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包括上部固定組件、下部活動組件、剛柔調節組件;所述上部固定組件相對于水平橫桿固定;上部固定組件和下部活動組件通過球面配合形成轉動副;剛柔調節組件通過彈簧的壓縮和復位在上部固定組件與下部活動組件的空腔內滑動。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乘客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拉環的剛柔性進行實時調整,且乘客離開后拉環自動恢復柔性狀態,避免現有公交車拉環剛性不足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用于公交或地鐵車廂。
技術介紹
公交車是人們日常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是公交車上座位數量往往不能滿足乘客的需求,因此必然會有部分乘客只能站立。為了便于無座的乘客能夠站穩,公交車內普遍設置有橫桿,在橫桿上懸掛有方便乘客手握的拉環,站在車廂中的人手抓緊拉環來保持平衡,以免摔倒。目前的公交車拉環多采用尼龍帶進行軟連接。但是在公交車行駛過程中,每遇停止、啟動、轉彎,急剎車,由于慣性的存在,加之拉環采用軟連接,站著抓住拉環的乘客雖然不易摔倒,但晃動卻在所難免,不穩定的晃動讓人很不舒服,有時甚至會導致一些糾紛以及安全事故。如果拉環在必要條件能夠固定牢固,那么乘客握住拉環時身體就不易晃動,可以較容易地維持身體平衡。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已有技術的不足,結合現有公交車拉環外形尺寸,提供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乘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拉環的剛柔性進行實時切換,且乘客離開后拉環自動恢復柔性狀態,避免現有公交車拉環剛性不足的問題。解決上述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包括上部固定組件、下部活動組件、剛柔調節組件;所述上部固定組件相對于水平橫桿固定;上部固定組件和下部活動組件通過球面配合形成轉動副;剛柔調節組件通過彈簧的壓縮和復位在上部固定組件與下部活動組件的空腔內滑動。所述上部固定組件包括兩個固定環、球頭件和固定擋圈;兩個固定環緊抱水平橫桿形成軸孔配合,通過螺栓連接固定于水平橫桿上;固定環下端面開設通孔,球頭件上端面開設螺紋孔,固定環和球頭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球頭件圓柱面和固定擋圈內通孔面切螺紋,二者通過螺紋固定連接。所述下部活動組件包括球面端蓋、傳力柱、兩個保護塊、過渡擋圈和手柄;所述球面端蓋和球頭件通過球面配合形成轉動副;傳力柱上端圓柱面切螺紋與球面端蓋內孔通過螺紋固定連接;手柄通過螺栓與傳力柱下端面固定連接;過渡擋圈套在傳力柱外側,通過螺釘與手柄固定連接;兩個保護塊分布于過渡擋圈兩側,通過螺栓固定于手柄上。所述剛柔調節組件包括彈簧、剛度圓筒、兩個外插銷、兩根柔性繩、兩個滑動軸和拉桿;剛度圓筒位于過渡擋圈內圓柱面與傳力柱外圓柱形成的環形空腔內;彈簧位于剛度圓筒內圓柱下端面和傳力柱大端面之間;剛度圓筒側面開設螺紋孔,外插銷通過螺紋固定于剛度圓筒上;柔性繩位于保護塊的凹槽內,柔性繩一端系外插銷,另一端系滑動軸;滑動軸穿過手柄上的空槽和拉桿上開設的通孔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明顯優勢:1.本專利技術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乘客能夠實時切換拉環的剛性和柔性,并且操作簡便。2. 本專利技術利用過渡圓筒嵌入上部固定組件中球頭件和固定擋圈形成的環形空間,進而實現上部固定部件和下部活動組件的間接固定,嵌入長度較大,且圓柱面采用微小間隙配合,固定牢固,強度高。3.本專利技術采用球頭件球面和球頭端蓋的轉動副實現上部固定組件和下部活動組件之間的連接,當拉環處于柔性狀態時,下部活動組件能夠實現自由擺動。因此,即使有乘客不小心撞到拉環也不會受傷。4.本專利技術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當拉環處于剛性狀態下,剛度圓筒上端切口和球頭件圓柱側面切口嚙合,過渡圓筒繞軸線的轉動被鎖死,外插銷同時位于過渡擋圈的開口槽中,因此過渡擋圈的軸向轉動被鎖死,進一步整個下部活動組件的軸向轉動被鎖死,因此不會出現拉環發生轉動的情況。5.本專利技術利用彈簧自身的形變恢復來實現剛度調節組件中剛度圓筒的復位,在乘客離開之后,拉環自動由剛性狀態切換至柔性狀態,避免了身高較高乘客不小心撞到拉環而受傷。