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套筒式煙囪內筒對接滑動操作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軌道、操作平臺和牽引電機,軌道包括兩條導軌,兩條導軌之間設有多根軌道支撐,軌道的另一端設有固定在軌道支撐上的導向滑輪;牽引電機位于軌道的一端外側;操作平臺包括滑動平臺、對接操作架,所述滑動平臺的底部安裝在軌道上,滑動平臺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有前牽引環、后牽引環,所述對接操作架安裝在滑動平臺的中部,同滑動平臺焊接成一個整體,對接操作架為框型,一側設置爬梯,對接操作架頂部設有頂板,頂板一端設有頂板半圓人孔,所述滑動平臺的一端還設置有平臺半圓人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整體穩定性好、運輸過程中不易傾倒、施工速度快、節約勞力、降低施工成本的優點。(*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套筒式煙囪內筒對接滑動操作系統
本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套筒式煙囪內筒對接滑動操作系統。
技術介紹
套筒式煙囪的內筒有玻璃鋼內筒、鋼內筒、鈦鎂合金內筒等,下面以玻璃鋼內筒為例介紹一下傳統的內筒對接中存在的缺陷:玻璃鋼內筒從煙囪外運至煙囪內是一個難度較大的環節,以往的運輸方法多采用“手推式”運輸方法,具體施工步驟如下:1、在煙囪外的地坪上放置好滑車,滑車底盤一般300mm左右,底盤為正方形,正方形邊長比內筒直徑大500mm,底盤下方放置兩根或三根通長的滾動輪,滾動輪直徑較小,一般不大于100mm,與地面的摩擦力較大。2、采用汽車吊把內筒吊至滑車底盤上,在滑車底盤上設置定位卡具,防止運輸過程中內筒過大位移。3、設置防傾倒設施,一般為懸掛式,懸掛于煙囪底層平臺底部,防止在運輸過程中內筒顫抖激烈而傾倒。4、設置牽引力懸掛點,采用人力牽引,一般為前拉后推式,采用較多的人力,一般8?10人,把內筒從煙囪外運至煙囪內,在運輸過程中一般要停頓一次,校正一下內筒的位置滑移偏差及傾斜偏差。通過上述步驟可以看出,以上施工環節程序較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并且一旦內筒傾倒,也沒有可靠的挽救方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傳統的套筒式煙囪內筒對接時需要大量人力、內筒一旦傾倒無法挽救的缺陷,提供一種利用軌道進行機械牽引,耗費人力少,內筒吊放至滑動平臺上,傾倒可挽救的套筒式煙囪內筒對接滑動操作系統。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即一種套筒式煙囪內筒對接滑動操作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軌道、操作平臺和牽引電機,軌道包括兩條導軌,兩條導軌之間設有多根軌道支撐,軌道的另一端設有固定在軌道支撐上的導向滑輪;牽引電機位于軌道的一端外側;操作平臺包括滑動平臺、對接操作架,所述滑動平臺的底部安裝在軌道上,滑動平臺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有前牽引環、后牽引環,所述對接操作架安裝在滑動平臺的中部,同滑動平臺焊接成一個整體,對接操作架為框型,一側設置爬梯,對接操作架頂部設有頂板,頂板一端設有頂板半圓人孔,所述滑動平臺的一端還設置有平臺半圓人孔。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導軌的截面為工字形,其上端面設有圓鋼滑道。為了便于滑動平臺滑動,圓鋼滑道上均勻涂刷潤滑油。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為了防止滑動平臺脫軌:滑動平臺的底部位于圓鋼滑道的兩側設置限位擋軸。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對接操作架的截面為正五邊形,其平面形狀接近圓形,正五邊形的外接圓直徑稍小于煙囪內筒直徑。本技術的對接操作架截面也可以采用正四邊形、正六邊形等。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導軌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有限位擋塊。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限位擋軸包括圓鋼和鋼管,所述圓鋼上端焊接在滑動平臺底部,鋼管套裝在圓鋼上,鋼管以圓鋼為軸轉動。本技術的原理如下:通過起重設備將套筒式煙囪內筒吊放在滑動平臺上,內筒套在對接操作架的外偵牝通過牽引電機牽引滑動平臺,使滑動平臺、套筒式煙囪內筒及內筒內的對接操作架同時整體在軌道上移動,達到套筒式煙園內筒平穩、快捷運至對接地點的效果。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整體穩定性好、運輸過程中不易傾倒、工作效果高、施工速度快、節約勞力、降低施工成本的優點。本技術安拆方便,操作安全,占用空間小,運用勞力少。不但適用于內筒為單筒的套筒式煙囪,還適用于內筒為雙筒、多筒的套筒式煙囪。使用本技術與傳統的施工方法相比:I)能夠節約2/3的勞動力資源;2)能夠節約1/3的成本投入;3)能夠縮短3/10的施工工期。【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滿載向內牽引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空載向外牽引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的A-A剖視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3底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如圖中所示:1.