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預制疊合樓板及其預制施工方法,其包括若干預制樓板主體部以及澆筑于預制樓板主體部上表面的現澆混凝土疊合層;各預制樓板主體部的上表面設有等間距排布的若干通長凹槽;通長凹槽沿預制樓板主體部的長度方向延伸;各通長凹槽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凸起部;于所述凸起部內設置第三鋼筋;于預制樓板主體部內設有第一鋼筋網片,第一鋼筋網片由沿所述預制樓板長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一長向鋼筋和沿短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一短向鋼筋組成,第一長向鋼筋及第三鋼筋均為預應力鋼筋,于現澆混凝土疊合層內設有第二鋼筋網片。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預制疊合樓板具有預制施工簡單,造價便宜,便于布設預埋管線,支設時不需安裝下部支撐架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I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為了滿足樓板疊合面技制樓板的有效粘結,往往在預制樓板中預匕造價高,二是預制樓板呈平面形狀,在施匕高度很小,使得預制樓板為了能夠承受施時,因樓板內需要埋設電線管線及給水管1澆混凝土疊合層來解決,如此亦將使得樓制疊合樓板造價偏高。堤供一種新的預制疊合樓板及其預制施工-種施工簡單,造價便宜,便于布設預埋管案為:一種預制疊合樓板,其包括若干預制的現澆混凝土疊合層;其中,各預制樓板主:所述通長凹槽沿預制樓板主體部的長度方本專利技術的預制疊合樓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鋼筋網片由沿所述預制樓板長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二長向鋼筋和沿短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二短向鋼筋組成,其中,第二長向鋼筋放置在第二短向鋼筋之上。本專利技術的預制疊合樓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若干預制樓板主體部呈并排放置,第一短向鋼筋的外露部分向上彎折并交叉,并在彼此交叉處綁扎一根沿長向布置的第四鋼筋,所述第四鋼筋為構造鋼筋,其長度同第一長向鋼筋。本專利技術的預制疊合樓板還可為: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的預制施工方法如下: A.在長線預應力張拉平臺上沿第一長向鋼筋延伸方向鋪設密肋鋼模板并在內表面涂刷混凝土托膜劑,所述密肋鋼模板由厚度為Imm至2_的鋼板壓制而成,其凹凸形狀同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上表面,所述鋼模板內表面壓制有凸起的花紋; B.根據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的設計要求,進行所述第三鋼筋及第一長向鋼筋的配置和張拉,其中,所述第三鋼筋在下,第一長向鋼筋在上; C.在所述張拉完成的第一長向鋼筋的下側綁扎沿預制樓板主體部短向布置的第一短向鋼筋; D.支設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的四周的端部模板,然后澆筑所述預制樓板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初凝強度后,拆除所述端部模板; E.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達到設計要求的預應力鋼筋放張強度時,對所述第三鋼筋及第一長向鋼筋進行放張,并進行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之間鋼筋的切割; F.將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及其下部的密肋鋼模板一同吊起,經翻轉后,使所述密肋鋼模板底面朝上,預制樓板主體部底面向下,然后去除密肋鋼模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專利技術的預制疊合樓板施工簡單、造價便宜,且上表面的所述通長凹槽,均能夠有效增大預制樓板與所述現澆混凝土疊合層的粘結面積,而下凹花紋亦能提高彼此的粘結效果O2.所述凹槽內還可以用于埋設沿預制疊合板長向布設的管線,避免為埋設管線而加大現澆混凝土疊合層的厚度。3.所述樓板因帶有凹槽,在不影響樓板的抗剪及抗彎性能的同時,能有效減輕預制樓板自重。4.本專利技術的預制疊合樓板使用了預應力鋼筋,使得樓板受力性能更佳,并能有效約束裂縫的產生,同時預應力鋼筋強度較普通鋼筋高數倍,亦可以有效減少鋼筋用量。5.本專利技術的預制疊合樓板可以通過預應力長線張拉平臺進行大規模預制,生產效率很高,同時所使用的密肋鋼模板生產成本低廉、彼此之間可以根據預制樓板尺寸進行重疊拼接,模板剛度較大,拆模后亦能維持原狀,可以反復周轉使用,另外損壞的鋼模板還可以回收利用。6.本專利技術的預制疊合樓板受力性能較好,在較薄的情況下仍能有較大的承載能力,故在施工階段該預制樓板兩端擱置在預制疊合梁預制構件上后,下部不需再設置支撐架,有利于層高較高建筑的施工。 【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預制疊合樓板的剖視圖。圖2是圖1中的預制樓板主體部的剖視圖。圖3是圖1中的預制樓板主體部的預制時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至附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為一種預制疊合樓板,其由若干預制樓板主體部I以及澆筑于預制樓板主體部I上表面的現澆混凝土疊合層2組成。其中,各預制樓板主體部I的上表面設有等間距排布若干的通長凹槽11,該等通長凹槽11沿預制樓板主體部I的長度方向延伸。進一步的,所述通長凹槽11的橫截面呈梯形結構。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I的底面為平面結構。各通長凹槽11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凸起部16 ;于所述凸起部16內設置有沿預制樓板主體部I的長度方向布置的第三鋼筋17,第三鋼筋17為預應力鋼筋。于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I內設有第一鋼筋網片12。