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壓泵管固定裝置,高壓泵管由多個分管組成,各分管之間通過卡箍連接,固定裝置包括:由多根斜撐桿圍合而成的立式支架,立式支架的底部固定于基礎結構上;任意相鄰兩根斜撐桿之間形成高壓泵管的穿入口,斜撐桿之間通過多根橫桿連接并形成高壓泵管的穿出口,且穿出口的口徑小于卡箍的外徑,高壓泵管由穿入口進入立式支架內并自穿出口穿出,穿出的高壓泵管通過卡箍卡設固定于穿出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避免了采用現有固定方式所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費,并進一步提高施工固定的靈活性和效率,以減少施工時間和成本。(*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高壓泵管固定裝置,高壓泵管由多個分管組成,各分管之間通過卡箍連接,固定裝置包括:由多根斜撐桿圍合而成的立式支架,立式支架的底部固定于基礎結構上;任意相鄰兩根斜撐桿之間形成高壓泵管的穿入口,斜撐桿之間通過多根橫桿連接并形成高壓泵管的穿出口,且穿出口的口徑小于卡箍的外徑,高壓泵管由穿入口進入立式支架內并自穿出口穿出,穿出的高壓泵管通過卡箍卡設固定于穿出口。本技術避免了采用現有固定方式所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費,并進一步提高施工固定的靈活性和效率,以減少施工時間和成本。【專利說明】高壓泵管固定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固定支架,具體涉及一種高壓泵管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壓泵管固定裝置被廣泛使用且形式多種多樣,較多的都是采用澆筑混凝土墩加以固定。但是,在樓層一些不宜受力處,若采用澆筑混凝土墩,既要支模板又要耗費人工澆筑,在程結束后還要鑿除。這樣便造成了材料和人工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現提供一種高壓泵管固定裝置,避免了采用現有固定方式所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費,并進一步提高施工固定的靈活性和效率,以減少施工時間和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一種高壓泵管固定裝置,高壓泵管由多個分管組成,各分管之間通過卡箍連接,固定裝置包括:由多根斜撐桿圍合而成的立式支架,立式支架的底部固定于基礎結構上;任意相鄰兩根斜撐桿之間形成高壓泵管的穿入口,斜撐桿之間通過多根橫桿連接并形成高壓泵管的穿出口,且穿出口的口徑小于卡箍的外徑,高壓泵管由穿入口進入立式支架內并自穿出口穿出,穿出的高壓泵管通過卡箍卡設固定于穿出口。 本技術高壓泵管固定裝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立式支架上的穿入口以及穿出口,以將由卡箍連接的高壓泵管高效靈活地固定于基礎結構上。 優選地,相鄰的斜撐桿于所述穿出口的下方固定連接有多根加固桿。 優選地,斜撐桿的底部設有固定墊片,固定墊片上設有連接孔,立式支架通過連接孔螺栓與所述連接孔的穿設配合以固定于基礎結構上。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高壓泵管固定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利于對本技術的結構的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行說明。 參照圖1,為本技術高壓泵管固定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高壓泵管固定裝置,高壓泵管4由多個分管組成,各分管之間通過卡箍5連接,而固定裝置包括:由多根斜撐桿12圍合而成的立式支架1,立式支架I通過底部設置的墊片2固定于基礎結構3上;任意相鄰兩根斜撐桿12之間形成高壓泵管4的穿入口 18,斜撐桿12的頂端通過多根橫桿連接并形成穿出口 10,該穿出口 10的口徑小于上述卡箍5的外徑,;高壓泵管4由穿入口 18進入立式支架I內并自穿出口 10穿出,穿出的高壓泵管4通過卡箍5卡設于穿出口 10。 