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廢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鐵碳微電解水處理設備。它包括反應罐、進氣管、進水管、板框式填料、布水器、微孔盤式曝氣器和內支架,進氣管和進水管位于反應罐的上部,內支架設置在反應罐內,板框式填料可拆卸的安裝在內支架上,布水器和微孔盤式曝氣器設置在反應罐內的底部位置處,進水管與布水器連接,進氣管與微孔盤式曝氣器連接,進水管將污水導入反應罐內,污水通過板框式填料進行過濾后經反應罐排出。它采用在反應罐內設置內支架,在內支架上設置可拆卸的板框式填料的技術方案,克服了現有的缺陷。(*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廢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鐵碳微電解水處理設備。
技術介紹
高濃度有機廢水主要產生于石化、制藥、農藥、皮革、造紙、精細化工、食品及垃圾填埋場,是一類成分復雜、色度高、污染物濃度高以及處理難度大的一類廢水。若未經處理或處理不當將給周圍的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被等環境造成污染。目前,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常用的方法包括物化法(如吸附法、混凝法、膜分離法)、生物法(如厭氧法、好氧法、生物酶法)、高級氧化法(如Fenton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光化學氧化法)及輻射處理技術等,通常需采用多種工藝組合以及相應工藝的處理設備處理廢水,使之達到相關排放要求,但膜處理、高級氧化法等存在藥劑用量大、處理成本高等原因,因此,不斷開發新技術新設備在水處理領域顯得特別重要。現有鐵碳微電解廢水處理裝置主要包括絕緣反應罐和內置的鐵碳混合填料,鐵碳混合填料直接置入絕緣反應罐內,形成堆積式電解床,這種結構的處理裝置,只能將鐵碳混合填料相互重疊積壓置于絕緣反應罐內,鐵碳混合填料相互重疊積壓,在空氣和水的作用下,特別是處理酸性的有機廢水時,很容易使鐵填料生銹,從而使鐵碳電解床“結疤”板結、“鈍化”,導致處理能力下降,當需補加更換,但是顆粒的鐵碳混合填料卻不易取出。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以上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鐵碳微電解水處理設備,它結構簡單,維護方便,鐵碳混合填料在消耗后容易更換和取出。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鐵碳微電解水處理設備,它包括反應罐、進氣管、進水管和內支架,進氣管和進水管位于反應罐的上部,內支架設置在反應罐內,它還包括板框式填料、布水器和微孔盤式曝氣器,板框式填料可拆卸的安裝在內支架上,布水器和微孔盤式曝氣器設置在反應罐內的底部位置處,進水管與布水器連接,進氣管與微孔盤式曝氣器連接,進水管將污水導入反應罐內,污水通過板框式填料進行反應后經反應罐排出。為了實現結構優化,其進一步措施是:板框式填料包括框架和填料,填料填充在框架中,框架外包設有網狀的隔檔,以阻止填料掉落,框架安裝在承托架上,框架沿罐體的徑向排布設置有數個,數個框架之間彼此平行設置且緊密靠合在一起。反應罐包括位于上部的出水槽和位于反應罐下部的罐體,出水槽和罐體相互連通,而出水槽的外徑尺寸大于罐體的外徑尺寸,使反應罐的縱截面形成為臺階狀,罐體的頂端端部向上延伸出一截,從而使罐體的頂端端面高度高于出水槽的底端高度,而罐體的頂端端面向上延伸出的一截形成溢流堰,出水槽的底部設有出水口,當罐體內的水從溢流堰處流出后將進入出水槽中,水從出水口流出。內支架包括縱向設置的固定架和橫向設置的承托架,承托架沿固定架的高度方向層層布設。承托架設置為數層。本技術采用在反應罐內設置內支架,在內支架上設置可拆卸的板框式填料的技術方案,克服了現有的缺陷。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采用鐵碳填料用框裝填,不宜板結,沖洗方便,并且若補加、更換填料,直接將單個的填料框吊出來即可,維護方便。(2)采用將布水器和微孔盤式曝氣器環形布設在罐體的底部,使用電少,能耗低,空氣與廢水接觸面廣、停留時間長、氧氣利用率高,電解反應充分。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內支架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板框式填料的俯視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框架的側視示意圖;圖中,1、反應罐,11、出水槽,12、罐體,13、溢流堰,14、出水口,2、進氣管,3、進水管,4、內支架,41、固定架,42、承托架,5、板框式填料,51、框架,52、填料,53、隔檔,6、布水器,7、微孔盤式曝氣器,8、止回閥,9、觀測窗,10、排污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闡述,其中,本技術的方向以圖1為標準。