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外固定器,包括第一外固定件和第二外固定件,通過螺紋緊固組件連接,螺紋緊固組件包括具有內螺紋的第一緊固構件和具有外螺紋的第二緊固構件,每牙內螺紋,具有引導牙側、跟隨牙側、以及在引導牙側和所述跟隨牙側之間延伸的斜面,斜面與引導牙側的連接處和斜面與跟隨牙側的連接處相比,更遠離內螺紋的軸線;斜面與內螺紋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大于或等于15度,小于或等于45度。內螺紋的引導牙側的牙側角大于外螺紋的引導牙側的牙側角,或者內螺紋的跟隨牙側的牙側角大于外螺紋的跟隨牙側的牙側角。通過采用上述防松螺紋結構的內螺紋,外固定器上的螺紋連接不易松脫可以將外固定器牢固而穩定地安裝在患者身上。(*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防松螺紋的外固定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固定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骨折的外固定器。
技術介紹
治療四肢骨折常用的固定方式有外固定式和內固定式兩種。外固定方式包括小夾板、石膏繃帶、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而內固定方式則包括通過手術切開肌肉組織,安插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采用內固定方式治療四肢骨折固然可以改善骨折復位,但取出固定器械需要進行二次手術,給病人增添了痛苦,而且,手術期間極易發生感染,造成骨折愈合后肢體發生功能性障礙。外固定器是外固定式中常用的一種醫療固定器械。由于患者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佩戴該外固定器,因此,將外固定器牢固而穩定地安裝在患者身上,對于方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利于患者康復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外固定器的主要部件通常都包括通過螺釘相連接的兩個支架體,然而,由于患者移動等原因,常常會出現緊定螺釘從螺孔中松脫而導致兩個支架體松動的現象,這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甚至影響到了患者的康復。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帶防松螺紋的外固定器,其內螺紋是采用防松螺紋,該螺紋不易松脫,可以將外固定器牢固而穩定地安裝在患者身上。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外固定器,包括第一外固定件和第二外固定件,第一外固定件和第二外固定件通過螺紋緊固組件連接,螺紋緊固組件包括具有內螺紋的第一緊固構件和具有外螺紋的第二緊固構件,每牙內螺紋,具有引導牙側、跟隨牙側、以及在引導牙側和跟隨牙側之間延伸的斜面,斜面與引導牙側的連接處和斜面與跟隨牙側的連接處相比,更遠離內螺紋的軸線;斜面與內螺紋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大于或等于15度,小于或等于45度。通過采用上述防松螺紋結構的內螺紋,外固定器上的螺紋連接更為可靠,不易松脫可以將外固定器牢固而穩定地安裝在患者身上。進一步地,所述內螺紋的引導牙側的牙側角大于所述外螺紋的引導牙側的牙側角,或者所述內螺紋的跟隨牙側的牙側角大于所述外螺紋的跟隨牙側的牙側角。通過增大引導牙側的牙側角,當外螺紋的大徑在公差范圍內偏小,或者外螺紋的大徑和中徑在公差范圍內都偏小時,仍然能夠使得外螺紋的牙頂抵靠在內螺紋的斜面上,以實現螺紋緊固組件良好的自鎖功能。通過增大跟隨牙側的牙側角,可以減小斜面和內螺紋的跟隨牙側的連接處與內螺紋的軸線的距離,從而增大內螺紋的引導牙側和內螺紋的跟隨牙側之間延伸的斜面的長度,使外螺紋的牙頂位置高于內螺紋的跟隨牙側與斜面的連接處,從而使外螺紋的牙頂能夠抵靠在內螺紋的牙底的斜面上,以實現螺紋緊固組件良好的自鎖功能。進一步地,所述外固定器還包括金屬件,所述第一外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外固定件由塑料制成,所述第一外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外固定件分別包括相連接的本體和法蘭,所述本體和所述法蘭之間具有凹槽,所述金屬件設置于所述凹槽中。使用金屬件可有效增強法蘭的強度,因此當外固定器連接其他金屬零件時,金屬與金屬接觸,強度相當,法蘭不易被擠壓變形,即使法蘭處某些部位在鎖緊過程中被擠壓開裂,金屬件仍然能保證連接不失效,從而達到良好的固定效果。進一步地,第一緊固構件為螺套,第二緊固構件為緊定螺釘,螺套與所述第一外固定件一體化,緊定螺釘與螺套螺紋配合并緊壓所述第二外固定件。螺套與第一外固定件一體化可以使得兩者間的連接更為牢固和安全,緊定螺釘緊壓第二外固定件,鎖緊效果較好。進一步地,螺套具有錐形本體,錐形本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一端的直徑。采用錐形本體可以有效防止緊定螺釘退出時帶動螺套一同退出,從而進一步加強鎖緊效果。進一步地,螺套還具有凸部,凸部與所述錐形本體的所述第二端相連接。凸部可進一步防止緊定螺釘退出時帶動螺套一同退出;所述凸部的外周面為非圓周面,可以防止螺套跟隨緊定螺釘一起旋轉。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外固定器,包括主架體、夾緊組件、加壓器、骨骼固定件以及換向組件,夾緊組件從所述骨骼固定件的兩側夾緊所述骨骼固定件,并通過換向組件與主架體相連接,加壓器包括固定柱和外套筒,固定柱與外套筒螺紋連接,外套筒具有內螺紋,主架體及夾緊組件上皆具有內螺紋,其特征在于:每牙內螺紋,具有引導牙側、跟隨牙偵U、以及在引導牙側和跟隨牙側之間延伸的斜面,斜面與引導牙側的連接處和斜面與跟隨牙側的連接處相比,更遠離內螺紋的軸線;斜面與內螺紋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大于或等于15度,小于或等于45度。