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劣質土地綠色植被生態重建系統,該系統包括蓄水池,有機營養液池,供、排水管網,地力提升管網,樹種移栽保護裝置;所述樹種移栽保護裝置位于供、排水管網的網格內;地力提升管網的節點位于供、排水管網的網格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合理、性能可靠的優點,通過系統的給水,排水循環沖洗鹽堿地,做到了水資源回收再利用。供、排水管網,地力提升管網采用新型的給排水管道同軸結構,克服了其他排水管材的諸多弊病,改善土壤、降低鹽堿性,對鹽堿地區生態植被營造尤為顯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市場容量大,前景廣泛,具有極大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綠色植被生態重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劣質土地綠色植被生態重建系統。
技術介紹
由于對土地的過渡開發以及不合理的利用,我國有很多地區面臨著土地退化。依據環境及土地退化原因區分出的土地退化類別。其類型有:土地鹽堿化、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水土流失、化學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等。在土地鹽堿化中,其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嚴重的沙化、鹽堿土壤地區木本、草本植物幾乎不能生存。鹽堿地分為輕鹽堿地、中度鹽堿地和重鹽堿地。輕鹽堿地是指它的出苗,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鹽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鹽堿地是指它的含鹽量超過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間的就是中度鹽堿地(用pH值表示為:輕度鹽堿地pH值為:7.1—8.5,中度鹽堿地pH值為:8.5—9.5,重度鹽堿地pH值為:9.5以上)。荒漠化的原因是:土壤干旱,自然植被蓋度低等地區由于人為因素破壞,土地裸露、流沙移動開始沙化,進而沙丘移動,形成沙質荒漠化。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人為對植被的破壞或不合理的耕作,地面失去了植被保護以及植株根系對地面徑流的阻力,降至地面的雨水流速加大,這一方面是下滲入土體者少;另一方面是順坡的徑流量加大而形成土壤侵蝕,在這種情況下使土地遭受到水體和土體的雙重流失,致使土壤表層變薄而土地的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下降。土壤肥力下降:主要是農業管理粗放,只施用化肥而少用農家的有機肥料,因而造成土壤有機質缺乏和養分元素不均衡等。目前對上述不良土地具體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鹽,放淤、培肥、化學改良等。但總的來說,現有改良方案均存在著綠色植被恢復時間長、生態恢復效果差、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在田間工程中采用明溝排水,開挖工程量大,而且存在易坍,易淤,易生雜草等問題。在田間工程中采用暗管排水可減少占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機械耕作。但是暗管排水技術一般采用當地材料管或者塑料管,工程造價較高、滲水效果差,而且一次性投資較大,在我國尚未大面積應用。