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電子裝置及用于形成電子裝置的方法。就此而言,一代表性電子裝置包含:殼體,該殼體定義空腔;顯示器,置于空腔內;外蓋,置于顯示器上且形成電子裝置外部的一部分;光學透明導電薄膜,置于空腔內;以及天線,置于空腔內,該天線至少部分由光學透明導電薄膜所定義,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可作為天線的接地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子裝置及用于形成電子裝置的方法
本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移動裝置。
技術介紹
如今,具有較小外形尺寸及金屬一體成型設計的移動裝置(例如,智能手機)受到使用者的喜愛。然而,較小的外形尺寸對產品設計的各種方面具有相當顯著的限制,例如,天線置放、體積與效能。顯而易見地,當外形尺寸較小的裝置,其天線可置放的體積減少時,通常會犧牲天線的輻射效率或操作頻寬效能。就此而言,于金屬一體成型的移動裝置,天線置放的習用設計解決方案涉及形成尺寸較小的射頻(RadioFrequency,RF)孔徑,其通常為在孔徑中充填的塑膠。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具有由光學透明導電薄膜形成的天線的電子裝置及相關方法。簡述而言,在多個實施方式的一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包含:殼體,該殼體定義空腔;顯示器,置于空腔內;外蓋,置于顯示器上及形成電子裝置外部的一部分;光學透明導電薄膜,置于空腔內;以及天線,置于空腔內,該天線至少部分由光學透明導電薄膜所定義,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可作為天線的接地面。另一實施方式是一種用于形成電子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裝置殼體;以及在裝置殼體的空腔內放置光學透明導電薄膜以定義槽孔天線。對檢驗過以下附圖及詳細描述的熟悉該項技術者而言,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系統、方法、特征,及優勢將會或可能會變得顯而易見。所有這些額外系統、方法、特征,及優勢意欲得以包含在此描述內、符合本專利技術的范疇,及受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保護。附圖說明可參考以下附圖而更佳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諸多方面。附圖中的元件未必按比例繪制,而是著重強調清晰地圖示本專利技術的原理。此外,在附圖中,數個視圖中的對應部分以類似的元件符號表示。圖1是一電子裝置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2是形成電子裝置的一種方法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流程圖;圖3是一電子裝置的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4A是沿圖3的線段4A-4A的代表性剖面圖;圖4B是沿圖3的線段4B-4B的代表性剖面圖;圖5是一電子裝置的再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6是操作電子裝置的一種方法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多種方式皆已匯總,現將詳細參考附圖中所示的本專利技術。盡管本專利技術將結合這些附圖進行描述,但并非旨在限定法律保護范疇于本文所揭示的一或更多個實施方式。相反地,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涵蓋如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及范疇內所包含的所有替代方法、修改及同等物。就此而言,本專利技術提供具有由光學透明導電薄膜形成的天線的電子裝置及相關方法。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學透明導電薄膜定位在電子裝置的外蓋與顯示器之間。光學透明導電薄膜與殼體之間定義一或更多個槽孔天線,其中光學透明導電薄膜的作用為接地面。由此,可在無需形成貫穿殼體的孔徑的情況下提供天線(例如,藍牙(Bluetooth)、無線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全球定位衛星(GlobalPositioningSatellite;GPS),或近場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天線)。圖1是一電子裝置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電子裝置100(該電子裝置可以多種形式提供,例如除其他裝置以外還有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包括殼體102、顯示器104、外蓋106,及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08。殼體102是由射頻透明材料(例如,塑膠)或非射頻透明材料(例如,金屬)而構成,殼體102定義空腔110,顯示器104及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08置于空腔110中。外蓋106置于顯示器104之上,且外蓋106形成電子裝置100外部的一部分。在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殼體102為一體成型(uni-body)殼體,然而本專利技術不以此為限。天線112亦置于空腔110內。在本實施方式中,天線112是槽孔天線(SlotAntenna),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08及殼體102定義部分的天線112。應注意的是,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08對于天線112的作用為接地面。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08可被提供為單獨元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08可被提供為另一元件的組成元件,例如,用于一觸控輸入感測器的接地層(屏蔽)。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08可整合在例如表嵌式觸控(On-Cell-Touch)或內嵌式觸控(In-Cell-Touch)的顯示元件中。由于來自天線112的實際輻射是自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08(及殼體102的對應部分)的邊緣傳播,因此相較于直接置于顯示器104頂部的天線,天線112有可能更為有效率。另外,由于天線112置于外蓋106的下,因此可提供預防因使用者接觸而產生的總誤調的固有保護。