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光學輻射定標測量儀器領域,更具體地,涉及。
技術介紹
隨著激光技術的不斷發展及高科技激光產品(如激光加工機、激光治療儀等)的不斷出現,人們對激光光束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在激光光束質量的測量評價中,衍射極限因子法即M2因子法是目前非常有用和常見的一種光束質量測量方法。市面上現有的激光光束質量測量儀器,如德國Cinogy公司的CinSquare光束質量因子(M2)測量系統,這套系統由可調衰減系統、聚焦鏡、高精度的自動導軌以及CCD/CM0S光束分析儀等組成。為了確保最高的準確性和精確度,其全部的測量分析過程由Cinogy公司研發的軟件RayCi自動跟蹤控制。這雖然實現激光光束質量的自動測量,但是在更換激光器后,我們依然需要在光束的準直過程中花費大量的時間,這給我們的測量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測量激光光束質量的裝置,其目的在于提高激光光束質量的測量精度;同時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測量激光光束質量時需要在光束的準直過程中花費大量時間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測量激光光束質量的裝置,包括激光器,圖像采集模塊,反射鏡,全反射棱鏡,第一衰減片,第二衰減片,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和數據處理模塊;所述反射鏡與所述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固定連接,通過所述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調節所述反射鏡的偏轉角度來控制光束傳輸角度;所述全反射棱鏡設置在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上,通過所述全反射棱鏡在所述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上移動來控制光束傳輸距離;所述第一衰減片、所述第二衰減片和所述圖像采集模塊依次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測量激光光束質量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1),圖像采集模塊(2),反射鏡(3),全反射棱鏡(4),第一衰減片(5),第二衰減片(6),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7),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8)和數據處理模塊(9);所述反射鏡(3)與所述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8)固定連接,通過所述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8)調節所述反射鏡(3)的偏轉角度來控制光束傳輸角度;所述全反射棱鏡(4)設置在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7)上,通過所述全反射棱鏡(4)在所述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7)上移動來控制光束傳輸距離;所述第一衰減片(5)、所述第二衰減片(6)和所述圖像采集模塊(2)依次設置在所述全反射棱鏡(4)的反射光路上;所述圖像采集模塊(2)、所述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7)和所述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8)分別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9)連接;所述激光器(1)輸出的光束經所述反射鏡(3)反射后入射至所述全反射棱鏡(4),經所述全反射棱鏡(4)反射的光依次通過所述第一衰減片(5)和第二衰減片(6)后入射至所述圖像采集模塊(2);所述圖像采集模塊(2)采集不同傳輸距離的光斑信號,數據處理模塊(9)對光斑信號進行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測量激光光束質量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I),圖像采集模塊(2),反射鏡(3),全反射棱鏡(4),第一衰減片(5),第二衰減片(6),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7),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8)和數據處理模塊(9); 所述反射鏡(3)與所述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8)固定連接,通過所述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8)調節所述反射鏡(3)的偏轉角度來控制光束傳輸角度; 所述全反射棱鏡(4)設置在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7)上,通過所述全反射棱鏡(4)在所述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7)上移動來控制光束傳輸距離; 所述第一衰減片(5)、所述第二衰減片(6)和所述圖像采集模塊(2)依次設置在所述全反射棱鏡(4)的反射光路上; 所述圖像采集模塊(2)、所述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7)和所述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8)分別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9)連接; 所述激光器(I)輸出的光束經所述反射鏡(3)反射后入射至所述全反射棱鏡(4),經所述全反射棱鏡(4)反射的光依次通過所述第一衰減片(5)和第二衰減片(6)后入射至所述圖像采集模塊(2); 所述圖像采集模塊(2)采集不同傳輸距離的光斑信號,數據處理模塊(9)對光斑信號進行處理,當光斑飽和時反饋控制所述第二衰減片(6)對光斑強度進行調節;當光斑不飽和時,控制所述光束傳輸距離調節模塊(7)對光束傳輸距離進行調節;判斷光束是否準直,若否則控制傳輸角度調節模塊(8)對光束傳輸角度進行調節;若是則獲得光束質量參數。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處理模塊(9)包括光斑飽和判斷單元(91)、光斑參數計算單元(92)、第一控制單元(93)、角度計算單元(94)、第二控制單元(96)、準直判斷單元(95)和光束質量參數計算單元(97); 光斑飽和判斷單元(91)用于接收所述圖像采集模塊(2)采集的光斑信號,并根據光斑信號的光強來判斷光斑是否飽和,飽和時反饋控制所述第二衰減片(6); 光斑參數計算單元(92)用于當光斑不飽和時計算光斑信號的中心值及光斑直徑; 第一控制單元(93)用于當光斑不飽和時控制傳輸距離調節模塊(7)調節光束傳輸距離; 角度計算單元(94)用于根據光斑信號的中心值和光束傳輸距離獲得光束傳輸角度; 準直判斷單元(95)用于將光束傳輸角度與設定的角度閾值進行比較; 第二控制單元(96)用于當光束傳輸角度大于角度閾值時,控制所述光束傳輸角度調節模塊(8)對光束傳輸角度進行調節; 光束質量參數計算單元(97)用于當光束傳輸角度小于等于角度閾值時,根據光斑直徑和光束傳輸距離獲得光束質量參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茗,柯義,楊振宇,
申請(專利權)人:華中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