同時鹽堿地也經常會出現排水不暢,土壤返鹽和次生鹽堿化的問題,排水效果不好,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排水暢通、不易堵塞、使用壽命長的劣質土地綠色植被生態重建系統,以解決現有劣質土地改造方案不合理、不科學,排水不暢通,植被重建效果差,水資源浪費嚴重,土壤鹽堿化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劣質土地綠色植被生態重建系統,其特征是該系統包括蓄水池,有機營養液池,供、排水管網,地力提升管網,樹種移栽保護裝置;所述樹種移栽保護裝置位于供、排水管網的網格內;地力提升管網的節點位于供、排水管網的網格內;所述供、排水管網由供、排水一體管通過連接管件連接構成網狀,所述供、排水一體管安裝在距地平線1-1.25m深的翻耕層以下,該供、排水一體管為套管結構,包括具有供水作用的內管和具有排水作用的外管,所述內管與外管之間設有支撐骨架,所述內管間隔一段距離與地表上對土地進行噴水灌溉的噴頭連接;所述內管的入口端通過管道與水質凈化器連接,水質凈化器與水泵連接,水泵與蓄水池連接;所述外管的出口端與位于距地平線7-15m深的水泥硬化的生態重建池連接,生態重建池通過抽水系統與蓄水池連接;所述地力提升管網由滲灌管相互連接構成的管網,所述滲灌管安裝在地平線下0.4-0.7m深土壤的翻耕層處,該滲灌管管壁上設有多個滲水口,滲灌管外套設有濾網,滲灌管底部管壁外設置有半圓弧PVP膜;所述滲灌管的入口端與過濾室連接,過濾室分別與配肥管、配氣管連接,在配氣管、配肥管與過濾室的連接處均設有單向活動閥,過濾室內設有過濾網罩,過濾網罩罩住滲灌管的入口端,所述過濾室底部設有排污口;所述配氣管與高壓氣泵相連,所述配肥管與水泵相連,水泵與有機營養液池連接,有機營養液池頂部設置有電動機,電動機通過減速器輸出軸與有機營養液池內的轉軸連接,轉軸上設置有攪拌葉片;所述樹種移栽保護裝置包括內圍殼、外圍殼,內圍殼高度低于外圍殼高度,內圍殼內設有改良復合客土,內圍殼、外圍殼之間填充有回填土,該回填土將內圍殼內的改良復合客土蓋住,內圍殼最下層依次設有土工布濾水網、濾水粒,內、外圍殼上均設有多個滲水口,在內圍殼側部還設有進水孔,該進水孔通過導水管與內管連接;所述內圍殼底部設有排水孔,該排水孔通過排水管與外管連接。作為優選,所述供、排水一體管間隔一段距離與噴頭直接連接,該噴頭直接包括與內管對應連接的內套管和與外管對應連接的外套管,在外套管上豎直設有穿過外套管并與內套管連接的噴管,所述噴管與噴頭連接,在內套管和外套管之間設有支撐骨架。作為優選,所述外管為多層復合結構,由內到外為鋼絲支撐網、纖維網、濾膜復合而成。作為優選,所述外管底部濾膜外套設有半圓弧可降解水槽。作為優選,所述抽水系統包括水泵、進水軟管,水泵通過管道與進水軟管連接,進水軟管與進水浮筏連接。作為優選,所述噴頭設在距離地表面1-1.5m高位置,任意兩噴頭間距8—12米。作為優選,所述連接管件包括直接、三通、四通,所述直接、三通、四通均包括與供、排水一體管內管對應連接的內套管和與供、排水一體管外管對應連接的外套管,在內套管和外套管之間設有支撐骨架。作為優選,所述水質凈化器由前段的至少兩個相互并聯的不同性質的離子交換柱、尾段的活性碳過濾柱及包裹交換柱、過濾柱的主管組成。作為優選,所述有機營養液池提供改良劣質土地土壤的有機營養液,該有機營養液的組分及其配比為:秸稈粉末600份,沼液500份、過磷酸鈣30份、聚丙烯酸鉀50份、甲苯煙堿5份、含腐植酸70%以上風化煤粉50份、醋渣120份、固氮菌2份、光合菌3份、膠質芽孢桿菌2份、地衣芽孢桿菌2份、硫磷銨5份、硫酸鉀10份、山梨酸2.5份。作為優選,所述生態重建池內設有pH值傳感器,pH值傳感器與PLC連接,PLC與生態重建池旁的藥丸拋撒器連接,藥丸拋撒器向生態重建池水面拋灑土壤重建顆粒,該土壤重建顆粒包括以下配比的組分:過磷酸鈣30份、光合菌3份、硫磷銨5份、硫酸鉀10份、硫酸鋅5份、硫酸鎂8份、硝酸鈣10份、工業淀粉50份、羥乙基纖維素18份、聚氧化乙烯PEO,將上述原料預混、過篩后,在捏合機中邊攪拌邊加入適量的水,捏合到使粉料成泥料,將泥料搓條,將泥條放入制丸機制丸,得土壤重建顆粒藥丸。本技術具有改造方案合理、科學,?改善土壤生態效果優,植被重建效果好,性能可靠等優點。本技術對鹽堿地區、荒漠化地區的綠色植被生態營造尤為顯著,而對于水土流失、化學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的土地,本技術整個系統設計構造也有效果,應用時可以結合適應當地土壤特質,調整有機營養液和土壤重建顆粒的成分進行適應。