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樁軸向自反力測試筒式荷載箱,包括上面板、下面板、上護筒、下護筒和液壓千斤頂組,所述上面板與下面板之間裝有液壓千斤頂組,所述上護筒焊接在上面板并延伸至下面板,所述下護筒焊接在下面板上;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為環形結構,中間為中部貫通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產生的有益效果為:上、下護筒和加勁肋板的設置加大了加載裝置與樁身混凝土接觸面積和徑向結合強度,避免由于傳統荷載箱上下部混凝土澆筑質量較差、強度較低或局部應力過大而造成的荷載箱上下部樁身混凝土結構的破壞而影響測試結果。(*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基粧軸向自反力測試筒式荷載箱
本技術涉及建設工程領域樁基承載力測試設備,具體為一種基樁軸向自反力測試筒式荷載箱。
技術介紹
基樁軸向自反力測試,也就是基樁的承載力的測試是保證一項建筑工程基樁項目質量的關鍵因素。由于現有荷載箱部位會造成樁身混凝土質量不均,存在薄弱夾層,使用現有的荷載箱,在加載時,導致荷載箱上、下面板受力面應力應變復雜,變形不均,進而導致安裝于荷載箱上下面板的位移觀測裝置測量到的觀測值與樁身實際的應力應變值嚴重不符,荷載箱部位容易被雜質進入,影響后期注漿加固效果,同時,現有荷載箱存在現場安裝程序復雜,加固困難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基樁軸向自反力測試筒式荷載箱,有效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基樁軸向自反力測試筒式荷載箱,包括上面板、下面板、上護筒、下護筒和液壓千斤頂組,所述上面板與下面板之間裝有液壓千斤頂組,所述上護筒焊接在上面板并延伸至下面板,所述下護筒焊接在下面板上;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為環形結構,中間為中部貫通孔。本技術產生的有益效果為:1、上、下護筒和加勁肋板的設置加大了加載裝置與樁身混凝土接觸面積和徑向結合強度,避免由于傳統荷載箱上下部混凝土澆筑質量較差、強度較低或局部應力過大而造成的荷載箱上下部樁身混凝土結構的破壞而影響測試結果;2、樁身鋼筋籠主筋可直接焊接在上、下護筒壁上,解決了現有荷載箱現場安裝程序復雜,加固困難的難題;3、傳統荷載箱因安裝部位鉆孔有效面積減小,而嚴重阻礙混凝土的流動;該裝置采用護筒和加勁肋板組成的特殊導流裝置,有效避免了荷載箱安裝部位樁身混凝土質量的不均勻性;4、特殊的筒式結構構造避免了加載后荷載箱面板復雜的應力應變問題;5、筒式結構對加載裝置附近的樁身混凝土起到徑向約束作用,可避免混凝土受壓后的劈裂現象,同時,筒式結構避免了不良雜質的進入,保證了后期注漿效果。6、優化位移觀測點的位置,解決樁身應力、應變觀測值與其真實值嚴重不相符的問題。7、荷載箱上面板和下面板上設有2個以上聲測管貫通孔,聲測管兼后期注漿管功能,當荷載箱打開時,在上、下面板之間的聲測管,與下面板分開,其中I根擔當注漿管,其余擔當排泄回流管。先洗孔,再注漿,保證注漿體充滿需加固的空間。【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整體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俯視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剖視結構圖圖4為本技術聲測管結構剖視圖圖中,1、上面板2、下面板3、上護筒4、下護筒5、液壓千斤頂組6、中部貫通孔7、加勁肋板8、上位移觀測點9、下位移觀測點10、吊裝孔11、聲測管孔12、聲測管13、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一種基樁軸向自反力測試筒式荷載箱,包括上面板1、下面板2、上護筒3、下護筒4和液壓千斤頂組5,所述上面板I與下面板2之間裝有液壓千斤頂組5,所述上護筒3焊接在上面板I上并延伸至下面板2,所述下護筒4焊接在下面板2上;所述上面板I和下面板2為環形結構,中間為中部貫通孔6 ;所述上、下面板上分別開有至少兩個通孔13和至少兩個聲測管孔11,所述聲測管孔內設置聲測管12 ;所述上護筒3和下護筒4內側分別設有加勁肋板7,所述加勁肋板7為三角形結構,所述加勁肋板7其中的兩條邊分別焊接在上、下護筒和上、下面板上;所述上護筒3上設有上位移觀測點8和吊裝10孔,所述下護筒上設有下位移觀測點9和吊裝孔10。所述液壓千斤頂組構成本荷載箱的荷載施加系統,所述上、下護筒筒壁及加勁肋板構成應力分配和傳遞系統,設置于上、下護筒壁的上、下位移觀測點構成位移測試系統。其中,上、下護筒和加勁肋板的設置加大了加載裝置與樁身混凝土徑向接觸面積和結合強度,避免由于傳統荷載箱上下部混凝土澆筑質量較差、強度較低或局部應力過大而造成的荷載箱上下部樁身混凝土結構的破壞而影響測試結果;樁身鋼筋籠主筋可直接焊接在上、下護筒壁上,解決了現有荷載箱現場安裝程序復雜,加固困難的難題;傳統荷載箱因安裝部位鉆孔有效面積減小,而嚴重阻礙混凝土的流動;該裝置采用護筒和加勁肋板組成的特殊導流裝置,避免了荷載箱安裝部位樁身混凝土質量的不均勻性;特殊的筒式結構構造避免了加載后荷載箱面板復雜的應力應變問題;筒式結構對加載裝置附近的樁身混凝土起到徑向約束作用,可避免混凝土受壓后的劈裂現象,同時,筒式結構避免了不良雜質的進入,保證了后期注漿加固處理的效果。本技術通過優化位移觀測點的位置,解決樁身應力、應變觀測值與其真實值嚴重不相符的問題。荷載箱上面板和下面板上設有2個以上聲測管貫通孔,聲測管兼后期注漿管功能,當荷載箱打開時,在上、下面板之間的聲測管,與下面板分開,其中I根擔當注漿管,其余擔當排泄回流管。先洗孔,再注漿,保證注漿體充滿需加固的空間。本技術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任何人應得知在本技術的啟示下做出的與本技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技術未詳細描述的技術、形狀、構造部分均為公知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樁軸向自反力測試筒式荷載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板、下面板、上護筒、下護筒和液壓千斤頂組,所述上面板與下面板之間裝有液壓千斤頂組,所述上護筒焊接在上面板并延伸至下面板,所述下護筒焊接在下面板上;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為環形結構,中間為中部貫通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樁軸向自反力測試筒式荷載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板、下面板、上護筒、下護筒和液壓千斤頂組,所述上面板與下面板之間裝有液壓千斤頂組,所述上護筒焊接在上面板并延伸至下面板,所述下護筒焊接在下面板上;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為環形結構,中間為中部貫通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樁軸向自反力測試筒式荷載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面板上分別開有至少兩個通孔和至少兩個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而玉,翟祥才,戚桂賓,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省魯建基礎工程監測中心,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