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通過穩定地增大流入圓盤內的熱媒的流速而由熱媒對圓盤有效地進行熱傳導,進而能夠提高處理效率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具備:圓筒、中空旋轉軸(2)和在所述中空旋轉軸(2)上被配置多個且使熱媒能夠在內部流通的圓盤(3),其特征在于,具備:內管(23),被配置在所述旋轉軸(2)內,并且在內部形成有第一空間(P)且在與所述旋轉軸(2)之間形成有第二空間(V);熱媒供給管(24),與所述第一空間(P)和第一圓盤的熱媒流入部(K1)連接;熱媒排出管(26),與所述第二空間(V)和第二圓盤(3D)連接;和熱媒輸送管(25),將從所述第一圓盤(3A)流出的熱媒向所述第二圓盤(3D)輸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通過穩定地增大流入圓盤內的熱媒的流速而由熱媒對圓盤有效地進行熱傳導,進而能夠提高處理效率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具備:圓筒、中空旋轉軸(2)和在所述中空旋轉軸(2)上被配置多個且使熱媒能夠在內部流通的圓盤(3),其特征在于,具備:內管(23),被配置在所述旋轉軸(2)內,并且在內部形成有第一空間(P)且在與所述旋轉軸(2)之間形成有第二空間(V);熱媒供給管(24),與所述第一空間(P)和第一圓盤的熱媒流入部(K1)連接;熱媒排出管(26),與所述第二空間(V)和第二圓盤(3D)連接;和熱媒輸送管(25),將從所述第一圓盤(3A)流出的熱媒向所述第二圓盤(3D)輸送。【專利說明】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該裝置使被配置在殼體內并且沿旋轉軸的軸線方向排列且在內部流通有熱媒的多個圓盤旋轉的同時,通過熱媒的熱來對被投入到殼體內的待處理物進行熱處理、反應、加熱、干燥等處理。
技術介紹
以往,在大多數產業領域中,使用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例如,用作一般工業產品、魚粉等飼料、肥料制造用,用作合成樹脂等化學產品制造用,或者用作伴隨工廠廢水和下水處理而排出的產業廢棄淤泥、污泥等待處理物的處理用等。 就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而言,例如公開有如下圓盤型干燥處理裝置,具備:圓筒,在兩端部設置有側壁部,且在圓筒外周具有套管,并且為在內部具有空間的密閉狀且被橫置配置;中空旋轉軸,以貫通圓筒的方式被設置在該圓筒的軸線位置且旋轉自如;多個圓盤,隔開規定的間隔地被配置在該中空旋轉軸的軸線方向上,并且使熱媒能夠從中空旋轉軸的內部流通。(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 上述多個中空圓盤狀的圓盤以如下方式構成:例如將由不銹鋼等構成且中央膨脹突出而形成的兩張圓環板以膨脹突出一側彼此朝向軸向的相反側地配置,并且外周緣部通過焊接而接合。 另外,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在圓筒的軸線方向的一側設置有將待處理物投入圓筒內的投入口,在軸線方向的另一側設置有將待處理物從圓筒內排出的排出口。而且,從投入口投入的待處理物,在圓筒內被與中空旋轉軸一起旋轉的圓盤攪拌的同時,在圓筒內被從投入口向排出口輸送。 另外,在圓筒內輸送的待處理物通過經由中空旋轉軸供給到圓盤的水蒸氣或溫水等熱媒被間接地加熱或冷卻,待處理物例如通過被加熱而成為干燥物等處理物,并且從排出口被排出到圓筒外。 另外,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中,例如在圓筒軸線方向的另一側的上部設置有供給空氣作為載氣的載氣供給口,在軸線方向的一側的上部設置有載氣排出口。 而且,從載氣供給口供給的載氣在圓筒內移動的同時,將從待處理物放出的水蒸氣等迅速地排出到圓筒外。 專利文獻1:特開2006-349316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9-45525號公報 然而,由于在上述現有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中,熱媒經由形成于中空旋轉軸的多個開口而中空旋轉軸流通到圓盤內,并且通過開口流入圓盤內的熱媒在圓盤內向各方向擴散而流速降低,因此存在圓盤內的薄膜導熱系數降低,熱媒的熱難以有效地傳導到圓盤,進而處理效率降低的問題。 因此,強烈要求在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中,流入圓盤內的熱媒的熱有效地傳導到圓盤,進而能夠提高處理效率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考慮這種情況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穩定地增大流入圓盤內的熱媒的流速而由熱媒向圓盤有效地進行熱傳導,進而能夠提高處理效率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I所述的專利技術為一種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具備:圓筒,具有被形成為筒狀的筒狀體和形成于所述筒狀體的兩端的固定部件;旋轉軸,在所述圓筒內繞軸線旋轉,并且