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屬于橋梁構造技術領域。它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穩定梁、橋面索和壓板,所述壓板兩端均設有擋板,擋板焊接在穩定梁頂端,擋板外側焊接有與其相垂直的豎板,壓板頂端安裝有鋼板,壓板、鋼板及穩定梁的頂面均設置有相同的螺栓孔,鋼板、壓板、橋面索與穩定梁通過螺栓、彈簧墊圈和螺母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連接穩固,既能滿足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要求,使得橋面索和穩定梁能夠共同受力,同時又能簡化連接結構的構造,方便施工。(*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屬于橋梁構造
。它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穩定梁、橋面索和壓板,所述壓板兩端均設有擋板,擋板焊接在穩定梁頂端,擋板外側焊接有與其相垂直的豎板,壓板頂端安裝有鋼板,壓板、鋼板及穩定梁的頂面均設置有相同的螺栓孔,鋼板、壓板、橋面索與穩定梁通過螺栓、彈簧墊圈和螺母相連。本技術連接穩固,既能滿足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要求,使得橋面索和穩定梁能夠共同受力,同時又能簡化連接結構的構造,方便施工。【專利說明】一種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屬于橋梁構造技術領 域。
技術介紹
道路、管線或其他輸送工程在跨越河流溝谷時需修建橋梁,在眾多橋型中,平拉索 橋作為一種常見橋型,因其造價低、建造速度快、施工方便,而得到廣泛應用。 平拉索橋屬于柔性結構,其抗風穩定(橫向穩定)對橋梁的安全至關重要。平拉 索橋通過穩定梁將橋面索和穩定索連接在一起,從而實現橫向穩定的要求。因此,橋面索與 穩定梁的連接是平拉索橋的關鍵問題之一。 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一般是采用厚木板作壓板,將橋面索放置在壓板和穩定梁 之間,通過螺栓使穩定梁和壓板將橋面索壓緊。為給壓板定位并限制其橫向的位移,需將壓 板底部做成齒槽狀,因而施工較麻煩,同時壓板底部的齒槽容易破損。另外,壓板頂面與螺 母連接處也容易破損松動。因此,傳統的連接結構并不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以上技術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 連接結構,其連接穩固,既能滿足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要求,使得橋面索和穩定 梁能夠共同受力,同時又能簡化連接結構的構造,方便施工,從而克服傳統結構的不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種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穩定梁、橋面索 和壓板,所述壓板兩端均設有擋板,擋板焊接在穩定梁頂端,擋板外側焊接有與其相垂直 的堅板,壓板頂端安裝有鋼板,壓板、鋼板及穩定梁的頂面均設置有相同的螺栓孔,鋼板、壓 板、橋面索與穩定梁通過螺栓、彈簧墊圈和螺母相連。 所述壓板為木板。 所述堅板為三角形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術在穩定梁上增加擋板,限制壓板的橫向位移并給其定位,從而取消 壓板底部的齒槽。同時,在壓板上部增加一塊鋼板,使得穩定梁與壓板的連接更堅固。 2、本技術所述的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能夠更好地滿足橋面 索與穩定梁緊密連接及共同受力的要求;同時,由于采用了底部不帶齒槽狀的壓板及定位 結構,既簡化了壓板的加工,又使得壓板的定位更方便準確,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穩定梁、橋 面索和壓板連接的可靠性,提高了橋梁的安全度。 3、本技術中擋板外側焊接有與其相垂直的三角形狀的堅板,增強了其穩定 性,擋板、堅塊和穩定梁相互之間采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安全可靠,構造簡單,適應性強, 施工方便,值得推廣。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本技術橫截面示意圖; 圖中:穩定梁1、橋面索2、壓板3、鋼板4、螺栓5、螺母6、彈簧墊圈7、擋塊8、堅塊 9 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 局限于本實施例所述內容。 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為一種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包括 自下而上分布的穩定梁1、橋面索2和壓板3,所述壓板3兩端均設有擋板8,擋板8焊接在 穩定梁1頂端,擋板8外側焊接有與其相垂直的堅板9,壓板3頂端安裝有鋼板4,壓板3、 鋼板4及穩定梁1的頂面均設置有相同的螺栓孔,鋼板4、壓板3、橋面索2與穩定梁1通過 螺栓5、彈簧墊圈7和螺母6相連。 所述壓板3為木板。 所述堅板9為三角形狀。 下面對本技術的實施過程及原理再進一步說明如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按以下主要步驟實施:(a)根據平拉索橋的受力計 算結果以及橋面板尺寸等確定壓板3及鋼板4的尺寸,并進行螺栓5、螺母6及彈簧墊圈7 的選型;(b)將擋塊8和堅塊9焊接在穩定梁1的頂面上;(c)架設并張拉橋面索2 ; (d)將 穩定梁1吊裝就位;(e)安裝壓板3及鋼板4 ; (f)將螺栓5分別穿過鋼板4、壓板3及穩定 梁1頂面上預留的螺栓孔,套上彈簧墊圈7并擰緊螺母6。【權利要求】1. 一種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穩定梁(1)、橋面 索(2)和壓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3)兩端均設有擋板(8),擋板(8)焊接在穩定梁 (1)頂端,擋板(8)外側焊接有與其相垂直的堅板(9),壓板(3)頂端安裝有鋼板(4),壓板 (3)、鋼板(4)及穩定梁(1)的頂面均設置有相同的螺栓孔,鋼板(4)、壓板(3)、橋面索(2) 與穩定梁(1)通過螺栓(5)、彈簧墊圈(7)和螺母(6)相連。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 板⑶為木板。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堅 板(9)為三角形狀。【文檔編號】E01D19/16GK203890886SQ201420233876【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8日 【專利技術者】謝春生, 李松, 李立文 申請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平拉索橋橋面索與穩定梁的連接結構,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穩定梁(1)、橋面索(2)和壓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3)兩端均設有擋板(8),擋板(8)焊接在穩定梁(1)頂端,擋板(8)外側焊接有與其相垂直的豎板(9),壓板(3)頂端安裝有鋼板(4),壓板(3)、鋼板(4)及穩定梁(1)的頂面均設置有相同的螺栓孔,鋼板(4)、壓板(3)、橋面索(2)與穩定梁(1)通過螺栓(5)、彈簧墊圈(7)和螺母(6)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春生,李松,李立文,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