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飲料過濾匣,用于裝載并保存可以液體還原的內容物。該飲料過濾匣包括杯狀本體、過濾組件、不透性蓋及可移除密閉組件。該杯狀本體具有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其中第一開口部大于第二開口部。不透性蓋覆蓋該第一開口部,以及可移除密閉組件密封該第二開口部。過濾組件設置于杯狀本體內,使得過濾組件與不透性蓋之間形成裝載并保存可以液體還原的內容物的容置空間。當使用飲料過濾匣時,將可移除密閉組件自第二開口部移除,液體經由針狀導管進入容置空間內,將內容物伴隨液體還原并通過過濾組件自第二開口部離開。(*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飲料過濾匣
本技術有關于一種飲料過濾匣,特別是單次以液體還原飲料過濾匣內的內容物的技術。
技術介紹
歐洲公開專利EP1574452 (A2),揭露一種已知的飲料過濾匣。然而,該飲料過濾匣于制造過程中,先設置具有凸組件的裝置,之后再設置薄膜。使用時,需藉由液體壓力對薄膜施壓,使得凸組件刺穿薄膜,而使液體進一步得以流通過薄膜。然而,對于非壓力式的機器,例如美國Keurig公司的機器,已知專利技術設計就無法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飲料過濾匣,適用于加壓式機器與非加壓式機器,進而單次以液體還原飲料過濾匣內的內容物。本技術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飲料過濾匣包括杯狀本體、過濾組件、不透性蓋及可移除密閉組件。該杯狀本體具有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其中第一開口部大于第二開口部。不透性蓋覆蓋該第一開口部,以及可移除密閉組件密封該第二開口部。過濾組件設置于杯狀本體內,使得過濾組件與不透性蓋之間形成裝載并保存可以液體還原的內容物的容置空間。當使用飲料過濾匣時,將可移除密閉組件自第二開口部移除,液體經由針狀導管進入容置空間內,將內容物伴隨液體還原并通過過濾組件自第二開口部離開。根據上述目的,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更包括軟性袋狀物,裝載上述內容物并設置于上述不透性蓋與該過濾組件之間。根據上述目的,本技術的一特征在于上述過濾組件嵌合于杯狀本體內。根據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另一特征在于上述過濾組件具有復數篩孔。根據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再一特征在于第一開口部的中心與第二開口部的中心定義一軸線,使得第二開口部具有自杯狀本體延伸且環繞該軸線的側壁。根據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再一特征在于可移除密閉組件是栓塞或柱狀杯體;用以包覆該杯狀本體的第二開口。本技術的一優點在于,使用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可快速將匣內的內容物還原成可飲用性的液體。本技術的另一優點在于,使用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可保存匣內的內容物,免于受潮或變質。【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的側面圖。圖2A是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的俯視爆炸圖。圖2B是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的仰式爆炸圖。圖3A是本技術的過濾組件的仰視立體圖。圖3B是本技術的過濾組件的側視圖。圖4A是本技術的杯狀本體的剖面圖。圖4B是本技術的杯狀本體的俯視圖。圖5是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的可移除密閉組件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是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的側面圖。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100包括杯狀本體10、過濾組件(未顯示)、不透性蓋30以及可移除密閉組件40。圖2A是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的俯視爆炸圖;以及圖2B是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的仰視爆炸圖。如圖2A與圖2B所示,該杯狀本體10具有第一開口部11與第二開口部12 ;其中第一開口部11大于第二開口部12。不透性蓋30是不可移除的覆蓋該第一開口部11,以及可移除密閉組件40密封該第二開口部12。過濾組件20設置于杯狀本體10內,使得過濾組件20與不透性蓋30之間形成裝載并保存可以液體還原的內容物的容置空間50。