相互平行的直桿;所述縱向主桁架的上弦桿和縱向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集建,王世權,賀高凱,翟勁松,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