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可以包括:第一潤滑通道,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流體連接低壓泵以及形成在高壓泵的泵殼中的軸室;以及輔助潤滑通道,所述輔助潤滑通道形成為穿過軸瓦,使得其一個端部流體連接至所述第一潤滑通道,并且其另一個端部流體連接至輥子和軸瓦彼此相接觸處的摩擦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本申請要求2013年4月5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13-0037220號的優先權,上述申請的全部內容結合于此用于這種引用的所有目的。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更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涉及這樣一種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其能夠提高在輥子和軸瓦彼此接觸的摩擦部的潤滑性能。
技術介紹
如圖1和圖2所示,通常,用于共軌(commonrail)系統的高壓泵10包括泵殼11、輥子12、軸瓦13以及柱塞14。在泵殼11中,軸室11a、輥子室11b、以及彈簧室11c形成為彼此相接觸。設置有凸輪21a的凸輪軸21可旋轉地布置在軸室11a中,輥子12和軸瓦13在輥子室11b中布置為彼此相接觸,而且輥子12和軸瓦13被凸輪軸21的凸輪21a操作,并且彈簧16通過彈簧座15布置在彈簧室11c中。柱塞14的一個端部布置為與軸瓦13相接觸,柱塞14的另一個端部布置為設置在燃料壓縮室17上,該燃料壓縮室17位于進油閥22和出油閥23之間。進油閥22布置為通過油通道(channel)連接至低壓泵24,并且出油閥23布置為通過油通道連接至共軌25。相應地,當凸輪軸21通過發動機驅動旋轉時,輥子12相應于凸輪輪廓的升起而旋轉以推動軸瓦13使得柱塞14和被推動的軸瓦13作往復運動,通過柱塞14的運動,低壓的燃料經過進油閥22被供給至燃料壓縮室17,之后燃料被壓縮并且經過出油閥23流出至共軌25。同時,輥子12和軸瓦13布置為在強壓力下彼此相接觸,其中當摩擦部M1未被充分地潤滑時,輥子12和軸瓦13彼此相接觸的地方由于摩擦而將嚴重磨損,更嚴重時會粘砂。通常,輥子12和軸瓦13的摩擦部M1使用低壓泵24中的燃料得以潤滑,以防止磨損和粘砂。也就是說,根據現有技術,輥子12和軸瓦13的摩擦部M1使用連接低壓泵24和泵殼11的軸室11a的第一潤滑通道31,以及連接軸室11a和彈簧室11c的第二潤滑通道32而得以潤滑,其中,低壓泵24的燃料充滿在軸室11a中,然后在彈簧室11c中,而且輥子12和軸瓦13的摩擦部M1也被施加了燃料而得到潤滑。然而,根據上述的現有技術,流至輥子12和軸瓦13的摩擦部M1的潤滑燃料所通過的通道很長,由此在充分潤滑輥子12和軸瓦13的摩擦部M1之前,凸輪軸21就已經驅動了。在此種情況下,施加有強壓力負載的輥子12和軸瓦13的摩擦部M1將由于摩擦而磨損嚴重并且進一步地粘沙,因此導致高壓泵10的性能很差。公開于該專利技術
技術介紹
部分的上述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專利技術的一般
技術介紹
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各個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種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其通過縮短潤滑燃料流至輥子和軸瓦彼此相接觸的摩擦部所經過的油路,而能夠在短時間周期內對摩擦部充分地潤滑,由此提高輥子和軸瓦的摩擦部的潤滑性能,并且防止輥子和軸瓦的磨損,提高高壓泵的性能。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一種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可以包括:第一潤滑通道,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流體連接低壓泵以及形成在高壓泵的泵殼中的軸室;以及輔助潤滑通道,所述輔助潤滑通道形成為穿過軸瓦,使得其一個端部流體連接至所述第一潤滑通道,并且其另一個端部流體連接至輥子和軸瓦彼此相接觸處的摩擦部。所述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單向閥,所述單向閥設置在輔助潤滑通道,以允許燃料從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流動至所述輔助潤滑通道,并且阻止燃料從所述輔助潤滑通道回流至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所述輔助潤滑通道可以包括:第一輔助通道,所述第一輔助通道從所述第一潤滑通道處分支,并延伸至軸瓦的內側;以及第二輔助通道,所述第二輔助通道流體連接至所述第一輔助通道,并且向摩擦部開口。相應于凸輪的旋轉所述第一輔助通道選擇性地流體連接至第一潤滑室,所述凸輪形成至凸輪軸,所述凸輪軸能夠旋轉地安裝在所述軸室中。所述單向閥布置在所述第一輔助通道的與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流體連接的位置。設置有多個第二輔助通道以同時提供大量燃料至所述摩擦部。其中,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流體連接至形成在所述泵殼中的彈簧室;所述軸瓦在所述彈簧室中選擇性地運動。應當理解,此處所使用的術語“車輛”或“車輛的”或其它類似術語一般包括機動車輛,例如包括運動型多功能車(SUV)、公共汽車、卡車、各種商用車輛的乘用汽車,包括各種舟艇、船舶的船只,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動力車輛、電動車輛、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車輛、氫動力車輛以及其它替代性燃料車輛(例如衍生于非石油能源的燃料)。正如在此所引用的,混合動力電動車輛是一種使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動力源的車輛,例如汽油動力車輛或者電動力車輛。