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向受壓型鋼筋混凝土拉拔裝置,包括外框架,內框架活動安裝在外框架的外框架頂板上,內框架可上下滑動,試件的鋼筋加載端穿過內框架底板和外框架頂板之后與盤狀螺帽連接,試件被內框架底板限位;在鋼筋加載端通過加載端固定裝置固定安裝有至少一個位移計,位移計的測量桿與試件的端面接觸,在鋼筋自由端通過自由端固定裝置固定安裝有至少一個位移計,位移計的測量桿與試件的端面接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方便準確的測量自由端、加載端滑移以及粘結應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屬于土木工程實驗裝置領域,特別是一種雙向受壓型鋼筋混凝土拉拔裝置。
技術介紹
粘結滑移性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理論中最重要的基本問題之一。目前,采用的粘結試驗方法有拉拔試驗、梁式實驗以及軸拉試驗。拉拔試驗的試件制作及試驗裝置比較簡單,試驗結果便于分析。因此長期以來用其作為對鋼筋粘結性能進行相對比較的基準。為實現對粘結滑移τ -s本構關系更精確的描述,多采用鋼筋開槽、貼片和由加載端、自由端推算內滑移分布的方法,探索粘結錨固τ -s關系沿錨長的變化規律,從而得出了一個位置函數Φ (X)來反映這種變化。然而在試驗中也存在測量結果精度不夠,離散性較大等問題。主要表現為自由端、加載端滑移量的測量比較困難。中國專利文獻CN104122201A記載了一種鋼筋混凝土粘結應力及滑移測量裝置,包括拉拔架,鋼筋混凝土拉拔試件置于拉拔架內,鋼筋混凝土拉拔試件中的鋼筋內槽中貼有多片應變片,在鋼筋的加載端設有第二固定裝置,第二固定裝置與第二螺桿固定連接,第二螺桿與第二直角碼固定連接,在混凝土試塊表面設有第二定位螺桿,第二定位螺桿與第二位移傳感器連接,第二位移傳感器的測量桿與第二直角碼接觸;在鋼筋的自由端也相應設有第一位移傳感器。在該文獻的記載中位移傳感器僅能測量試件與鋼筋之間的滑移量,而難以測量自由端、加載端滑移量。而且這種測量方式由于構件剛性的問題,測量精度不尚O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向受壓型鋼筋混凝土拉拔裝置,能夠準確測量自由端、加載端滑移以及粘結應力,且操作方便,測量節省人力,能夠提高測試準確度和工作效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向受壓型鋼筋混凝土拉拔裝置,包括外框架,內框架活動安裝在外框架的外框架頂板上,內框架可上下滑動,試件的鋼筋加載端穿過內框架底板和外框架頂板之后與盤狀螺帽連接,試件被內框架底板限位;在鋼筋加載端通過加載端固定裝置固定安裝有至少一個位移計,位移計的測量桿與試件的端面接觸,在鋼筋自由端通過自由端固定裝置固定安裝有至少一個位移計,位移計的測量桿與試件的端面接觸。所述的內框架結構為內框架頂板和內框架底板通過多根內框架導桿連接;內框架導桿與外框架頂板滑動配合。在外框架頂板設有與內框架導桿滑動配合的導向管,導向管的長度大于外框架頂板的厚度。所述的試件內的鋼筋上設有多個應變片。所述的應變片沿圓周布置成多列。所述的應變片和位移計通過導線與應變采集儀電連接,應變采集儀與電腦電連接。所述的加載端固定裝置成“U”形,加載端固定裝置在靠近底部的位置通過固定螺釘與鋼筋加載端連接;加載端固定裝置的至少一側設有延長段,位移計通過螺釘安裝在延長段上。所述的內框架底板上設有用于容納加載端固定裝置底部的凹槽。所述的內框架底板上還設有用于擰緊固定螺釘的凹槽。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雙向受壓型鋼筋混凝土拉拔裝置,通過采用內框架活動安裝在外框架的外框架頂板上的結構,并在鋼筋加載端和自由端固定安裝位移計,位移計的測量桿接觸試件端面的結構,能夠方便、準確的測量自由端、加載端滑移量以及粘結應力。優選的方案中,在內框架底板設置凹槽的方式,使加載端固定裝置盡可能靠近鋼筋與混凝土的交界面處,避免試件之外的鋼筋的變形影響測量的精度,從而使加載端滑移的測量值精度大大提尚。【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側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試件和位移計的局部放大主視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中試件和位移計的局部放大側視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中內框架底板的俯視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中盤狀螺帽的俯視示意圖。圖中:電腦1,應變采集儀2,加載端固定裝置3,固定螺釘31,位移計4,內框架5,內框架底板51,內框架導桿52,內框架頂板53,外框架6,外框架頂板61,自由端固定裝置7,應變片8,盤狀螺帽9,導向管10,凹槽11,加載機12,試件13,鋼筋14。【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6中,一種雙向受壓型鋼筋混凝土拉拔裝置,包括外框架6,內框架5活動安裝在外框架6的外框架頂板61上,內框架5可上下滑動,試件13的鋼筋14加載端穿過內框架底板51和外框架頂板61之后與盤狀螺帽9螺紋連接,采用盤狀螺帽9的結構,確保盤狀螺帽9與試件固定后,不會搖晃。試件13被內框架底板51限位,如圖1、2中所示;在鋼筋14加載端通過加載端固定裝置3固定安裝有至少一個位移計4,本例中優選為兩個位移計4,位移計4的測量桿與試件13的上端面接觸,在鋼筋14自由端通過自由端固定裝置7固定安裝有至少一個位移計4,本例中優選為兩個位移計4,位移計4的測量桿與試件13的下端面接觸。所述的試件13內的鋼筋14上設有多個應變片8。在本例中,鋼筋14上開有多個沿軸向的槽,應變片8以粘貼的方式固定在槽內。所述的應變片8沿圓周布置成多列。本例中在圓周上相距90°即設有一列應變片8。所述的應變片8和位移計4通過超細導線與應變采集儀2電連接,應變采集儀2與電腦I電連接。此處采用的導線直徑很細并具有較強耐久性。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可以將位移計緊密固定在試件自由端和加載端處;能夠準確測量試件在加載過程中自由端和加載端的滑移量;采用位移計和應變片連接應變采集儀的連接結構,實現粘結應力對應的應變及自由端和加載端的滑移量同步測量。同時,本技術的裝置安裝和拆卸試件十分方便。優選的方案如圖1、2中,所述的內框架5結構為內框架頂板53和內框架底板5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向受壓型鋼筋混凝土拉拔裝置,包括外框架(6),其特征是:內框架(5)活動安裝在外框架(6)的外框架頂板(61)上,內框架(5)可上下滑動,試件(13)的鋼筋(14)加載端穿過內框架底板(51)和外框架頂板(61)之后與盤狀螺帽(9)連接,試件(13)被內框架底板(51)限位;在鋼筋(14)加載端通過加載端固定裝置(3)固定安裝有至少一個位移計(4),位移計(4)的測量桿與試件(13)的端面接觸,在鋼筋(14)自由端通過自由端固定裝置(7)固定安裝有至少一個位移計(4),位移計(4)的測量桿與試件(13)的端面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港,張小龍,王青,衛澤眾,潘琪,
申請(專利權)人:三峽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