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的初始狀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初始狀態時的剖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處于剛性狀態時的剖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的上部固定組件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的下部活動組件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的剛柔調節組件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包括上部固定組件Ⅰ、下部活動組件Ⅱ、剛柔調節組件Ⅲ;所述上部固定組件Ⅰ相對于水平橫桿1固定;上部固定組件Ⅰ和下部活動組件Ⅱ通過球面配合形成轉動副;剛柔調節組件Ⅲ通過彈簧的壓縮和復位在上部固定組件Ⅰ與下部活動組件Ⅱ的空腔內滑動。如圖2和圖4所示,所述上部固定組件Ⅰ包括兩個固定環2、球頭件3和固定擋圈4;兩個固定環2緊抱水平橫桿1形成軸孔配合,通過螺栓連接固定于水平橫桿1上;固定環2下端面開設通孔,球頭件3上端面開設螺紋孔,固定環2和球頭件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球頭件3圓柱面和固定擋圈4內通孔面切螺紋,二者通過螺紋固定連接。如圖2和圖5所示,所述下部活動組件Ⅱ包括球面端蓋5、傳力柱6、兩個保護塊7、過渡擋圈8和手柄9;所述球面端蓋5和球頭件3通過球面配合形成轉動副;傳力柱6上端圓柱面切螺紋與球面端蓋5內孔通過螺紋固定連接;手柄9通過螺栓與傳力柱6下端面固定連接;過渡擋圈8套在傳力柱6外側,通過螺釘與手柄9固定連接;兩個保護塊7分布于過渡擋圈8兩側,通過螺栓固定于手柄9上。如圖2和圖6所示,所述剛柔調節組件Ⅲ包括彈簧10、剛度圓筒11、兩個外插銷12、兩根柔性繩13、兩個滑動軸14和拉桿15;剛度圓筒11位于過渡擋圈8內圓柱面與傳力柱6外圓柱形成的環形空腔內;彈簧10位于剛度圓筒11內圓柱下端面和傳力柱6大端面之間;剛度圓筒11側面開設螺紋孔,外插銷12通過螺紋固定于剛度圓筒11上;柔性繩13位于保護塊7的凹槽內,柔性繩13一端系外插銷12,另一端系滑動軸14;滑動軸14穿過手柄9上的空槽和拉桿15上開設的通孔固定。本專利技術使用具體步驟如下:如圖2和圖3所示,乘客用手將拉桿15緩慢向下拉,拉桿15帶動系在滑動軸14上的柔性繩13一端向下運動,柔性繩13另一端系在外插銷12端部,因此外插銷12帶動剛度圓筒11軸向移動,剛度圓筒11豎直向上逐漸嵌入上部組件Ⅰ的空腔中,剛度圓筒11上端的切槽與球頭件3圓柱側面的切槽嚙合,輕微轉動手柄9,如無法轉動則表示切槽嚙合正確,拉桿15拉至最下面并和手柄9一同握住。當乘客離去時,被壓縮的彈簧10逐漸恢復原長,推動剛度圓筒11沿軸向向下移動,外插銷12沿過渡擋圈8開口槽向下滑動,帶動固定在滑動軸14上的柔性繩13一端向上移動,進而帶動拉桿15向上移動到最初位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固定組件(Ⅰ)、下部活動組件(Ⅱ)、剛柔調節組件(Ⅲ);所述上部固定組件(Ⅰ)相對于水平橫桿(1)固定;上部固定組件(Ⅰ)和下部活動組件(Ⅱ)通過球面配合形成轉動副;剛柔調節組件(Ⅲ)通過彈簧的壓縮和復位在上部固定組件(Ⅰ)與下部活動組件(Ⅱ)的空腔內滑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固定組件(Ⅰ)、下部活動組件(Ⅱ)、剛柔調節組件(Ⅲ);所述上部固定組件(Ⅰ)相對于水平橫桿(1)固定;上部固定組件(Ⅰ)和下部活動組件(Ⅱ)通過球面配合形成轉動副;剛柔調節組件(Ⅲ)通過彈簧的壓縮和復位在上部固定組件(Ⅰ)與下部活動組件(Ⅱ)的空腔內滑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組件(Ⅰ)包括兩個固定環(2)、球頭件(3)和固定擋圈(4);兩個固定環(2)緊抱水平橫桿(1)形成軸孔配合,通過螺栓連接固定于水平橫桿(1)上;固定環(2)下端面開設通孔,球頭件(3)上端面開設螺紋孔,固定環(2)和球頭件(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球頭件(3)圓柱面和固定擋圈(4)內通孔面切螺紋,二者通過螺紋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剛柔可調節的公交車拉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活動組件(Ⅱ)包括球面端蓋(5)、傳力柱(6)、兩個保護塊(7)、過渡擋圈(8)和手柄(9);所述球面端蓋(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明瑤,雷靜桃,張恒,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