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用二級減震器,包括液壓缸,及設置在液壓缸內的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壓缸的外部,并于該端焊接固定有一個圓筒形的固定件,并通過該固定件固定有次級減震組件,所述次級減震組件包括外殼、減震桿和封蓋;該裝置可以對車體所受到的震蕩力進行二次吸收,大大降低路面顛簸對車體所造成的影響,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度。(*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用二級減震器,包括液壓缸,及設置在液壓缸內的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壓缸的外部,并于該端焊接固定有一個圓筒形的固定件,并通過該固定件固定有次級減震組件,所述次級減震組件包括外殼、減震桿和封蓋;該裝置可以對車體所受到的震蕩力進行二次吸收,大大降低路面顛簸對車體所造成的影響,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度。【專利說明】 —種汽車用二級減震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用二級減震器。
技術介紹
鋼板彈簧是汽車懸架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彈性元件,它是由若干合金彈簧片組合而成的一根彈性梁,把車架與車軸彈性地連接起來。鋼板彈簧的兩端通常通過銷釘和吊耳與車體大梁連接。鋼板彈簧能夠緩合和吸收車輛行駛中受到的沖擊和振動。 當汽車承載較大的重量,在路況惡劣的路面上行駛時,鋼板彈簧會受到過度沖擊,使車軸撞擊到車廂底部,并且鋼板彈簧會受到由于反復沖擊,在彈簧的兩端與車廂的連接處容易發生疲勞斷裂,對車輛安全造成不良影響。 基于上述理由,簡單的鋼板彈簧無法滿足使用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用二級減震器,該裝置可以對車體所受到的震蕩力進行二次吸收,大大降低路面顛簸對車體所造成的影響,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度。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種汽車用二級減震器,包括液壓缸,及設置在液壓缸內的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壓缸的外部,并于該端焊接固定有一個圓筒形的固定件,并通過該固定件固定有次級減震組件,所述次級減震組件包括外殼和減震桿,所述外殼具有一個階梯狀的通孔,所述減震桿安插在所述通孔內,所述減震桿的兩端均延伸至外殼外部,所述通孔的階梯面上定位有一個減震彈簧,所述減震桿的外桿壁上套設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與所述減震彈簧的上端面相抵,所述減震桿與所述通孔的小直徑端的孔壁之間設置有一個防塵圈,所述外殼的外部設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與所述固定件之間緊固有若干個螺絲。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固定件的下端面具有一個-30°?-60°的錐角,所述固定圈的頂部具有與該錐角相同錐度的錐孔。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減震桿為實心桿件。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外殼的頂部設置有封蓋,所述封蓋的軸心位置處設置有一個供所述減震桿穿過的第一通孔。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孔壁與所述減震桿的外桿壁之間具有 0.1mm?0.35mm的間隙。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所設置的液壓缸以及次級減震組件,使得本裝置可以對車體所受到的震蕩力進行二次吸收,大大降低路面顛簸對車體所造成的影響,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度,同時本裝置的使用壽命較為持久,維護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所示的一種汽車用二級減震器,包括液壓缸1,及設置在液壓缸I內的活塞桿2,所述活塞桿2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壓缸I的外部,并于該端焊接固定有一個圓筒形的固定件3,并通過該固定件3固定有次級減震組件,所述次級減震組件包括外殼401和減震桿402,所述外殼401具有一個階梯狀的通孔411,所述減震桿402安插在所述通孔411內,所述減震桿402的兩端均延伸至外殼401外部,所述通孔411的階梯面上定位有一個減震彈簧403,所述減震桿402的外桿壁上套設有定位圈412,所述定位圈412與所述減震彈簧403的上端面相抵,所述減震桿402與所述通孔411的小直徑端的孔壁之間設置有一個防塵圈414,所述外殼401的外部設置有固定圈405,所述固定圈405與所述固定件3之間緊固有若干個螺絲5。 本技術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固定件3的下端面具有一個-60°的錐角,所述固定圈405的頂部具有與該錐角相同錐度的錐孔。 本技術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減震桿402為實心桿件。 本技術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外殼401的頂部設置有封蓋406,所述封蓋406的軸心位置處設置有一個供所述減震桿402穿過的第一通孔(未圖示)。 本技術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孔壁與所述減震桿402的外桿壁之間具有0.1mm的間隙。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所設置的液壓缸以及次級減震組件,使得本裝置可以對車體所受到的震蕩力進行二次吸收,大大降低路面顛簸對車體所造成的影響,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度,同時本裝置的使用壽命較為持久,維護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用二級減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壓缸,及設置在液壓缸內的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壓缸的外部,并于該端焊接固定有一個圓筒形的固定件,并通過該固定件固定有次級減震組件,所述次級減震組件包括外殼和減震桿,所述外殼具有一個階梯狀的通孔,所述減震桿安插在所述通孔內,所述減震桿的兩端均延伸至外殼外部,所述通孔的階梯面上定位有一個減震彈簧,所述減震桿的外桿壁上套設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與所述減震彈簧的上端面相抵,所述減震桿與所述通孔的小直徑端的孔壁之間設置有一個防塵圈,所述外殼的外部設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與所述固定件之間緊固有若干個螺絲。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二級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下端面具有一個-30°?-60°的錐角,所述固定圈的頂部具有與該錐角相同錐度的錐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二級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桿為實心桿件。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二級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頂部設置有封蓋,所述封蓋的軸心位置處設置有一個供所述減震桿穿過的第一通孔。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用二級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與所述減震桿的外桿壁之間具有0.1mm?0.35mm的間隙。【文檔編號】F16F9/32GK203948550SQ201420378485【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0日 【專利技術者】吳任賢 申請人:寧波市百孚車業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用二級減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壓缸,及設置在液壓缸內的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作用端延伸至所述液壓缸的外部,并于該端焊接固定有一個圓筒形的固定件,并通過該固定件固定有次級減震組件,所述次級減震組件包括外殼和減震桿,所述外殼具有一個階梯狀的通孔,所述減震桿安插在所述通孔內,所述減震桿的兩端均延伸至外殼外部,所述通孔的階梯面上定位有一個減震彈簧,所述減震桿的外桿壁上套設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與所述減震彈簧的上端面相抵,所述減震桿與所述通孔的小直徑端的孔壁之間設置有一個防塵圈,所述外殼的外部設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與所述固定件之間緊固有若干個螺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任賢,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市百孚車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