牽引電機;2.軌道;3.限位擋塊;4.軌道支撐;5.煙囪;6.前牽引環;7.滑動平臺;8.限位擋塊;9.后牽引環;10.導向滑輪;11.對接操作架;12.頂板;13.頂板半圓人孔;14.平臺半圓人孔;15.鋼絲繩;16限位擋軸;17圓鋼滑道;18爬梯;19圓鋼;20鋼管。【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軌道2由兩條導軌組成,導軌的截面為工字形,其上端面設有通長的圓鋼滑道17,兩條導軌之間設有多根軌道支撐4,所述軌道的前段外側設置牽引電機1,軌道的后端設有固定在軌道支撐4上的導向滑輪10。操作平臺位于軌道2上,包括滑動平臺7、對接操作架11,滑動平臺的底部位于圓鋼滑道兩側的限位擋軸16,滑動平臺7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有前牽引環6、后牽引環9。對接操作架11為框架結構,截面為正五邊形,位于滑動平臺7的中部,與滑動平臺7焊接成一個整體,對接操作架11的一側設置爬梯18,對接操作架11的頂部設置頂板12,頂板12上設置頂板半圓人孔13,滑動平臺7的一端還設置有平臺半圓人孔14。使用本技術完成內筒對接的過程如下:1、軌道2優選采用600X 300X 12X 20工字鋼制作(軌道從制作安裝完成一次性至內筒吊裝完成后進行拆除),為減少滑動平臺7與軌道2之間的摩擦力,在導軌的上端面通長焊接兩道Φ20圓鋼滑道17,并均勻涂刷潤滑油。滑動平臺7底部圓鋼滑道17左右兩側分別設置限位擋軸16,以防滑動平臺7移動時脫離軌道2 ;滑動平臺7前后兩端分別設置前牽引環6、后牽引環9,以便滑動平臺7通過牽引電機I進出煙囪5,滑動平臺7通過軌道2利用牽引電機I牽引來完成。滑動平臺7在圖1位置時(位置一),采用25t汽車吊把玻璃鋼內筒吊放在軌道2上方的滑動平臺7上,內筒吊放至滑動平臺7上以后,不需要單獨設置防傾倒措施,因為滑動平臺的上方焊接固定一座簡易的腳手架,即對接操作架11。如圖1、圖2、圖3所示:對接操作架11截面為正五邊形,采用輕鋼制作而成,其外切圓直徑為4.3m,周圈與玻璃鋼內筒的筒壁間隙為100mm,限制玻璃鋼內筒的過分搖擺,起到防傾倒作用,對接操作架11的高度比玻璃鋼內筒的高度矮1.0m。對接操作架11 一側自下而上設置爬梯18,以便操作人員上下。因此,操作平臺具有兩重作用:1、具有內筒防傾倒作用;2、具有內筒對接的操作平臺作用。如圖2所示:通過牽引電機I把軌道2上方的滑動平臺7拉至煙囪5中心(位置二)時停止移動,進行內筒對接。說明:“位置一”和“位置二”是要通過精確計算的,“位置一”的中心、“位置二”的中心與煙囪5中心必須三點一線,也可以“位置二”的中心與煙囪5中心正好重合,“位置二”的中心也是玻璃鋼內筒的設計中心位置,“位置二”軌道2上焊接限位車擋3,待軌道2上方滑動平臺7被牽引至“位置二”時,停止牽引,不需要調整位置可以直接對接內筒對接。玻璃鋼內筒相鄰兩節玻璃鋼內筒對接時,玻璃鋼筒內外均需要手糊對接,因此必須搭設操作平臺。玻璃鋼內筒外圍操作平臺均采用鋼管扣件腳手架,外側四周均搭設腳手架,四面成矩形狀,玻璃鋼進出時,只拆除臨近施工洞口面的腳手架,其他三面腳手架不動,待手糊對接時,對該面的腳手架重新搭設。玻璃鋼內筒內側腳手架,傳統的施工也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每對接一節內筒,內腳手架就搭拆一次,內筒反復對接,內腳手架就要反復搭拆,不但浪費人工,還耽誤工期。本技術把內腳手架制作成工具式的對接操作架11,直接焊接固定在滑動平臺7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套筒式煙囪內筒對接滑動操作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軌道、操作平臺和牽引電機,軌道包括兩條導軌,兩條導軌之間設有多根軌道支撐,軌道的另一端設有固定在軌道支撐上的導向滑輪;牽引電機位于軌道的一端外側;操作平臺包括滑動平臺、對接操作架,所述滑動平臺的底部安裝在軌道上,滑動平臺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有前牽引環、后牽引環,所述對接操作架安裝在滑動平臺的中部,同滑動平臺焊接成一個整體,對接操作架為框型,一側設置爬梯,對接操作架頂部設有頂板,頂板一端設有頂板半圓人孔,所述滑動平臺的一端還設置有平臺半圓人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套筒式煙囪內筒對接滑動操作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軌道、操作平臺和牽引電機, 軌道包括兩條導軌,兩條導軌之間設有多根軌道支撐,軌道的另一端設有固定在軌道支撐上的導向滑輪; 牽引電機位于軌道的一端外側; 操作平臺包括滑動平臺、對接操作架,所述滑動平臺的底部安裝在軌道上,滑動平臺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有前牽引環、后牽引環,所述對接操作架安裝在滑動平臺的中部,同滑動平臺焊接成一個整體,對接操作架為框型,一側設置爬梯,對接操作架頂部設有頂板,頂板一端設有頂板半圓人孔,所述滑動平臺的一端還設置有平臺半圓人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煙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上國,高富發,邱萬福,宋文青,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淄建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