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高山卵葉韭快速繁殖方法,步驟:A、選取高山卵葉韭鱗莖盤為外植體;B、用滅菌的手術刀將鱗莖盤剝離至直徑0.3~0.5cm按極性方向豎插于誘導培養基中;C、光照恒溫培養,長出叢芽;D、將叢芽切割成數個小叢芽,轉入增殖培養基中進行繼代增殖培養;E、繼代培養過程中的健壯小苗轉生根培養基中,待長出根時開瓶煉苗,清洗后移栽到基質中,保溫保濕,組培苗成活后移栽。獲得的卵葉韭遺傳穩定性好,繁殖占用空間小,繁殖速度快,一年一個鱗莖盤可繁殖上百萬棵卵葉韭苗。有效解決卵葉韭種植中優質卵葉韭種苗的供應問題。所建立的生產體系穩定、周期較短,能滿足規模化種植種苗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植物組織培養
,更具體涉及利用高山卵葉韭鱗莖盤為外植 體,在基本培養基中附加不同成份對卵葉韭的快速繁殖方法。
技術介紹
卵葉亜(Allium ovali folium Hand.-Mzt.),又名鹿耳亜,在湖北長陽五峰等地 俗稱"天蒜",四川漢源等地俗稱"山片",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國的湖北、四川、湖南等地, 生長于海拔1800?2100m的地區,多生于陰濕山坡及溝邊林下。卵葉韭營養價值高,菜質 柔嫩鮮美,口味辛香,又因其生長環境為原生態,為有機蔬菜,當地百姓采食嫩葉。卵葉韭 全草是一味中藥,性味辛,溫,有散瘀,鎮痛,祛風,止血等藥效,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衄 血、漆瘡等。 卵葉韭居群自然條件下具有性和無性兩種繁殖方式,以無性繁殖方式為主。地上 部分逐年更新,而每個更新芽生活的全過程在正常條件下為3年。第1年奠基腋芽原基,第 2年分化形成更新芽,第3年3月下旬萌發出土,5?6月抽墓消苗,7?8月開花,10月種子 成熟,完成生活史。卵葉韭植株開花結實正常,但因種子休眠期在半年左右,所以實生苗占 居群中的比例極少。由于卵葉韭天然無害、營養價值高、具有藥用價值,近年來深受消費者 的喜愛,一些村民受利益驅使,頻繁地采挖也使得本來有限的卵葉韭野生資源正逐漸減少。 由于種苗制約,目前還無人工大規模種植的相關報道。利用組織培養技術,不但可以快速繁 殖,而且可以提供大量優質無病種苗。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卵葉韭野生資源大量采挖,而自然狀態下以無性繁殖 為主的特征,利用組織培養技術,提供高山卵葉韭種苗快速繁殖的方法,采用該方法可有效 解決卵葉韭種苗問題,為卵葉韭的人工規模化種植提供保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措施: ,包括以下步驟: 1)取卵葉韭鱗莖盤清洗后,剝除最外一層鱗莖,消毒; 2)剝除卵葉韭鱗莖盤至直徑為0. 3?0. 5cm,以此鱗莖盤直接按極性方向堅插 于配制好的誘導培養基中,誘導培養基的配方為:MS+6-BA 1.5?2. 5mg/L+NAA 0. 15? 0? 25mg/L+ 瓊脂 4000 ?6000mg/L+ 白糖 25000 ?35000mg/L ; 3)光照培養,溫度為18?22°C,光強1500?2000Lx,每天光照10?12h,培養 30?60d,長出叢芽; 4)將叢芽切割成數個0. 4cm?0. 6cm小叢芽轉入繼代增殖培養基中,增殖培養基 的配方為:MS+6-BA0. 5 ?1. 5mg/L+NAA 0? 15 ?0? 25mg/L+ 瓊脂 4000 ?6000mg/L+ 白糖 25000?35000mg/L ;以后每隔25?35d繼代1次,繼代培養過程中將苗高3?5cm的小苗 轉生根培養基中,生根培養基的配方為:MS+NAA 0? 05?0? 15mg/L+瓊脂4000?6000mg/L+ 白糖 30000 ?60000mg/L ; 5)卵葉韭試管苗接種于生根培養基中30?40d,待長3?5條根時開瓶煉苗5? 7d,將瓶內苗取出,將組培苗移栽到基質進行常規培養。 以上所述的方法,具體的,步驟1)為取4?5月上旬卵葉韭植株消苗后,未形成 花葶前,健康、飽滿鱗莖盤,剝凈灰褐色至黑褐色網狀鱗莖盤外皮和根,用1 %質量比洗衣 粉水浸泡4?6min,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剝除最外一層鱗莖,用1 %質量比洗衣粉水浸泡 4?6min,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5%體積比的酒精溶液浸泡10?30s,用 0. 1 %重量比升汞溶液消毒3?5min,無菌水沖3?5次; 步驟2)為無菌紙吸干外植體表面水分,用滅菌的手術刀剝除卵葉韭鱗莖盤至 直徑為0. 3?0. 5cm,按極性方向堅插于配制好的誘導培養基中,誘導培養基的配方為: MS+6-BA2. Omg/L+NAA 0? 2mg/L+ 瓊脂 5000mg/L+ 白糖 30000mg/L。步驟 4)中增殖培養基的配方為:MS+6-BA1. Omg/L+NAA 0? 