在內部形成有空間;和圓盤,被設置于所述旋轉軸且在所述旋轉軸的軸線方向上被配置多個,并且使熱媒能夠在內部流通且將被供給的熱媒的熱傳導到待處理物,所述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增大在所述圓盤內移動的熱媒的流速的熱媒輸送機構,所述熱媒輸送機構具備:內管,被配置在所述旋轉軸內,在內部形成有第一空間并且在與所述旋轉軸之間形成有第二空間;熱媒供給通路,一端與所述第一空間和所述第二空間中的任意一個空間連接且另一端與第一圓盤(3A)的熱媒流入部連接,并且將熱媒供給到所述第一圓盤(3A);熱媒排出通路,一端與所述第一空間和所述第二空間中的另一個空間連接且另一端與第二圓盤(3D)的熱媒流出部連接,并且使熱媒從所述第二圓盤(3D)流出;和熱媒輸送通路,將從所述第一圓盤(3A)的熱媒流出部流出的熱媒向所述第二圓盤(3D)的熱媒流入部輸送。 根據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具備:圓筒;旋轉軸,在圓筒內繞軸線旋轉且在內部形成有空間;和圓盤,被設置于旋轉軸且在旋轉軸的軸線方向上被配置多個,并且使熱媒能夠在內部流通且將被供給的熱媒的熱傳導到待處理物,具備增大在圓盤內移動的熱媒的流速的熱媒輸送機構,熱媒輸送機構具備:內管,被配置在旋轉軸內,在內部形成有第一空間并且在與旋轉軸之間形成有第二空間;熱媒供給通路,一端與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中的任意一個空間連接且另一端與第一圓盤(3A)的熱媒流入部連接,并且將熱媒供給到第一圓盤(3A);熱媒排出通路,一端與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中的另一個空間連接且另一端與第二圓盤(3D)的熱媒流出部連接,并且使熱媒從第二圓盤(3D)流出;和熱媒輸送通路,將從第一圓盤(3A)的熱媒流出部流出的熱媒向第二圓盤(3D)的熱媒流入部輸送。 其結果,熱媒不會從第一空間或第二空間直接流入第二圓盤(3D),而至少在第一圓盤(3A)內流通之后流入,因此各圓盤內的熱媒的流速增大。其結果,各圓盤內的薄膜導熱系數增大,并且在各圓盤內熱媒的熱有效地傳導到各圓盤,進而能夠提高處理效率。 方案2所述的專利技術為方案I所述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媒輸送機構被構成為,在所述第一圓盤(3A)與所述第二圓盤(3D)之間配置有圓盤的情況下,所述熱媒輸送通路從所述第一圓盤(3A)的熱媒流出部直至所述第二圓盤(3D)的熱媒流入部依次連接彼此相鄰的圓盤的熱媒流出部和熱媒流入部。 根據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由于熱媒輸送機構被構成為,在第一圓盤(3A)與第二圓盤(3D)之間配置有圓盤的情況下,熱媒輸送通路從第一圓盤(3A)的熱媒流出部直至第二圓盤(3D)的熱媒流入部依次連接彼此相鄰的圓盤的熱媒流出部和熱媒流入部,因此通過各圓盤的熱媒的流速根據被連接的圓盤的數目而增大,進而能夠在各圓盤中有效地進行熱傳導。 方案3所述的專利技術為方案I或方案2所述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具備使從所述熱媒流入部向所述熱媒流出部流動的熱媒的路徑變長的折流部件。 根據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由于圓盤中具備使從熱媒流入部向熱媒流出部流動的熱媒的路徑變長的折流部件,因此能夠有效地增大圓盤內的熱媒的流速,并且能夠對圓盤整體進行均勻加熱,其結果,能夠在圓盤內有效地進行熱傳導。 方案4所述的專利技術為方案I至方案3中任一項所述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多個所述熱媒輸送機構。 根據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由于具備多個所述熱媒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具備:圓筒,具有被形成為筒狀的筒狀體和形成于所述筒狀體的兩端的固定部件;旋轉軸,在所述圓筒內繞軸線旋轉,并且在內部形成有空間;和圓盤,被設置于所述旋轉軸且在所述旋轉軸的軸線方向上被配置多個,并且使熱媒能夠在內部流通且將被供給的熱媒的熱傳導到待處理物,所述圓盤型攪拌處理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增大在所述圓盤內移動的熱媒的流速的熱媒輸送機構,所述熱媒輸送機構具備:內管,被配置在所述旋轉軸內,在內部形成有第一空間并且在與所述旋轉軸之間形成有第二空間;熱媒供給通路,一端與所述第一空間和所述第二空間中的任意一個空間連接且另一端與第一圓盤的熱媒流入部連接,并且將熱媒供給到所述第一圓盤;熱媒排出通路,一端與所述第一空間和所述第二空間中的另一個空間連接且另一端與第二圓盤的熱媒流出部連接,并且使熱媒從所述第二圓盤流出;和熱媒輸送通路,將從所述第一圓盤的熱媒流出部流出的熱媒向所述第二圓盤的熱媒流入部輸送。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三浦榮一,安藤賢亮,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天菱機械貿易有限公司,三菱綜合材料技術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