所述第一鋼筋網片11由沿長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一長向鋼筋13和沿短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一短向鋼筋14組成,其中,第一長向鋼筋13放置在第一短向鋼筋14之下,所述第一長向鋼筋13亦為預應力鋼筋,所述第一長向鋼筋13和第一短向鋼筋14均伸出預制樓板主體部I的外邊緣。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11的上表面進一步壓制有下凹的花紋15。所述若干預制樓板主體部I呈并排放置,第一短向鋼筋14的外露部分向上彎折并交叉,并在彼此交叉處綁扎一根沿長向布置的第四鋼筋3,所述第四鋼筋3為構造鋼筋,其長度同第一長向鋼筋13。于所述現澆混凝土疊合層2內亦設有第二鋼筋網片21。所述第二鋼筋網片21由沿長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二長向鋼筋22和沿短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二短向鋼筋23組成,其中,第二長向鋼筋22放置在第二短向鋼筋23之上。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I的預制施工方法如下: A.在長線預應力張拉平臺上沿第一長向鋼筋延伸方向鋪設密肋鋼模板4并在內表面涂刷混凝土脫膜劑,所述密肋鋼模板4由厚度為Imm至2mm的鋼板壓制而成,其凹凸形狀同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I上表面,所述鋼模板4內表面壓制有凸起的花紋; B.根據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I的設計要求,進行所述第三鋼筋17及第一長向鋼筋13的配置和張拉,其中,所述第三鋼筋17在下,第一長向鋼筋13在上; C.在所述張拉完成的第一長向鋼筋13的下側綁扎沿預制樓板主體部短向布置的第一短向鋼筋14 ; D.支設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I的四周的端部模板5,然后澆筑所述預制樓板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初凝強度后,拆除所述端部模板5 ; E.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I達到設計要求的第三鋼筋17、第一長向鋼筋13放張強度時,對所述第三鋼筋17及第一長向鋼筋13進行放張,并進行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I之間鋼筋的切割; F.將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I及其下部的密肋鋼模板4一同吊起,經翻轉后,使所述密肋鋼模板4底面朝上,預制樓板主體部I底面向下,然后去除密肋鋼模板4。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制疊合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預制樓板主體部以及澆筑于預制樓板主體部上表面的現澆混凝土疊合層;其中,各預制樓板主體部的上表面設有等間距排布的若干通長凹槽;所述通長凹槽沿預制樓板主體部的長度方向延伸;各通長凹槽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凸起部;于所述凸起部內設置有沿預制樓板主體部的長度方向布置的第三鋼筋;于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內設有第一鋼筋網片,所述第一鋼筋網片由沿所述預制樓板長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一長向鋼筋和沿短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一短向鋼筋組成,其中,所述第一長向鋼筋及第三鋼筋均為預應力鋼筋,于所述現澆混凝土疊合層內設有第二鋼筋網片。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制疊合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預制樓板主體部以及澆筑于預制樓板主體部上表面的現澆混凝土疊合層;其中,各預制樓板主體部的上表面設有等間距排布的若干通長凹槽;所述通長凹槽沿預制樓板主體部的長度方向延伸;各通長凹槽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凸起部;于所述凸起部內設置有沿預制樓板主體部的長度方向布置的第三鋼筋;于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內設有第一鋼筋網片,所述第一鋼筋網片由沿所述預制樓板長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一長向鋼筋和沿短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一短向鋼筋組成,其中,所述第一長向鋼筋及第三鋼筋均為預應力鋼筋,于所述現澆混凝土疊合層內設有第二鋼筋網片。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疊合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的底面為平面結構;所述通長凹槽的橫截面呈梯形結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疊合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長向鋼筋放置在第一短向鋼筋之下,所述第一長向鋼筋和第一短向鋼筋均伸出預制樓板主體部的外邊緣。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疊合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樓板主體部的上表面壓制有下凹的花紋。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疊合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鋼筋網片由沿所述預制樓板長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二長向鋼筋和沿短向等間距布置的第二短向鋼筋組成,其中,第二長向鋼筋放置在第二短向鋼筋之上。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景平,
申請(專利權)人: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