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基于射頻識別的光分配網(wǎng)絡智能光纖分纖箱,包括開設有供光纜進出的過線孔的箱體,所述箱體內設置有光分路器和熔纖盤,所述光分路器上設有多排光纖物理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內緊鄰各排光纖物理端口的位置一一對應的設有天線板,天線板設置與光纖物理端口數(shù)量相同且位置對應的RFID近場讀寫天線,天線板還設置有電連接各RFID近場讀寫天線的通訊接口;箱體內還設有采集器,采集器連接各天線模組的通訊接口,并設有與終端設備建立通訊連接的通訊模塊。其優(yōu)點是:降低了施工難度,成本也更低于使用專用電子光纖的現(xiàn)有IODN建設方式。整體上實現(xiàn)了對新舊IODN網(wǎng)絡建設和改造的通用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基于射頻識別的光分配網(wǎng)絡智能光纖分纖箱
本技術涉及光纖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射頻識別的光分配網(wǎng)絡智能光纖分纖箱。
技術介紹
近些年來,隨著光纖通訊網(wǎng)絡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終端用戶數(shù)量的不斷攀升,對光纖通信設備容量、功能提出更多的需求。以光配線架為例,目前國內外著名光通訊器材廠商的主流產品中每一臺設備的光纖適配器的最多可達數(shù)千,在光纖配線架的安裝施工過程中,傳統(tǒng)方法是將標有光纖連入端的上級設備和輸出端的下級設備的紙質身份標或條形碼簽安裝在光纖的兩個端,在完成光纖的連接器與適配器連接后,施工人員使用紙介手工記錄標簽的連接關系,之后再次通過人工操作錄入管理系統(tǒng)。由此可見,工作量繁重工作方式效率低,這不僅嚴重制約工期,而且誤操作的機率高,還有紙質標簽或條形碼易受周圍環(huán)境\人工操作等因素的影響,當標簽老化或損壞時,會給維護工作帶來很大的隱患。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結構上的缺點,提出一種基于射頻識別的光分配網(wǎng)絡智能光纖分纖箱,該分纖箱對應各光纖物理端口設置有RFID近場讀寫天線,用以讀取攜帶RFID電子標簽的尾纖連接器的ID,同時將所讀取的ID信息以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向手持終端傳輸,最終手持終端將分纖箱上光纖連接關系錄入管理系統(tǒng),從而實現(xiàn)了快速識別光纜,方便光纜的資產管理,安全可靠。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基于射頻識別的光分配網(wǎng)絡智能光纖分纖箱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基于射頻識別的光分配網(wǎng)絡智能光纖分纖箱,包括開設有供光纜進出的過線孔的箱體,所述箱體內設置有光分路器、繞線輪和熔纖盤,所述光分路器上設有多排光纖物理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內緊鄰各排光纖物理端口的位置一一對應的設有長條狀天線板,所述天線板沿對應一排光纖物理端口的排列方向延伸,并設置與該排光纖物理端口的端口數(shù)量相同且位置對應的RFID近場讀寫天線,所述天線板還設置有電連接各RFID近場讀寫天線的通訊接口;另外,所述箱體內還設有一采集器,所述采集器連接各天線模組的通訊接口,并設有與終端設備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通訊模塊和/或物理通訊接口。所述天線板上還設置與其上RFID近場讀寫天線數(shù)量相同且位置對應的指示燈,所述指示燈與通訊接口電連接。所述箱體內還可拆卸式設有天線架,所述天線板均設于所述天線架上。所述箱體內設有天線架安裝座和采集器安裝座,所述天線架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天線架安裝座上,所述采集器可拆卸式固定在采集器安裝座上。所述天線架安裝座和采集器安裝座為設在箱體底部的螺孔。所述光纖分纖箱內還設有電池,所述電池連接所述采集器。所述采集器的無線通訊模塊為WIFI模塊。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采用加裝天線架對光纖分纖箱改造代替了對光纖熔接盤加裝電路的改造。由此,簡化了業(yè)務任務信息操作流程,天線板自動采集光纖連接關系,只需采用智能終端(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現(xiàn)場采集、巡檢數(shù)據(jù)即可將光纖連接關系錄入管理系統(tǒng),從而實現(xiàn)了快速識別光纜,方便光纜的資產管理。天線架可組裝拆卸,在對交接箱增加固定結構后,施工更加便捷,可以方便的對交接箱實現(xiàn)不斷網(wǎng)的智能化改造,降低了改造成本與風險,減少了實施時間。整個系統(tǒng)各主要子節(jié)點間都能夠通過無線的方式進行通信和聯(lián)系,對設備本身的物理位置沒有嚴格的要求,組網(wǎng)簡單,使用便利,安全可靠。在低成本的情況下完成了可追溯、可校驗的管理過程和結果。【附圖說明】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對其示例性實施例進行的描述,本技術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光纖分纖箱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圖1的A-A向剖面示意圖;圖3為圖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為天線板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配套的RFID光纖標簽套結構示意圖;圖6為天線板電路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yè)技術人員的理解:參見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基于射頻識別的光分配網(wǎng)絡智能光纖分纖箱,該光纖分纖箱與帶有光纖標簽套的尾纖連接器配套使用。