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橋梁建筑技術領域,提出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提出的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包括有軌道梁部分和站臺梁部分;軌道梁部分與站臺梁部分均單獨設置;站臺梁部分為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套,分別設置在軌道梁部分的兩側;站臺梁部分包括有站臺梁和支撐結構;站臺梁澆筑在站臺梁墩身(8)上;軌道梁部分具有軌道梁(4),軌道梁(4)至少為一片;對應軌道梁(4)設置有支撐結構;軌道梁(4)上設置有軌道(5)。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站臺梁與軌道梁的分離,站臺梁與軌道梁結構分開,單獨施工,互不影響,站臺部位的荷載及附屬設施完全脫離了對軌道梁的影響,施工時更加簡易、方便結構更趨于穩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橋梁建筑
,具體涉及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高架站的結構在站場部位基本上都是采用站臺梁與軌道梁相結合,即站臺梁與軌道梁的支撐結構為一體成型的結構,由于站臺梁的荷載與軌道梁的荷載不同,受力點不同,用同一個支撐結構支撐,站臺部位的荷載及附屬設施會影響軌道梁,且施工較為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本技術為完成上述技術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所述的高架站結構包括有軌道梁部分和站臺梁部分;所述的軌道梁部分與站臺梁部分均單獨設置;所述的站臺梁部分為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套,分別設置在軌道梁部分的兩側;所述的站臺梁部分包括有站臺梁和用以支撐站臺梁的支撐結構;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有由下至上澆筑而成的站臺梁粧基、站臺梁承臺和站臺梁墩身;所述的站臺梁澆筑在站臺梁墩身上;所述的軌道梁部分具有軌道梁,所述的軌道梁至少為一片;對應軌道梁設置有用以支撐軌道梁的支撐結構;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有由下至上澆筑而成的軌道梁粧基、軌道梁承臺和軌道梁墩身;所述的軌道梁澆筑在軌道梁墩身上;所述軌道梁上設置有軌道。所述的軌道梁為一片。所述的軌道梁為并行設置的多片,且相鄰兩片軌道梁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的軌道梁為并行設置的多片,對應每片軌道梁均設置有用以支撐軌道梁的支撐結構。軌道梁上所述的軌道為一條或并行設置的兩條。所述的軌道為有砟軌道或無砟軌道。軌道梁上的軌道為有砟軌道時,相鄰兩片軌道梁之間所具有間隙由蓋板覆蓋,用以防止道砟落入兩片軌道梁之間所具有間隙內。所述的站臺梁為型梁。所述站臺梁內預埋有用以安裝電力信號電纜支架的鋼板和螺栓,用以方便電力信號電纜的鋪設及檢修。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采用上述方案,實現了站臺梁與軌道梁的分離,站臺梁與軌道梁結構分開,單獨施工,互不影響,站臺部位的荷載及附屬設施完全脫離了對軌道梁的影響,施工時更加簡易、方便結構更趨于穩定?!靖綀D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圖3是圖1中B部分的放大圖。圖4是圖1中C部分的放大圖。圖5是圖1中D部分的放大圖。圖6是本技術中π型梁的平面布置圖。圖中:1、軌道梁粧基,2、軌道梁承臺,3、軌道梁墩身,4、軌道梁,5、軌道,6、站臺梁粧基,7、站臺梁承臺,8、站臺梁墩身,9、頂板,10、電力信號電纜支架,11、雨棚立柱預埋件,12、雨棚立柱,13、雨棚,14、內腹板,15、外腹板,16、端隔板,17、中隔板,18、蓋板,19、道砟,20、有擋肩混凝土軌枕,21、扣件,22、無縫鋼軌?!揪唧w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加以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所述的高架站結構包括有軌道梁部分和站臺梁部分;所述的軌道梁部分與站臺梁部分均單獨設置;所述的站臺梁部分為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套,分別設置在軌道梁部分的兩側;所述的站臺梁部分包括有站臺梁和用以支撐站臺梁的支撐結構;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有由下至上澆筑而成的站臺梁粧基6、站臺梁承臺7和站臺梁墩身8 ;所述的站臺梁澆筑在站臺梁墩身8上;所述的軌道梁部分具有軌道梁4,所述的軌道梁4至少為一片;該實施例中,所述的軌道梁4為并行設置的兩片,且兩片所述的軌道梁4之間具有間隙;對應每片軌道梁4分別設置有用以支撐軌道梁的支撐結構,且兩套軌道梁支撐結構分開設置;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有由下至上澆筑而成的軌道梁粧基1、軌道梁承臺2和軌道梁墩身3 ;所述的軌道梁4澆筑在軌道梁墩身3上;所述軌道梁4上設置有軌道5 ;軌道梁上所述的軌道5為一條或并行設置的兩條;該實施例中,所述的軌道5為并行設置的兩條,兩片所述軌道梁4與四條并行的軌道5構成雙梁并置、四線并行的軌道梁結構;所述的軌道5為有砟軌道或無砟軌道;結合圖2 ;軌道梁4上的軌道5為有砟軌道時,兩片軌道梁4之間所具有間隙由蓋板18覆蓋,用以防止道砟落入兩片軌道梁之間所具有間隙內;該實施例中,所述的軌道為有砟軌道,現有技術中有砟軌道的結構較多且都為成熟的結構,在此不做詳細說明,該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所述的砟軌道包括有道砟19、有擋肩混凝土軌枕20、扣件21和無縫鋼軌22。