參照圖1至圖4,本技術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鐵碳微電解水處理設備,它包括反應罐1、進氣管2、進水管3、內支架4、板框式填料5、布水器6和微孔盤式曝氣器7,進氣管2和進水管3位于反應罐1的上部,內支架4設置在反應罐1內,板框式填料5可拆卸的安裝在內支架4上,布水器6和微孔盤式曝氣器7設置在反應罐1內的底部位置處,進水管3與布水器6連接,進氣管2與微孔盤式曝氣器7連接,進水管3將污水導入反應罐1內,污水通過板框式填料5進行過濾后經反應罐1排出。反應罐1設為兩部分,它包括位于反應罐1上部的出水槽11和位于反應罐1下部的罐體12,出水槽11和罐體12相互連通,而出水槽11的外徑尺寸大于罐體12的外徑尺寸,使反應罐1的縱截面形成為臺階狀,罐體12的頂端端部向上延伸出一截,從而使罐體12的頂端端面高度高于出水槽11的底端高度,而罐體12的頂端端面向上延伸出的一截形成溢流堰13,出水槽11的底部設有出水口14,當罐體12內的水從溢流堰13處流出后將進入出水槽11中,水將從出水口14流出;為了使罐體12內水平穩,避免水流短,路溢流堰13上端的形狀設置為鋸齒形;為了便于水位觀察,在罐體12的底部設有觀測窗9,為了便于排污,在罐體12底部還設有排污閥10。進氣管2和進水管3設置在反應罐1內,且位于出水槽11的上部位置處,進氣管2的一端外接氣泵,進氣管2的另一端沿反應罐1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至反應罐1的底部,同樣的進水管3的一端外接廢水池,進水管3的另一端沿反應罐1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至反應罐1的底部,為了避免廢水的回流,在進水管3上還設有止回閥8。內支架4位于罐體12內,它包括縱向設置的固定架41和橫向設置的承托架42,承托架42沿固定架41的高度方向層層布設,且承托架42可設置為數層。板框式填料5包括框架51和填料52,框架51外包設有網狀的隔檔,當填料52填充在框架51中時不會掉落,框架51安裝在承托架42上,框架51沿罐體12的徑向排布設置有數個,數個框架51之間彼此平行設置且緊密靠合在一起,填料52采用鐵碳填料52,當需要更換填料52的時,可以利用吊裝設備一塊一塊的將框架51從承托架42上吊出來,然后更換填料52即可。布水器6和微孔盤式曝氣器7呈環形布設在罐體12的底部,當廢水從進水管3流入反應罐1后,經布水器6而使廢水均勻的分布在反應罐1的各個位置處,而微孔盤式曝氣器7通過氣泵供給空氣,使空氣從微孔盤式曝氣器7的氣孔中噴出到反應罐1的底部的各個位置處,每一個填料體在有氧條件下內部可發生微電解反應,通過微曝管形成微細氣泡,微細氣泡一方面可以攪動水體使反應體系反應均勻,另一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鐵碳微電解水處理設備,它包括反應罐(1)、進氣管(2)、進水管(3)和內支架(4),進氣管(2)和進水管(3)位于反應罐(1)的上部,內支架(4)設置在反應罐(1)內,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板框式填料(5)、布水器(6)和微孔盤式曝氣器(7),板框式填料(5)可拆卸的安裝在內支架(4)上,布水器(6)和微孔盤式曝氣器(7)設置在反應罐(1)內的底部位置處,進水管(3)與布水器(6)連接,進氣管(2)與微孔盤式曝氣器(7)連接,進水管(3)將污水導入反應罐(1)內,污水通過板框式填料(5)進行反應后經反應罐(1)排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鐵碳微電解水處理設備,它包括反應罐(1)、進氣管(2)、
進水管(3)和內支架(4),進氣管(2)和進水管(3)位于反應罐(1)的上部,內支架
(4)設置在反應罐(1)內,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板框式填料(5)、布水器(6)和微孔
盤式曝氣器(7),板框式填料(5)可拆卸的安裝在內支架(4)上,布水器(6)和微孔盤
式曝氣器(7)設置在反應罐(1)內的底部位置處,進水管(3)與布水器(6)連接,進
氣管(2)與微孔盤式曝氣器(7)連接,進水管(3)將污水導入反應罐(1)內,污水通
過板框式填料(5)進行反應后經反應罐(1)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鐵碳微電解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
板框式填料(5)包括框架(51)和填料(52),填料(52)填充在框架(51)中,框架(51)
外包設有網狀的隔檔(53),以阻止填料(52)掉落,框架(51)安裝在承托架(42)上,
框架(51)沿罐體(12)的徑向排布設置有數個,數個框架(51)之間彼此平行設置且緊
密靠合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逵弟,黃力彥,羅曉棟,譚艷來,姚創,李詩瑤,吳艷,岳建雄,洪瑞申,涂家財,鄧運泉,林希,李文強,佘瓊虹,彭金龍,范江平,孫創奇,羅哲珠,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