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科學增產紅高粱種植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作物種植技術,具體涉及一種科學增產紅高粱種植技術。
技術介紹
:高粱,禾本科;高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桿實心,中心有髓。分蘗或分枝。葉片似玉米葉,厚而窄,被蠟粉,平滑,中脈呈白色。圓錐花序,穗形有帶狀和錘狀兩類。穎果呈褐、橙、白或淡黃等色。種子卵圓形,微扁,質粘或不粘。性喜溫暖,抗旱、耐澇。按性狀及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類。中國栽培較廣,以東北各地為最多。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釀酒。糖用高粱的桿可制糖漿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葉陰干青貯,或曬干后可作飼料;穎果能入藥,能燥濕祛痰,寧心安神。屬于經濟作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種科學增產紅高粱種植技術。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科學增產紅高粱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選種:種子外表光滑亮澤,無小粒碎粒;打農藥:將農田內殘留的害蟲、草類作物殺死,為紅高粱的生長奠定基礎;曝曬:利用陽光暴曬農田3天,以充分的殺死被施過農藥的害蟲、草類作物;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機將暴曬好的土地旋耕,保證土質;第一次施肥:施有機復合肥,其中N、P、K含量在20%以上;種子催芽:先用20_30°C的溫水浸泡3_4h,把裝種的器具直接放到炕上,炕溫15°C,倒水后用木棍攪動,直到燙手為止,用蓋子蓋好,過3-4小時濾出原水,用溫水清洗I次,用編織袋裝好,放到熱炕上,炕溫15°C,24-36h即可出牙;播種:4月中下旬利用人工或者機器播種,將紅高粱均勻的播種在農田上,按25g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科學增產紅高粱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選種:種子外表光滑亮澤,無小粒碎粒;?打農藥:將農田內殘留的害蟲、草類作物殺死,為紅高粱的生長奠定基礎;?曝曬:利用陽光暴曬農田3天,以充分的殺死被施過農藥的害蟲、草類作物;?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機將暴曬好的土地旋耕,保證土質;?第一次施肥:施有機復合肥,其中N、P、K含量在20%以上;?種子催芽:先用20?30℃的溫水浸泡3?4h,把裝種的器具直接放到炕上,炕溫15℃,倒水后用木棍攪動,直到燙手為止,用蓋子蓋好,過3?4小時濾出原水,用溫水清洗1次,用編織袋裝好,放到熱炕上,炕溫15℃,24?36h即可出牙;?播種:4月中下旬利用人工或者機器播種,將紅高粱均勻的播種在農田上,按25g天達2116加10kg豆種一起播種,5kg/畝,播深3?5cm;?施肥:人工對農田內的紅高粱進行施肥,為紅高粱在后期生長過程中提供營養保障,肥料包括磷鉀肥55?65%,尿素15?20%,三元復合肥15?20%,磷酸一銨1?2%,氯化鉀2?3%,;?化學除草:在播種后3?4天進行,每公頃施除草劑500kg,除草劑由8%藥水和92%的水組成,藥水包括阿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科學增產紅高粱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選種:種子外表光滑亮澤,無小粒碎粒; 打農藥:將農田內殘留的害蟲、草類作物殺死,為紅高粱的生長奠定基礎; 曝曬:利用陽光暴曬農田3天,以充分的殺死被施過農藥的害蟲、草類作物; 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機將暴曬好的土地旋耕,保證土質; 第一次施肥:施有機復合肥,其中N、P、K含量在20%以上; 種子催芽:先用20-30°C的溫水浸泡3-4h,把裝種的器具直接放到炕上,炕溫15°C,倒水后用木棍攪動,直到燙手為止,用蓋子蓋好,過3-4小時濾出原水,用溫水清洗I次,用編織袋裝好,放到熱炕上,炕溫15°C,24-36h即可出牙; 播種:4月中下旬利用人工或者機器播種,將紅高粱均勻的播種在農田上,按25g天達2116加IOkg豆種一起播種,5kg/畝,播深3_5cm ; 施肥:人工對農田內的紅高粱進行施肥,為紅高粱在后期生長過程中提供營養保障,肥料包括磷鉀肥55-65%,尿素15-20%,三元復合肥15-20 %,磷酸一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華,
申請(專利權)人:郎溪縣十字鎮林華糧食種植家庭農場,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