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拉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窗簾安全拉環,它包括拉環本體,拉環本體的頂端設置有第一拉繩出口,拉環本體的底端設置有第二拉繩出口,拉環本體由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構成,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壁設置有拉繩卡槽,拉繩卡槽遠離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壁的一端設置有開口,第二拉環本體的內壁設置有定位擋塊,當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時,定位擋塊卡嵌于拉繩卡槽的開口端;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側設置有第一拉繩穿孔,第二拉環本體的內側設置有第二拉繩穿孔,當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時,第二拉繩穿孔正對于第一拉繩穿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降低了孩童吊在繩子回圈里窒息死亡的幾率,大大增加了窗簾使用的安全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窗簾安全拉環
本技術涉及拉環
,尤其涉及一種窗簾安全拉環。
技術介紹
窗簾用于遮蔽和調節室內光照,是居室不可缺少的室內裝飾品,目前,吊環式窗簾是開啟或閉合比較簡單的窗簾,其是將連接了窗簾布的圓環套合在窗簾吊架的橫桿上,采用拉繩通過滑輪拉動套在橫桿上圓環帶動窗簾布的開啟或閉合。近年來,許多國家陸續傳出孩童被窗簾上的繩子給纏死的不幸事件,其原因都在于窗簾上的繩子即使有用多顆葫蘆來分開,但是在風吹或著晃動的時候還是把繩子纏繞在一起,出現繩子互相纏繞變成一個封閉回圈,導致孩童不小心吊在繩子回圈里而窒息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為了避免這類悲劇事件不再發生,亟待開發一種安全可靠的窗簾拉環機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可避免窗簾拉繩卷繞、防止孩童吊于拉繩上發生窒息意外的窗簾安全拉環。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窗簾安全拉環,包括拉環本體,拉環本體的內部中空形成內腔,拉環本體的頂端設置有第一拉繩出口,拉環本體的底端設置有第二拉繩出口,拉環本體由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構成,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壁設置有拉繩卡槽,拉繩卡槽遠離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壁的一端設置有開口,第二拉環本體的內壁設置有定位擋塊,當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時,定位擋塊卡嵌于拉繩卡槽的開口端;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側設置有第一拉繩穿孔,第一拉繩穿孔正對于第二拉繩出口,第二拉環本體的內側設置有第二拉繩穿孔,第二拉繩穿孔設置于第一拉繩穿孔的上方或下方,當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時,第二拉繩穿孔正對于第一拉繩穿孔。其中,第一拉繩穿孔和第二拉繩穿孔的數量均為兩個以上,兩個以上的第一拉繩穿孔和兩個以上的第二拉繩穿孔沿著拉環本體的中軸線方向交錯布置。其中,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側設置有孔板,第一拉繩穿孔開設于孔板,第二拉環本體的內部設置有定位卡板,定位卡板開設有與孔板匹配的卡口,當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時,孔板卡嵌于卡口。其中,拉繩卡槽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加強筋。其中,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的側邊分別設置有定位槽和定位柱,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通過定位槽和定位柱的插接配合實現連接。其中,第一拉繩出口呈菱形。其中,菱形第一拉繩出口包括四個內角,四個內角均為圓角。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結構簡單,在安裝使用時,首先,將窗簾的多條繩子穿過第一拉繩出口并固定鎖在拉繩卡槽處,其次,將一條較粗的拉繩的一端打結以起卡位作用,再將拉繩未打結的另一端穿過第一拉繩穿孔和第二拉繩穿孔并從第二拉繩出口引出,由此粗拉繩將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初步連接在一起,最后,將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對位卡接閉合構成拉環本體整體,由此可將窗簾的多條繩子各自卡在中空狀的內腔中,轉化為只有一條垂下的粗拉繩供用戶拉放窗簾,避免出現窗簾的多條繩子互相纏繞形成一個封閉回圈,進而降低了孩童吊在繩子回圈里窒息死亡的幾率,大大增加了窗簾使用的安全性;而且,由于拉環本體為可拆式的設計,當拉環本體在承受一定重量的情況下,會自動脫離,或當拉環本體上方的繩子即固定在拉繩卡槽處的窗簾的多條繩子,被異物撐大時會把繩子撐開,當繩子被撐開到一定的角度,會立即把拉繩卡槽和定位擋塊給沖開,第一卡環本體和第二卡環本體即可自動拆解,讓異物(人類脖子)可以立即掙脫,因此孩童吊在繩子上可以降低窒息致死的可能性,如果還是有孩童不幸在很特殊的狀態下被繩子吊到脖子,依然可以因為本技術的自動拆解脫離而獲得安全;另外,由于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通過穿設于第一拉繩穿孔和第二拉繩穿孔的粗拉繩連接,且當粗拉繩受到的負重越大時其越會拉直,因此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因粗拉繩的拉直而更緊密連接在一起,此時可使拉環本體的結構更穩定,便于持握,而當粗拉繩不受力時,其不屬于拉直狀態,則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因不受粗拉繩的拉直力的影響,連接緊密度低,更便于拆解,大大降低了孩童因為吊在纏繞的繩子上而窒息的可能性,安全性和實用性聞。