在本實施例中,豎向的斜撐桿12之間通過不同高度的多根加固桿14加固焊接,這些加固桿14均位于穿出口 10之下,以圍合形成類似金字塔形或立體梯形的立式支架I。 具體地,高壓泵管4通過分管之間環形的卡箍5卡設于該穿出口 10。同時,斜撐桿12的底部焊接有橫向的底腳連桿16,墊片2分別固接于底腳連桿16的兩側。每塊墊片2上均設有多個連接孔,立式支架I通過在這些連接孔內穿設膨脹螺栓以固定于基礎結構3上。 另外,選用不同直徑的螺紋鋼作為上述斜撐桿12、橫桿、加固桿14以及底腳連桿16的原材料。 在具有上述結構特征后,本技術可按以下過程進行實施: ⑴放線 首先現場施工放線,確定立式支架I的固定位置。 (2)鉆孔 用手電鉆在混凝土底板(即基礎結構3)上鉆膨脹螺栓孔。 (3)固定 放墊片2并用膨脹螺栓固定,一般打入兩三個膨脹螺栓。選用直徑28mm的螺紋鋼作為底腳連桿16,—個底腳連桿16處設有兩個墊片2,使立式支架I的穩定性更好,其他底腳連桿16處的做法相同。 (4)下料焊接 用卷尺確定立式支架I的高度,利用七根直徑28mm的螺紋鋼和九根直徑14mm的螺紋鋼,用電焊機焊接形成梯形的立式支架I,之后,將整個立式支架I與固定墊片2上的底腳連桿16焊接連接。其中,立式支架I的頂部首尾連接有四根螺紋鋼以形成穿出口 10,立式支架I任意一側的兩根斜撐桿12之間在加固桿14的連接下自然形成穿入口 18。 (5)泵管固定 對高壓泵管4進行調位,以進一步加固于立式支架I頂部的泵管固定端10。高壓泵管4可由立式支架I側面的穿入口 18穿入立式支架I內,再由立式支架I頂端的穿出口10穿出,且通過環形的卡箍5卡設于該穿出口 10。 (6)檢查 檢查支座的穩定程度。 完成上述實施過程后,應能體現出本技術的以下特點: 通過立式支架配合固定墊片的方式,將高壓泵管高效靈活地固定于基礎結構上,以此,減少施工時間和成本。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技術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定,本技術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高壓泵管固定裝置,所述高壓泵管由多個分管組成,各分管之間通過卡箍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 由多根斜撐桿圍合而成的立式支架,所述立式支架的底部固定于基礎結構上;任意相鄰兩根所述斜撐桿之間形成所述高壓泵管的穿入口,所述斜撐桿之間通過多根橫桿連接并形成所述高壓泵管的穿出口,且所述穿出口的口徑小于所述卡箍的外徑,所述高壓泵管由所述穿入口進入所述立式支架內并自所述穿出口穿出,穿出的所述高壓泵管通過所述卡箍卡設于所述穿出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泵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鄰的所述斜撐桿于所述穿出口的下方固定連接有多根加固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泵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撐桿的底部設有固定墊片,所述固定墊片上設有連接孔,所述立式支架通過螺栓與所述連接孔的穿設配合以固定于所述基礎結構上。【文檔編號】F16L3/00GK204062152SQ201420495410【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9日 【專利技術者】楊鼎, 趙小東, 李厚波, 楊濤, 覃彬棟, 徐佳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壓泵管固定裝置,所述高壓泵管由多個分管組成,各分管之間通過卡箍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由多根斜撐桿圍合而成的立式支架,所述立式支架的底部固定于基礎結構上;任意相鄰兩根所述斜撐桿之間形成所述高壓泵管的穿入口,所述斜撐桿之間通過多根橫桿連接并形成所述高壓泵管的穿出口,且所述穿出口的口徑小于所述卡箍的外徑,所述高壓泵管由所述穿入口進入所述立式支架內并自所述穿出口穿出,穿出的所述高壓泵管通過所述卡箍卡設于所述穿出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鼎,趙小東,李厚波,楊濤,覃彬棟,徐佳,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