盡管可使用具有各種類型及配置的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08,但適合的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08可為氧化銦錫(IndiumTinOxide;ITO)薄膜,其可并入光學透明導電圖案,例如,印刷金屬圖案。圖2是形成電子裝置的一種方法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該方法可自方塊120開始說明,在該步驟中,提供裝置殼體。在方塊122中,光學透明導電薄膜置于殼體的空腔內,以定義槽孔天線。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學透明導電薄膜及殼體定義電子裝置的多個天線。因此,如方塊124中所繪示,電子裝置的天線用以傳輸及/或接收射頻信號。圖3、圖4A,及圖4B為電子裝置的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圖4A,及圖4B,電子裝置130包括殼體132、顯示器134(例如,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模塊)、外蓋136、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38,及觸控輸入感測器140。具體而言,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38置于顯示器134與觸控輸入感測器140之間,而觸控輸入感測器140置于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38與外蓋136之間。殼體132定義空腔142,空腔142中設置有電子裝置130的各種元件,例如,顯示器134、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38,及觸控輸入感測器140,以及基板144、電池146,及天線饋入點147(其他元件略去以便于描述)。外蓋136是由殼體132的支撐結構所支撐,外蓋136置于空腔142之上,且外蓋136形成電子裝置130外部的一部分。在殼體132與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38之間定義有四個狹縫(151、152、153,及154):兩個長狹縫(151、153)及兩個短狹縫(152、154),也就是說,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38具有相對的短邊緣及相對的長邊緣。狹縫151、153由殼體132中充當顯示器134及觸控輸入感測器140的支撐結構的部分所覆蓋。在此實施方式中,支撐結構包括突出部分156及158,突出部分156及158自殼體132的內部側壁向內延伸至空腔142內。外蓋136位于突出部分156及158上。狹縫152、154形成天線陣列,且狹縫152、154用作輻射槽孔天線(短邊緣當作輻射體),其中,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38的對應部分與殼體132定義部分的天線。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38對于天線的作用為接地面。此外,支撐結構對于天線的作用為電容式負載,因此有助于天線尺寸及調諧的微型化。顯而易見地,與光學透明導電薄膜138的對應部分呈支撐關系的支撐結構的長度及面積直接涉及相關天線的頻率調整。在本實施方式中,狹縫152與154中僅有一者經由天線饋入點147而受電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殼體,該殼體定義一空腔;一顯示器,置于該空腔內;一外蓋,置于該顯示器上,并形成該電子裝置外部的一部分;一光學透明導電薄膜,置于該空腔內;以及一天線,置于該空腔內,該天線至少部分由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所定義,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可作為該天線的一接地面。
【技術特征摘要】
2013.02.25 US 13/775,7381.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殼體,該殼體定義一空腔;一顯示器,置于該空腔內;一外蓋,置于該顯示器上,并形成該電子裝置外部的一部分;一光學透明導電薄膜,置于該空腔內;一天線,置于該空腔內,該天線是槽孔天線,至少部分由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的邊緣及該殼體所定義,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作為該天線的一接地面;以及一天線饋入點,該天線饋入點具有一饋入線,電性連接至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天線為一第一天線;以及該電子裝置還包含一第二天線,該第二天線的輪廓至少部分由該殼體及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的邊緣所定義。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二天線相隔一距離以達到電性上同相位,用以實現定向角度覆蓋。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二天線相隔一距離以達到電性上非同相位,用以實現全向角度覆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還包含一觸控輸入感測器,置于該顯示器與該外蓋之間;以及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置于該顯示器與該觸控輸入感測器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作為該觸控輸入感測器的一接地層。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電容耦接至該觸控輸入感測器。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還包含一觸控輸入感測器,置于該顯示器與該外蓋之間;以及該光學透明導電薄膜為該觸控輸入感測器的一接地層。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還包含一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自該殼體延伸至該空腔內,該支撐結構支撐該外蓋;以及該支撐結構以電容方式載入該天線。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殼體為一體成型殼體。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托爾伯特·威廉·海伍德,威廉·羅德尼·歐文,鄧可·葛瑞格利·A,梁太榮,瑪瑞諾·杰森·唐納,
申請(專利權)人: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