【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第一拉環本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第二拉環本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包括:I一拉環本體,2—第一拉環本體,21—拉繩卡槽,22—第一拉繩穿孔,23—孔板,24一定位柱,3一第二拉環本體,31一定位擋塊,32一第二拉繩穿孔,33一定位卡板,331一卡口,34—定位槽,4一第一拉繩出口,5—第二拉繩出口,6—加強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方向以圖1所示的窗簾安全拉環的放置方向為準,本實施例的一種窗簾安全拉環,包括拉環本體1,拉環本體I的內部中空形成內腔,拉環本體I的頂端設置有第一拉繩出口 4,拉環本體I的底端設置有第二拉繩出口 5,拉環本體I由第一拉環本體2和第二拉環本體3卡接構成,第一拉環本體2的內壁設置有拉繩卡槽21,拉繩卡槽21遠離第一拉環本體2的內壁的一端設置有開口,第二拉環本體3的內壁設置有定位擋塊31,當第一拉環本體2和第二拉環本體3卡接時,定位擋塊31卡嵌于拉繩卡槽21的開口端;第一拉環本體2的內側設置有第一拉繩穿孔22,第一拉繩穿孔22正對于第二拉繩出口 5,第二拉環本體3的內側設置有第二拉繩穿孔32,第二拉繩穿孔32設置于第一拉繩穿孔22的上方或下方,當第一拉環本體2和第二拉環本體3卡接時,第二拉繩穿孔32正對于第一拉繩穿孔22。本技術結構簡單,在安裝使用時,首先,將窗簾的多條繩子穿過第一拉繩出口4并固定鎖在拉繩卡槽21處,其次,將一條較粗的拉繩的一端打結以起卡位作用,再將拉繩未打結的另一端穿過第一拉繩穿孔22和第二拉繩穿孔32并從第二拉繩出口 5引出,由此粗拉繩將第一拉環本體2和第二拉環本體3初步連接在一起,最后,將第一拉環本體2和第二拉環本體3對位卡接閉合構成拉環本體I整體,由此可將窗簾的多條繩子各自卡在中空狀的內腔中,轉化為只有一條垂下的粗拉繩供用戶拉放窗簾,避免出現窗簾的多條繩子互相纏繞形成一個封閉回圈,進而降低了孩童吊在繩子回圈里窒息死亡的幾率,大大增加了窗簾使用的安全性;而且,由于拉環本體I為可拆式的設計,當拉環本體I在承受一定重量的情況下,會自動脫離,或當拉環本體I上方的繩子即固定在拉繩卡槽21處的窗簾的多條繩子,被異物撐大時會把繩子撐開,當繩子被撐開到一定的角度,會立即把拉繩卡槽21和定位擋塊31給沖開,第一卡環本體和第二卡環本體即可自動拆解,讓異物(人類脖子)可以立即掙脫,因此孩童吊在繩子上可以降低窒息致死的可能性,如果還是有孩童不幸在很特殊的狀態下被繩子吊到脖子,依然可以因為本技術的自動拆解脫離而獲得安全;另外,由于第一拉環本體2和第二拉環本體3通過穿設于第一拉繩穿孔22和第二拉繩穿孔32的粗拉繩連接,且當粗拉繩受到的負重越大時其越會拉直,因此第一拉環本體2和第二拉環本體3因粗拉繩的拉直而更緊密連接在一起,此時可使拉環本體I的結構更穩定,便于持握,而當粗拉繩不受力時,其不屬于拉直狀態,則第一拉環本體2和第二拉環本體3因不受粗拉繩的拉直力的影響,連接緊密度低,更便于拆解,大大降低了孩童因為吊在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窗簾安全拉環,包括拉環本體,拉環本體的內部中空形成內腔,其特征在于:拉環本體的頂端設置有第一拉繩出口,拉環本體的底端設置有第二拉繩出口,拉環本體由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構成,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壁設置有拉繩卡槽,拉繩卡槽遠離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壁的一端設置有開口,第二拉環本體的內壁設置有定位擋塊,當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時,定位擋塊卡嵌于拉繩卡槽的開口端;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側設置有第一拉繩穿孔,第一拉繩穿孔正對于第二拉繩出口,第二拉環本體的內側設置有第二拉繩穿孔,第二拉繩穿孔設置于第一拉繩穿孔的上方或下方,當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時,第二拉繩穿孔正對于第一拉繩穿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窗簾安全拉環,包括拉環本體,拉環本體的內部中空形成內腔,其特征在于:拉環本體的頂端設置有第一拉繩出口,拉環本體的底端設置有第二拉繩出口,拉環本體由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構成,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壁設置有拉繩卡槽,拉繩卡槽遠離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壁的一端設置有開口,第二拉環本體的內壁設置有定位擋塊,當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時,定位擋塊卡嵌于拉繩卡槽的開口端;第一拉環本體的內側設置有第一拉繩穿孔,第一拉繩穿孔正對于第二拉繩出口,第二拉環本體的內側設置有第二拉繩穿孔,第二拉繩穿孔設置于第一拉繩穿孔的上方或下方,當第一拉環本體和第二拉環本體卡接時,第二拉繩穿孔正對于第一拉繩穿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窗簾安全拉環,其特征在于:第一拉繩穿孔和第二拉繩穿孔的數量均為兩個以上,兩個以上的第一拉繩穿孔和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惠才,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萬山塑膠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