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跨度管桁架拔桿提升、空中施轉就位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1)、桁架的制作拼裝(2)、管桁架的吊裝(3)拔桿的移動(4)拔桿的拆除,桁架在拼裝時與安裝定位軸線形成30度的夾角,提升高度超過混凝土結構后再在轉動30度至設計軸線,通過豎立拔桿過程將桁架的軸線轉動30度到與安裝軸線相同的位置,從而實現拔桿提升與空中施轉就位。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傳統獨腳拔桿簡捷、靈活,靠滑輪組、倒鏈、絞磨等即可安裝到位,可在某些特殊部位的大型構件吊裝施工中,或無法采用大型起重機械或采用大型機械會造成施工費用的極大增加的情況下,采用設立獨腳拔桿進行吊裝,其工作效率高、費用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跨度管桁架拔桿提升、空中施轉就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驟:(1)、桁架的制作拼裝所述桁架由上弦桿、下弦桿、斜腹桿拼裝而成,根據設計選擇合適的上弦桿、下弦桿、斜腹桿,所述上弦桿、下弦桿、斜腹桿分別由管構件構成,為便于拼裝,首先將兩根上弦桿在下,一根下弦桿在上,組拼完后桁架上下旋轉180度即可;拼裝時直接利用樓板作為支撐平臺,將兩個上弦桿放在找平的樓板面上,通過水準儀找平,同時通過水準儀檢查預起拱值,當預起拱值:桁架的中間部位與兩端的差值滿足設計預超拱80mm時,再進行下弦桿及腹桿的拼裝;其桁架的預起拱值控制方法是將已拼裝完成的上弦平板桁架兩端用墊塊墊起,利用桁架自身重量使其中部下凹,通過水準儀檢查桁架的中間部位與兩端的實際高差;(2)、管桁架的吊裝a、拔桿的安裝經過對拔桿進行強度和剛度驗算,選擇合適的拔桿和鋼管,兩根拔桿之間通過鋼管連接形成門式吊架,將拔桿安裝在桁架定位軸線的中間位置,由于軸線的中部有暗柱,測量暗柱的截面及暗柱兩側的結構梁的截面的尺寸,經過驗算后確認,拔桿安裝在暗柱的兩側吊裝桁架時,不會對主體結構構成損壞;安裝拔桿方法如下:首先將拔桿底座置于安裝位置,拔桿下端置于底座上,裝4個方向的攬風繩在拔桿的頂端,攬風繩在拔桿上端即全長的1/4處并系有4門滑輪組,同時在主體結構梁上安裝4門滑輪組,用鋼絲繩繞過2個4門滑輪組,鋼絲繩再通絞磨,通過人力使絞磨旋轉將鋼絲繩絞緊,從而實現將拔桿的頂端拉起,使拔桿與地面形成夾角的逐漸加大直至拔桿垂直位置;在豎立拔桿過程中,在拔桿兩側的纜風繩的長度應保持一致,拔桿前后方 向纜風繩隨著與地面的夾角增加調整其長度,及時通過倒鏈調整纜風繩的松緊,保持前后纜風繩在受力狀態,直至拔桿垂直止,當兩根拔桿豎立好后,其上部通過連桿將兩根拔桿連接形成門式結構,連桿用鋼管并通過螺栓與拔桿頂部連接;b、桁架吊裝由于桁架的長度大于支撐點的間距,因此桁架在拼裝時與安裝定位軸線形成30度的夾角,提升高度超過混凝土結構后再在轉動30度至設計軸線;吊裝時將2根捆繩,分別系在管桁架的2個上弦主管中間的位置,每根吊繩通過2個四門混輪組和一臺絞磨提升,桁架的兩側系上遛繩,控制桁架的方向,同時也防止桁架在吊裝過程中刮碰兩側的結構和腳手架,當拔桿的提升高度超過定位標高后,將桁架的軸線轉動30度到與安裝軸線相同的位置,緩慢的安裝在支座上,并與支座墊板焊接定位;(3)拔桿的移動當一榀桁架安裝結束后,拔桿需要挪到下一個安裝位置,為減少拔桿安裝時間,縮短施工周期,采用垂直平移拔桿的方法移動,在拔桿底座上系上牽引繩,用絞磨作牽引,將拔桿逐漸的平移,平移時在控制拔桿的四根纜風繩上系上繩套,繩套的一端與纜風繩連接,另一端用倒鏈與地錨連接,由專人調整通過倒鏈調整纜風繩的長度,從而控制拔桿方向,使拔桿在移動過程中保持穩定;(4)拔桿的拆除當桁架安裝完成后,可利用桁架的上弦作吊點,將四門滑車掛在上弦桿上,將另一個滑車系在拔桿的上端,同時用鋼絲繩將拔桿底座與拔桿捆綁在一起,保持底座與拔桿相對固定,用電動絞磨牽引拔桿底座,使其向后移動,另外隨著底座的移動,吊在拔桿頂端的吊繩也同時放松,拔桿的頂端高度在不斷地下降,當拔桿與地面形成45度時,底座停止移動,而吊繩則繼續放松,直到拔桿水平地放倒在地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虎,沈龍,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跨宇鋼結構網架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