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安全閥校驗用機械臂,具體的說是用于將不同口徑安全閥搬運放置到安全閥校驗臺的校驗座上進行校驗,屬于安全閥校驗設備技術領域。其包括底座,底座上設有第一旋轉裝置,第一旋轉裝置上端固定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端固定橫梁支撐架,第一旋轉裝置上鉸接第一液壓油缸,第一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前端鉸接第二橫梁后端,第二橫梁前端穿過橫梁支撐架連接升降支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調節方便,運動順暢,工作范圍廣,搬運安全閥效率大幅度提高,符合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特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安全閥校驗用機械臂,具體的說是用于將不同口徑安全閥搬運放置到安全閥校驗臺的校驗座上進行校驗,屬于安全閥校驗設備
技術介紹
安全閥是鍋爐、壓力容器與壓力管道等承壓設備的重要安全附件,其動作可靠性和性能好壞直接關系到設備和人身安全,因此,安全閥每年至少必須校驗一次。安全閥校驗大多采用離線校驗方式,即:將安全閥拆下送有資質的安全閥校驗機構進行校驗。安全閥校驗時,需要將安全閥放置到離地一定高度的校驗座上的中心位置進行測試和調教,校驗完畢,再將其從校驗座上取下。由于很多安全閥校驗站場地條件有限(有些校驗站就設在普通辦公用房內),無法裝備吊車等吊裝設備,當校驗重量較大的大口徑安全閥時就會面臨很大困難;同時,即使有吊裝設備,由于安全閥上都沒有吊鉤,用軟繩(或鋼絲繩)起吊后,閥身會傾斜,將其放置到校驗座的中心位置上也非常費力費時。因此,為安全閥校驗站設計制造體積小、操作簡單、并能將不同口徑重量的安全閥快速放置到校驗座中心位置上進行校驗的機械臂十分必要,該機械臂同時可以完成將完成校驗的安全閥從校驗座上取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安全閥校驗用機械臂,該機械臂結構簡單,調節方便,運動順暢,工作范圍廣,搬運安全閥效率大幅度提高,符合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特性。按照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安全閥校驗用機械臂包括底座,其特征是:底座上設有第一旋轉裝置,第一旋轉裝置上端固定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端固定橫梁支撐架,第一旋轉裝置上鉸接第一液壓油缸,第一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前端鉸接第二橫梁后端,第二橫梁前端穿過橫梁支撐架連接升降支架;橫梁支撐架上連接第一橫梁后端,第一橫梁前端連接升降支架,第一橫梁連接橫梁支撐架和升降支架,升降支架內設有滑槽,滑槽一端固定第三液壓油缸,第三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前端連接滑動連接在滑槽中的滑塊;滑塊上設有第二旋轉裝置,第二旋轉裝置下端連接第二立柱,第二立柱下端連接第二液壓油缸,第二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前端連接受力桿,受力桿下端連接受力支架,受力支架下端連接卡鉗。進一步的,第一旋轉裝置和第二旋轉裝置內設有滾動軸承,通過手動推動第一旋轉裝置和第二旋轉裝置進行轉動。進一步的,卡鉗包括卡鉗油缸,卡鉗油缸的活塞桿前端通過銷軸連接左連桿和右連桿,左連桿和右連桿前端分別通過銷軸連接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的后端通過銷軸連接固定板的兩端,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的前端通過銷軸分別連接左夾板和右夾板。本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結構簡單,調節方便,運動順暢,工作范圍廣,搬運安全閥效率大幅度提高,符合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特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俯視圖。圖3為卡鉗俯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底座、2-第一旋轉裝置、3-第一液壓油缸、4-第一立柱、5-橫梁支撐架、6-第一橫梁、7-第二橫梁、8-升降支架、9-第二旋轉裝置、10-第二立柱、11-第二液壓油缸、12-受力桿、13-受力支架、14-第三液壓油缸、15-滑塊、16-卡鉗、16.1-卡鉗油缸、16.2-固定板、16.3-左連桿、16.4-右連桿、16.5-左支撐板、16.6-右支撐板、16.7-左夾板、16.8-右夾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本技術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2所示,本技術主要包括底座1,底座1上設有第一旋轉裝置2,第一旋轉裝置2上端固定第一立柱4,第一立柱4上端固定橫梁支撐架5。