2mg/L+ 瓊脂 5000mg/L+ 白糖30000mg/L ;生根培養基的配方為:MS+NAA 0? lmg/L+瓊脂5000mg/L+白糖30000mg/L ; 步驟5)為卵葉韭試管苗接種于生根培養基中30?40d,待長3?5條根時開瓶煉 苗5?7d,將瓶內苗取出,用0.003%?0.005%重量比NAA溶液浸苗根基部10?15min, 將組培苗移栽到基質(草炭/珍珠巖/蛭石=2/1/1,體積比)中,澆足定根水,蓋上小拱 棚膜保溫保濕,前期溫度保持在15?20°C,濕度80?90 %,7?15d后揭膜,逐步延長揭 膜時間,直至不覆膜,每隔2?3周澆施0. 1 %?0. 3%重量比尿素和0. 1 %?0. 3%重量比 KH2P04或稀薄糞水,注意進行病蟲害防治,組培苗成活率達95%以上,將成活苗移栽。 所述的MS培養基的成份(單位:mg/L):【主權項】1. ,包括以下步驟: 1) 取卵葉韭鱗莖盤清洗后,剝除最外一層鱗莖,消毒; 2) 剝除卵葉韭鱗莖盤至直徑為0. 3~0. 5 cm,以此鱗莖盤直接按極性方向堅插于配制好 的誘導培養基中,誘導培養基的配方為:MS+6-BA 1. 5~2. 5 mg/L+NAA 0. 15~0. 25mg/L+瓊脂 4000?6000 mg/L+ 白糖 25000?35000 mg/L ; 3) 光照培養,溫度為18~22 °C,光強1500~2000 Lx,每天光照10~12 h,培養30~60 d, 長出叢芽; 4) 將叢芽切割成數個0.4cm~0. 6cm小叢芽轉入繼代增殖培養基中,增殖培養基 的配方為:MS+6-BA0. 5~1. 5 mg/L+NAA 0? 15~0. 25mg/L+ 瓊脂 4000~ 6000 mg/L+ 白糖 25000~35000 mg/L;以后每隔25~35 d繼代1次,繼代培養過程中將苗高3~5 cm的小苗轉 生根培養基中,生根培養基的配方為:MS+NAA 0. 05~0. 15 mg/L +瓊脂4000~6000 mg/L+白 糖 30000~60000 mg/L ; 5) 卵葉韭試管苗接種于生根培養基中30~40 d,待長3~5條根時開瓶煉苗5~7 d,將瓶 內苗取出,將組培苗移栽到基質進行常規培養。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驟1)為取4~ 5月上旬卵葉韭植株消苗后,未形成 花葶前,健康、飽滿鱗莖盤,剝凈灰褐色至黑褐色網狀鱗莖盤外皮和根,用1 %質量比洗衣粉 水浸泡4 ~ 6 min,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剝除最外一層鱗莖,用1%質量比洗衣粉水浸泡4~6 min,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5 %體積比的酒精溶液浸泡10~30 s,用0.1 % 重量比升萊溶液消毒3~5 min,無菌水沖3~5次。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驟2)為無菌紙吸干外植體表面水分,用滅菌的手術 刀剝除卵葉韭鱗莖盤至直徑為〇. 3~0. 5 cm,按極性方向堅插于配制好的誘導培養基中,誘 導培養基的配方為:MS+6-BA2.0 mg/L+NAA 0.2mg/L+瓊脂 5000 mg/L+ 白糖 30000 mg/L。4. 根據權利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高山卵葉韭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取卵葉韭鱗莖盤清洗后,剝除最外一層鱗莖,消毒;2)剝除卵葉韭鱗莖盤至直徑為0.3~0.5?cm,以此鱗莖盤直接按極性方向豎插于配制好的誘導培養基中,誘導培養基的配方為:MS+6?BA?1.5~2.5?mg/L+NAA?0.15~0.25mg/L+瓊脂4000~6000?mg/L+白糖?25000~35000?mg/L;?3)光照培養,溫度為18~22?℃,光強1500~2000?Lx,每天光照10~12?h,培養30~60?d,長出叢芽;4)將叢芽切割成數個0.4cm~0.6cm小叢芽轉入繼代增殖培養基中,增殖培養基的配方為:MS+6?BA0.5~1.5?mg/L+NAA?0.15~0.25mg/L+瓊脂4000~?6000?mg/L+白糖?25000~35000?mg/L;以后每隔25~35?d?繼代1?次,繼代培養過程中將苗高3~5?cm的小苗轉生根培養基中,生根培養基的配方為:MS+NAA?0.05~0.15?mg/L?+瓊脂4000~6000?mg/L+白糖?30000~60000?mg/L;5)卵葉韭試管苗接種于生根培養基中30~40?d,待長3~5條根時開瓶煉苗5~7?d,將瓶內苗取出,將組培苗移栽到基質進行常規培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鳳領,吳金平,鄧曉輝,郭世喜,陳磊夫,黃毅華,邱正明,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神農架百草園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恩施市巨鑫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