參見圖5,尾纖連接器該包括RFID電子芯片1、蓋板2和芯片安裝座3。芯片安裝座3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芯片安裝座3的第一表面上垂直設立相互平行的側板31和側板32,側板31和側板32位于該第一表面一端,并分別位于第一表面的側邊。側板31和側板32和芯片安裝座3第一表面一體成型。側板31的末端設有L形的扣板33,扣板33和所在的側板31采用一體成型設計,并可繞側板31的末端彎折。扣板33的自由端設有卡口 331。另一側板32的外側面設有卡勾。當扣板33向側板32彎折時,使其帶有卡口 331的自由端貼合在側板32的外側面上,并使卡勾嵌入卡口 331內。此時,由扣板33、側板31和側板32共同界定出一個尾纖連接器安裝通道。為了保證安裝的牢固性,同時約束RFID光纖標簽套的安裝方向,扣板33內側面和芯片安裝座3第一表面與尾纖連接器外形凹凸配合,參見圖1所示,扣板33內側面凸設有一個凸臺332。芯片安裝座3的第二表面上設置有凹槽34,該凹槽34底部設有凹進部35,用于安裝RFID電子芯片,而RFID電子芯片I則嵌入在所述凹進部35內,蓋板2嵌入凹槽34內,完成RFID電子芯片I的封裝。為便于配套的設備讀取,RFID電子芯片I向該光纖標簽套在使用狀態(tài)下的尾纖連接器的插頭方向延伸。參見圖1-4以及圖6,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光纖分纖箱包括箱體4和箱門5,箱體4具有方形的空腔。箱體4的一側與箱門5通過鉸軸連接,使得箱門5可開合地蓋在箱體4上。箱體I上還開設有便于線纜進出的過線孔,過線孔包括入線孔和出線孔。過線孔的開設方式可根據(jù)光纜方位和光分纖箱的安裝方式而定。和常規(guī)光纜分光分纖箱結構相同,箱體5內設置有光分路器6和熔纖盤10。所述光分路器6上設有多排光纖物理端口 61。不同之處在于,箱體5內緊鄰各排光纖物理端口61的位置一一對應的設有長條狀天線板7,天線板7沿對應一排光纖物理端口 61的排列方向延伸。天線板7上設置與該排光纖物理端口 61的端口數(shù)量相同且位置對應的RFID近場讀寫天線和指示燈71,RFID近場讀寫天線為13.56MHZ射頻標簽讀寫天線。另外,天線板7的一端還設有電連接各RFID近場讀寫天線和指示燈71的通訊接口 72。參見圖6所示,圖6提供了天線板7的電路結構原理示意圖,在該圖中天線板7上設有5個RFID近場讀寫天線,依次記做D1、D2、D3、D4、D5,并與5個RFID近場讀寫天線旁邊分別設置用于指示讀寫顯示RFID近場讀寫天線讀寫狀態(tài)和采集器8的控制信息的指示燈,依次記作L1、L2、L3、L4、L5。1^10近場讀寫天線(01、02、03、04、05)和指示燈(1^1、1^2、1^3、1^4兒5)均連接到通訊接口 J上。另外,光纖分纖箱的箱體4內還設有一采集器8,采集器8連接各天線模組的通訊接口,并設有與智能終端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建立無線通訊連接的無線通訊模塊,以及建立物理通訊鏈接的物理通訊接口 81。優(yōu)選的無線通訊模塊為WIFI模塊或者藍牙模塊。為便于光纖分纖箱改造,光纖分纖箱的箱體4內還可拆卸式設有天線架9,所述天線板7均設于天線架9上。對應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射頻識別的光分配網(wǎng)絡智能光纖分纖箱,包括開設有供光纜進出的過線孔的箱體,所述箱體內設置有光分路器、繞線輪和熔纖盤,所述光分路器上設有多排光纖物理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內緊鄰各排光纖物理端口的位置一一對應的設有長條狀天線板,所述天線板沿對應一排光纖物理端口的排列方向延伸,并設置與該排光纖物理端口的端口數(shù)量相同且位置對應的RFID近場讀寫天線,所述天線板還設置有電連接各RFID近場讀寫天線的通訊接口;另外,所述箱體內還設有一采集器,所述采集器連接各天線模組的通訊接口,并設有與終端設備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通訊模塊和/或物理通訊接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射頻識別的光分配網(wǎng)絡智能光纖分纖箱,包括開設有供光纜進出的過線孔的箱體,所述箱體內設置有光分路器、繞線輪和熔纖盤,所述光分路器上設有多排光纖物理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內緊鄰各排光纖物理端口的位置一一對應的設有長條狀天線板,所述天線板沿對應一排光纖物理端口的排列方向延伸,并設置與該排光纖物理端口的端口數(shù)量相同且位置對應的RFID近場讀寫天線,所述天線板還設置有電連接各RFID近場讀寫天線的通訊接口 ;另外,所述箱體內還設有一采集器,所述采集器連接各天線模組的通訊接口,并設有與終端設備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通訊模塊和/或物理通訊接口。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射頻識別的光分配網(wǎng)絡智能光纖分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板上還設置與其上RFID近場讀寫天線數(shù)量相同且位置對應的指示燈,所述指示燈與通訊接口電連接。3.根據(j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韓鋒,王濤,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匯玨網(wǎng)絡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