所述的軌道梁粧基1、站臺梁粧基6均采用鋼筋混凝土鉆孔灌注粧。所述的軌道梁承臺2、軌道梁墩身3、站臺梁承臺7、站臺梁墩身8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所述的軌道梁4、Ji型梁均采用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如圖6所示,所述的站臺梁采用型梁,所述型梁的跨度為32.6m ;現有技術中π型梁的結構較多且都為成熟的結構,在此不做詳細說明,該實施例中,所述的π型梁包括有內腹板14、外腹板15和頂板9 ;所述內腹板14、外腹板15垂向設置,且內腹板14與外腹板15平行;所述的頂板9連接在內腹板14、外腹板15的頂部;結合圖4,電力信號電纜支架采用型鋼,在π型梁的內腹板14上預埋鋼板和螺栓,然后在預埋螺栓上安裝電力信號電纜支架10,用以方便電力信號電纜的鋪設及檢修;所述的內腹板14上安裝有電力信號電纜支架10,所述的電力信號電纜支架10為沿線路方向間隔0.Sm設置的多個;所述的內腹板14與外腹板15之間設置有垂直于內腹板、外腹板設置的端隔板16和中隔板17 ;所述的端隔板16連接在內腹板、外腹板的兩端;所述的中隔板17為三個,連接在內腹板14與外腹板15之間;結合圖3,所述的中隔板上預埋有用以安裝雨棚的雨棚立柱預埋件11 ;然后在雨棚立柱預埋件11上安裝雨棚立柱,雨棚立柱每片π型梁設置三處;最后將拼裝好的雨棚安裝完成,有關雨棚材料均采用符合要求的鋼結構材料;所述頂板9的寬度為5.4m,內腹板14、外腹板15厚度為0.6m,端隔板16、中隔板17厚度為1.lm?!局鳈囗棥?.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所述的高架站結構包括有軌道梁部分和站臺梁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軌道梁部分與站臺梁部分均單獨設置;所述的站臺梁部分為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套,分別設置在軌道梁部分的兩側;所述的站臺梁部分包括有站臺梁和用以支撐站臺梁的支撐結構;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有由下至上澆筑而成的站臺梁粧基(6)、站臺梁承臺(7)和站臺梁墩身(8);所述的站臺梁澆筑在站臺梁墩身(8)上;所述的軌道梁部分具有軌道梁(4),所述的軌道梁(4)至少為一片;對應軌道梁(4)設置有用以支撐軌道梁的支撐結構;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有由下至上澆筑而成的軌道梁粧基(1)、軌道梁承臺(2)和軌道梁墩身(3);所述的軌道梁(4)澆筑在軌道梁墩身(3)上;所述軌道梁(4)上設置有軌道(5)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軌道梁(4)為一片。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軌道梁(4)為并行設置的多片,且相鄰兩片軌道梁(4)之間具有間隙。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軌道梁(4)為并行設置的多片,對應每片軌道梁均設置有用以支撐軌道梁的支撐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其特征在于:軌道梁上所述的軌道(5)為一條或并行設置的兩條。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站線分離的高架站結構,所述的高架站結構包括有軌道梁部分和站臺梁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軌道梁部分與站臺梁部分均單獨設置;所述的站臺梁部分為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套,分別設置在軌道梁部分的兩側;所述的站臺梁部分包括有站臺梁和用以支撐站臺梁的支撐結構;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有由下至上澆筑而成的站臺梁樁基(6)、站臺梁承臺(7)和站臺梁墩身(8);所述的站臺梁澆筑在站臺梁墩身(8)上;所述的軌道梁部分具有軌道梁(4),所述的軌道梁(4)至少為一片;對應軌道梁(4)設置有用以支撐軌道梁的支撐結構;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有由下至上澆筑而成的軌道梁樁基(1)、軌道梁承臺(2)和軌道梁墩身(3);所述的軌道梁(4)澆筑在軌道梁墩身(3)上;所述軌道梁(4)上設置有軌道(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曉林,張付賓,王嵩,王廣周,李紅星,王海艦,鄭玉華,王念峰,楊立,王春陽,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