通過本系統的給水,排水循環沖洗鹽堿地,做到了水資源回收再利用;采用強力給肥、給氧,樹種移栽保護等措施,賦予了鹽堿、荒漠化等劣質土地新的活力。本系統中,供、排水一體管采用新型的給排水管道同軸結構,克服了其他排水管材的諸多弊病,它利用“毛細”現象和“虹吸”原理、集吸水、透水、排水、輸水為一體,具有工程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劣質土地綠色植被生態重建系統,其特征是該系統包括蓄水池,有機營養液池,供、排水管網,地力提升管網,樹種移栽保護裝置;所述樹種移栽保護裝置位于供、排水管網的網格內;地力提升管網的節點位于供、排水管網的網格內;所述供、排水管網由供、排水一體管通過連接管件連接構成網狀,所述供、排水一體管安裝在距地平線1?1.25m深的翻耕層以下,該供、排水一體管為套管結構,包括具有供水作用的內管和具有排水作用的外管,所述內管與外管之間設有支撐骨架,所述內管間隔一段距離與地表上對土地進行噴水灌溉的噴頭連接;所述內管的入口端通過管道與水質凈化器連接,水質凈化器與水泵連接,水泵與蓄水池連接;所述外管的出口端與位于距地平線7?15m深的水泥硬化的生態重建池連接,生態重建池通過抽水系統與蓄水池連接;所述地力提升管網由滲灌管相互連接構成的管網,所述滲灌管安裝在地平線下0.4?0.7m深土壤的翻耕層處,該滲灌管管壁上設有多個滲水口,滲灌管外套設有濾網,滲灌管底部管壁外設置有半圓弧PVP膜;所述滲灌管的入口端與過濾室連接,過濾室分別與配肥管、配氣管連接,在配氣管、配肥管與過濾室的連接處均設有單向活動閥,過濾室內設有過濾網罩,過濾網罩罩住滲灌管的入口端,所述過濾室底部設有排污口;所述配氣管與高壓氣泵相連,所述配肥管與水泵相連,水泵與有機營養液池連接,有機營養液池頂部設置有電動機,電動機通過減速器輸出軸與有機營養液池內的轉軸連接,轉軸上設置有攪拌葉片;所述樹種移栽保護裝置包括內圍殼、外圍殼,內圍殼高度低于外圍殼高度,內圍殼內設有改良復合客土,內圍殼、外圍殼之間填充有回填土,該回填土將內圍殼內的改良復合客土蓋住,內圍殼最下層依次設有土工布濾水網、濾水粒,內、外圍殼上均設有多個滲水口,在內圍殼側部還設有進水孔,該進水孔通過導水管與內管連接;所述內圍殼底部設有排水孔,該排水孔通過排水管與外管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劣質土地綠色植被生態重建系統,其特征是該系統包括蓄水池,有機營養液池,供、排水管網,地力提升管網,樹種移栽保護裝置;所述樹種移栽保護裝置位于供、排水管網的網格內;地力提升管網的節點位于供、排水管網的網格內;
所述供、排水管網由供、排水一體管通過連接管件連接構成網狀,所述供、排水一體管安裝在距地平線1-1.25m深的翻耕層以下,該供、排水一體管為套管結構,包括具有供水作用的內管和具有排水作用的外管,所述內管與外管之間設有支撐骨架,所述內管間隔一段距離與地表上對土地進行噴水灌溉的噴頭連接;
所述內管的入口端通過管道與水質凈化器連接,水質凈化器與水泵連接,水泵與蓄水池連接;所述外管的出口端與位于距地平線7-15m深的水泥硬化的生態重建池連接,生態重建池通過抽水系統與蓄水池連接;
所述地力提升管網由滲灌管相互連接構成的管網,所述滲灌管安裝在地平線下0.4-0.7m深土壤的翻耕層處,該滲灌管管壁上設有多個滲水口,滲灌管外套設有濾網,滲灌管底部管壁外設置有半圓弧PVP膜;所述滲灌管的入口端與過濾室連接,過濾室分別與配肥管、配氣管連接,在配氣管、配肥管與過濾室的連接處均設有單向活動閥,過濾室內設有過濾網罩,過濾網罩罩住滲灌管的入口端,所述過濾室底部設有排污口;
所述配氣管與高壓氣泵相連,所述配肥管與水泵相連,水泵與有機營養液池連接,有機營養液池頂部設置有電動機,電動機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俊龍,黃其飛,肖定知,張遠富,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天藍地綠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