第一開口部11的中心與第二開口部12的中心定義一軸線AX,使得第二開口部12具有自杯狀本體10延伸且環繞該軸線AX的側壁16。圖3A是本技術的過濾組件的仰視立體圖;圖3B是本技術的過濾組件的側視圖。如圖3A及圖3B所示,過濾組件20具有復數篩孔21 ;于本實施例中,篩孔21位于過濾組件20的周緣。此外,篩孔21亦可以破孔方式位于過濾組件20的平面22上。于本技術中,過濾組件20以嵌合方式固定于杯狀本體10內。參考圖2A、圖3A及圖3B,過濾組件20具有與軸線AX垂直的平面22以及平行軸線AX且自平面22朝第二開口部12延伸的第一嵌合壁23。第一嵌合壁23與軸線AX共平面并與過濾組件20的平面22垂直。此外,過濾組件20亦具有圍繞軸線AX且自過濾組件20的平面22朝第二開口部12延伸的擾流壁24。擾流壁24上更具有至少一開口 25。圖4A是本技術的杯狀本體的剖面圖,以及圖4B是本技術的杯狀本體的俯視圖。參考圖4A及圖4B,杯狀本體10內具有鄰近第二開口部12的底面13,以及自底面13朝向第一開口部11且與軸線AX平行延伸的第二嵌合壁14。每一第二嵌合壁14上具有槽縫15。第一嵌合壁23與第二嵌合壁14互為非平行且交錯。當過濾組件20與杯狀本體10嵌合時,第一嵌合壁23恰巧插入第二嵌合壁14的槽縫15內。于本技術中,槽縫15亦可設置于第一嵌合壁23上,進而達到過濾組件20與杯狀本體10嵌合的效果。此外,槽縫15的縫寬大體等同于對應嵌合壁的壁厚度。圖5是本技術的飲料過濾匣的可移除密閉組件的俯視圖。如圖5所示,可移除密閉組件40包括柱狀杯體41以及設置于柱狀杯體41內的凸狀柱體42 ;因此,可移除密閉組件40如同一栓塞。此外,可移除密閉組件40可進一步包括復數肋條43,復數肋條43以等圓周角分布于柱狀杯體41的內壁上。參考圖4A及圖5,該柱狀杯體41的內壁直徑大體等同于側壁16的外部直徑D。此外,可移除密閉組件40的凸狀柱體42,設置于柱狀杯體41內;該凸狀柱體42的外壁直徑大體等同于側壁16的內部直徑d。因此,當可移除密閉組件40密封第二開口部12時,杯體41等同一披覆蓋,覆蓋且密閉第二開口部12。再者,當可移除密閉組件40密封第二開口部12時,這些肋條43可迫使可移除密閉組件40更緊密的塞住杯狀本體10的第二開口部12。如圖2A所示,軟性袋狀物60裝載內容物(未顯示),例如研磨過的咖啡粒,軟性袋狀物60并設置于上述不透性蓋30與該過濾組件20之間的容置空間50。于本技術中,內容物亦可不使用軟性袋狀物60而直接填置于容置空間50。此外,軟性袋狀物60為液體可穿透性材料,例如棉紙、棉布或聚合物材料所制成。當使用飲料過濾匣100時,將可移除密閉組件40自第二開口部12移除,液體經由針狀導管進入容置空間50內,將內容物伴隨液體還原。接著,液體流經過濾組件20的篩孔21后,再流經擾流壁24的開口 25及第二嵌合壁14等,最后自第二開口部12離開。此外,本技術亦可再使用塑料袋體將飲料過濾匣加以密閉;例如,當不透性蓋30與杯狀本體10密合且可移除密閉組件40塞住第二開口部12后,飲料過濾匣100直接置入塑料袋體,并于該塑料袋體內填充氮氣后,將塑料袋體密封,進一步達到密閉保持干燥的目的。圖5所示的可移除密閉組件為一較佳的實施范例;于實施本技術時,可移除密閉組件亦可僅包括凸狀柱體42或柱狀杯體41,僅以凸狀柱體42或柱狀杯體41將杯狀本體10的第二開口部12包覆或塞住,進而達到密閉的功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飲料過濾匣,用于裝載并保存以液體還原的內容物,其特征在于,該飲料過濾匣包括:杯狀本體,具有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不透性蓋,覆蓋該第一開口部;可移除密閉組件,覆蓋該第二開口部;以及過濾組件,具有至少一篩孔并嵌合于該杯狀本體內,使得該過濾組件與該不透性蓋之間形成裝載并保存上述內容物的容置空間。
【技術特征摘要】
2013.04.01 TW 1021116461.一種飲料過濾匣,用于裝載并保存以液體還原的內容物,其特征在于,該飲料過濾匣包括: 杯狀本體,具有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 不透性蓋,覆蓋該第一開口部; 可移除密閉組件,覆蓋該第二開口部;以及 過濾組件,具有至少一篩孔并嵌合于該杯狀本體內,使得該過濾組件與該不透性蓋之間形成裝載并保存上述內容物的容置空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飲料過濾匣,其特征在于,第一開口部的中心與第二開口部的中心定義一軸線,使得第二開口部具有自杯狀本體延伸且環繞該軸線的側壁。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飲料過濾匣,其特征在于,可移除密閉組件包括柱狀杯體以及設置于柱狀杯體內的凸狀柱體,該柱狀杯體的內壁直徑大體等同于側壁的外部直徑,以及該凸狀柱體的外壁直徑大體等同于側壁的內部直徑。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飲料過濾匣,其特征在于,可移除密閉組件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賈碩頎,
申請(專利權)人:賈碩頎,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