本技術提供的外固定器結構簡單,整體抗彎強度高,通過防松螺紋結構的內螺紋,外固定器上的螺紋連接更為可靠,不易松脫可以將外固定器牢固而穩定地安裝在患者身上。進一步地,所述內螺紋的引導牙側的牙側角大于所述外螺紋的引導牙側的牙側角,或者所述內螺紋的跟隨牙側的牙側角大于所述外螺紋的跟隨牙側的牙側角。通過增大引導牙側的牙側角,當外螺紋的大徑在公差范圍內偏小,或者外螺紋的大徑和中徑在公差范圍內都偏小時,仍然能夠使得外螺紋的牙頂抵靠在內螺紋的斜面上,以實現螺紋緊固組件良好的自鎖功能。通過增大跟隨牙側的牙側角,可以減小斜面和內螺紋的跟隨牙側的連接處與內螺紋的軸線的距離,從而增大內螺紋的引導牙側和內螺紋的跟隨牙側之間延伸的斜面的長度,使外螺紋的牙頂位置高于內螺紋的跟隨牙側與斜面的連接處,從而使外螺紋的牙頂能夠抵靠在內螺紋的牙底的斜面上,以實現螺紋緊固組件良好的自鎖功能。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外固定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一種防松螺紋連接的剖視圖;圖3為圖1所示的外固定器的螺套的正視圖;圖4a為圖2所示的防松螺紋的第一種改進的連接的剖視圖;圖4b為圖2所示的防松螺紋的第二種改進的連接的剖視圖;圖5為本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外固定器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的第三實施例的外固定器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沿A-A的剖視圖;圖8為圖6所示的外固定器的加壓器的剖面圖;圖9為本技術的第四實施例的外固定器的結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圖1示出了本技術的第一個實施例,外固定器100包括第一外固定件110和第二外固定件120,第一外固定件110和第二外固定件120通過螺紋緊固組件連接,螺紋緊固組件包括具有內螺紋的螺套130和具有外螺紋的緊定螺釘140相連接,緊定螺釘140與螺套130螺紋配合并緊壓第二外固定件120。每牙螺套130上的內螺紋,如圖2所示,每牙內螺紋61包括引導牙側65、跟隨牙側63以及在引導牙側65和跟隨牙側63之間延伸的斜面64。斜面64與引導牙側65的連接處高于斜面64與跟隨牙側63的連接處,也即斜面64與引導牙側65的連接處和斜面64與跟隨牙側63的連接處相比,更遠離內螺紋61的軸線66。在公制、美制和英制螺紋標準下,斜面64與內螺紋61的軸線66之間的夾角皆為15度?45度。內螺紋61的原始三角形是符合公制、美制或英制螺紋標準的三角形。也即在公制和美制螺紋標準下,內螺紋61的引導牙側5的牙側角是30度;在英制螺紋標準下,內螺紋61的引導牙側65的牙側角是27.5度。通過采用上述防松螺紋結構的內螺紋,外固定器上的螺紋連接更為可靠,不易松脫可以將外固定器牢固而穩定地安裝在患者身上。第一外固定件110通過注塑成型的方式與螺套130 —體化,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固定器,包括第一外固定件和第二外固定件,所述第一外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外固定件通過螺紋緊固組件連接,所述螺紋緊固組件包括具有內螺紋的第一緊固構件和具有外螺紋的第二緊固構件,其特征在于,每牙所述內螺紋,具有引導牙側、跟隨牙側、以及在所述引導牙側和所述跟隨牙側之間延伸的斜面,所述斜面與所述引導牙側的連接處和所述斜面與所述跟隨牙側的連接處相比,更遠離所述內螺紋的軸線;所述斜面與所述內螺紋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大于或等于15度,小于或等于45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外固定器,包括第一外固定件和第二外固定件,所述第一外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外固定件通過螺紋緊固組件連接,所述螺紋緊固組件包括具有內螺紋的第一緊固構件和具有外螺紋的第二緊固構件,其特征在于,每牙所述內螺紋,具有引導牙側、跟隨牙側、以及在所述引導牙側和所述跟隨牙側之間延伸的斜面,所述斜面與所述引導牙側的連接處和所述斜面與所述跟隨牙側的連接處相比,更遠離所述內螺紋的軸線;所述斜面與所述內螺紋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大于或等于15度,小于或等于45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螺紋的引導牙側的牙側角大于所述外螺紋的引導牙側的牙側角,或者所述內螺紋的跟隨牙側的牙側角大于所述外螺紋的跟隨牙側的牙側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器還包括金屬件,所述第一外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外固定件由塑料制成,所述第一外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外固定件分別包括相連接的本體和法蘭,所述本體和所述法蘭之間具有凹槽,所述金屬件設置于所述凹槽中。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緊固構件為螺套,所述第二緊固構件為緊定螺釘,所述螺套與所述第一外固定件一體化,所述緊定螺釘與所述螺套螺紋配合并緊壓所述第二外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茂眾,彭樹慶,李學烤,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底特精密緊固件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