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和裝置可以具有其他的特性和優點,這些特性和優點從并入本文中的附圖和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將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圖和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進行詳細陳述,這些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的特定原理。附圖說明圖1和圖2分別為示出了根據現有技術的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的示意圖。圖3至圖5為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的示意圖。應當了解,所附附圖并非按比例地顯示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的圖示性的各種特征的略微簡化的畫法。本文所公開的本專利技術的具體設計特征包括例如具體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將部分地由具體所要應用和使用的環境來確定。圖中,附圖標記在附圖的幾幅圖片中指代本專利技術的相同或等效的部件。具體實施方式現在將對本專利技術的各個實施方式詳細地作出描述,這些實施方式的實例被顯示在附圖中并描述如下。盡管本專利技術將與示例性實施方式相結合進行描述,但是應當意識到,本說明書并非旨在將本專利技術限制為那些示例性實施方式。相反,本專利技術旨在不但覆蓋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而且覆蓋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的各種選擇形式、修改形式、等價形式及其它實施方式。請參照所附附圖,以下將詳細描述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同現有的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一樣,同樣的附圖標記將賦予同樣的部件。如圖3-5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的實施方式的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10包括泵殼11、輥子12、軸瓦13、以及柱塞14,其中軸室11a、輥子室11b、以及彈簧室11c形成為在泵殼11中彼此相接。設置有凸輪21a的凸輪軸21可旋轉地布置在軸室11a中,輥子12和軸瓦13在輥子室11b中布置為彼此相接觸,而且輥子12和軸瓦13被凸輪軸21的凸輪21a操作,并且彈簧16通過彈簧座15布置在彈簧室11c中。柱塞14的一個端部布置為與軸瓦13相接觸,柱塞14的另一個端部布置為設置在燃料壓縮室17中,該燃料壓縮室17位于單向進油閥22和單向出油閥23之間。進油閥22布置為通過油通道連接至低壓泵24,并且出油閥23布置為通過油通道連接至共軌25。相應地,當凸輪軸21通過發動機驅動旋轉時,輥子12相應于凸輪輪廓的升起而旋轉以推動軸瓦13使得柱塞14和被推動的軸瓦13作往復運動,通過柱塞14的運動,低壓的燃料經過進油閥22被供給至燃料壓縮室17,之后燃料被壓縮并且經過出油閥23流出至共軌25。同時,輥子12和軸瓦13布置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通用油路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其包括:第一潤滑通道,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流體連接形成在高壓泵的泵殼中的軸室;低壓泵;以及支持潤滑通道,所述支持潤滑通道形成為穿過軸瓦,使得其一個端部流體連接至所述第一潤滑通道,并且其另一個端部流體連接至輥子和軸瓦彼此相接觸處的摩擦部。
【技術特征摘要】
2013.04.05 KR 10-2013-00372201.一種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其包括:第一潤滑通道,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流體連接低壓泵以及形成在高壓泵的泵殼中的軸室;以及輔助潤滑通道,所述輔助潤滑通道形成為穿過軸瓦,使得其一個端部流體連接至所述第一潤滑通道,并且其另一個端部流體連接至輥子和軸瓦彼此相接觸處的摩擦部,其中,所述輔助潤滑通道包括:第一輔助通道,所述第一輔助通道從所述第一潤滑通道處分支,并延伸至軸瓦的內側;以及第二輔助通道,所述第二輔助通道流體連接至所述第一輔助通道,并且向摩擦部開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其中,所述潤滑裝置進一步包括:單向閥,所述單向閥設置在輔助潤滑通道,以允許燃料從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流動至所述輔助潤滑通道,并且阻止燃料從所述輔助潤滑通道回流至所述第一潤滑通道。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其中,相應于凸輪的旋轉所述第一輔助通道選擇性地流體連接至第一潤滑室,所述凸輪形成至凸輪軸,所述凸輪軸能夠旋轉地安裝在所述軸室中。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其中,所述單向閥布置在所述第一輔助通道的與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流體連接的位置。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其中,設置有多個第二輔助通道以同時提供大量燃料至所述摩擦部。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泵的潤滑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潤滑通道流體連接至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權先東,劉成日,黃昌善,
申請(專利權)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