第一旋轉裝置2上鉸接第一液壓油缸3,第一液壓油缸3的活塞桿前端鉸接第二橫梁7后端,第二橫梁7前端穿過橫梁支撐架5連接升降支架8。第一旋轉裝置2能夠帶動上端的第一立柱4和第一液壓油缸3一起轉動。橫梁支撐架5上連接第一橫梁6后端,第一橫梁6前端連接升降支架8。第一橫梁6連接橫梁支撐架5和升降支架8,使得升降支架8下端形成固定的支點,在第一液壓油缸3的活塞桿的推動下,第二橫梁7能夠帶動升降支架8圍繞固定支點前后運動。升降支架8內設有滑槽,滑槽一端固定第三液壓油缸14,第三液壓油缸14的活塞桿前端連接滑動連接在滑槽中的滑塊15。第三液壓油缸14能夠帶動滑塊15沿著滑槽前后運動。滑塊15上設有第二旋轉裝置9,第二旋轉裝置9下端連接第二立柱10,第二立柱10下端連接第二液壓油缸11,第二液壓油缸11的活塞桿前端連接受力桿12,受力桿12下端連接受力支架13,受力支架13下端連接卡鉗16。第二旋轉裝置9能夠帶動第二液壓油缸11及其上連接部件一起轉動,第二液壓油缸11又通過活塞桿推動卡鉗16上下運動。所述第一旋轉裝置2和第二旋轉裝置9內設有滾動軸承,通過手動推動第一旋轉裝置2和第二旋轉裝置9進行轉動。如圖3所示,所述卡鉗16包括卡鉗油缸16.1,卡鉗油缸16.1的活塞桿前端通過銷軸連接左連桿16.3和右連桿16.4,左連桿16.3和右連桿16.4前端分別通過銷軸連接左支撐板16.5和右支撐板16.6。?左支撐板16.5和右支撐板16.6的后端通過銷軸連接固定板16.2的兩端,左支撐板16.5和右支撐板16.6的前端通過銷軸分別連接左夾板16.7和右夾板16.8。本技術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當需要從指定地點搬運安全閥到校驗臺校驗座時,本技術裝置受控制系統控制進行相應移動。第一旋轉裝置調整好角度,使卡鉗與安全閥在一條直線上,第一液壓油缸中壓入液壓油,使活塞桿伸長,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緩慢下降,帶動升降支架平穩下降。第三液壓油缸中壓入液壓油,滑塊隨著活塞桿一起移動,卡鉗進一步前進,離安全閥更近。然后第二旋轉裝置進一步微調角度,使卡鉗正對安全閥。緊接著第二液壓油缸中壓入液壓油,卡鉗隨著活塞桿一起下降到適當高度,卡鉗油缸中壓入液壓油,夾板張開,伸入安全閥頸部;然后卡鉗油缸中卸載液壓油,夾板卡緊安全閥。第一液壓油缸卸載液壓油,卡鉗提高一定距離,保證安全閥與地面有一定高度。然后第一旋轉裝置旋轉一定角度,使卡鉗和安全閥大致正對校驗臺。第一液壓油缸卸載液壓油,活塞桿下降,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帶動帶升降支架抬升,使安全閥高出校驗臺一定距離。第三液壓油缸壓入液壓油,滑塊隨著活塞桿一起向前移動,當安全閥大致在校驗臺卡緊裝置上時,停止。然后第二旋轉裝置微調轉動,使安全閥的中心正好在三爪中心。然后第二液壓油缸中壓入液壓油,讓安全閥正好平穩落在三爪卡盤上。卡鉗油缸壓入液壓油,活塞桿伸長,卡爪張大,松開安全閥。然后安全閥搬運機械臂完成搬運工作。退回到起始位置,準備搬運下一安全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安全閥校驗用機械臂,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底座(1)上設有第一旋轉裝置(2),第一旋轉裝置(2)上端固定第一立柱(4),第一立柱(4)上端固定橫梁支撐架(5),第一旋轉裝置(2)上鉸接第一液壓油缸(3),第一液壓油缸(3)的活塞桿前端鉸接第二橫梁(7)后端,第二橫梁(7)前端穿過橫梁支撐架(5)連接升降支架(8);橫梁支撐架(5)上連接第一橫梁(6)后端,第一橫梁(6)前端連接升降支架(8),第一橫梁(6)連接橫梁支撐架(5)和升降支架(8),升降支架(8)內設有滑槽,滑槽一端固定第三液壓油缸(14),第三液壓油缸(14)的活塞桿前端連接滑動連接在滑槽中的滑塊(15);滑塊(15)上設有第二旋轉裝置(9),第二旋轉裝置(9)下端連接第二立柱(10),第二立柱(10)下端連接第二液壓油缸(11),第二液壓油缸(11)的活塞桿前端連接受力桿(12),受力桿(12)下端連接受力支架(13),受力支架(13)下端連接卡鉗(1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安全閥校驗用機械臂,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底座(1)上設有第一旋轉裝置(2),第一旋轉裝置(2)上端固定第一立柱(4),第一立柱(4)上端固定橫梁支撐架(5),第一旋轉裝置(2)上鉸接第一液壓油缸(3),第一液壓油缸(3)的活塞桿前端鉸接第二橫梁(7)后端,第二橫梁(7)前端穿過橫梁支撐架(5)連接升降支架(8);橫梁支撐架(5)上連接第一橫梁(6)后端,第一橫梁(6)前端連接升降支架(8),第一橫梁(6)連接橫梁支撐架(5)和升降支架(8),升降支架(8)內設有滑槽,滑槽一端固定第三液壓油缸(14),第三液壓油缸(14)的活塞桿前端連接滑動連接在滑槽中的滑塊(15);滑塊(15)上設有第二旋轉裝置(9),第二旋轉裝置(9)下端連接第二立柱(10),第二立柱(10)下端連接第二液壓油缸(11),第二液壓油缸(11)的活塞桿前端連接受力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海清,王海龍,陸順豐,張小林,
申請(專利權)人:江南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