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架的底板24上有開口,U形鎖合件支承突板及圓柱形鎖合件支承突板,安置在底板24的底面,J形墊圈及環形墊圈分別嵌入這幾個U形鎖合件支承突板及圓柱形鎖合件支承突板內,鎖擋緊靠圓柱形鎖合件支承突板,同時,防盜裝置的鎖合件包括由U形鎖合件及圓柱形鎖合件,U形鎖合件的兩臂連接到圓柱形鎖合件的端部側孔及基部側孔中,然后,鑰匙插入圓柱形鎖合件的鎖定裝置內,從而通過擰轉鑰匙使鎖定裝置鎖上或打開。(*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到一種摩托車防盜裝置,在該裝置中,一鎖合件之以可拆卸方式彼此接合在一起的兩個端頭穿過車身上的被系件及地面上的系留件,然后鎖定至不可分離的接合狀態,從而防止可能發生的偷盜。在先有技術中,日本公開技術注冊出版物第1981—18547號中公開了一種摩托車防盜裝置。上述出版物中公開的防盜裝置包括一個U形鎖合件;另外一根能插入上述U形鎖合件兩端中的桿形鎖合件;一鎖定裝置,此裝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與上術兩鎖合件相接合并將它們鎖定在一起,在不作防盜裝置用時,所說的桿形鎖合件插入到摩托車主架頂面左右兩凸塊中,而所說的插入上述桿形鎖合件兩端的U形鎖合件則固定到與上述主架成一體的支座板上,當所說的U形鎖合件和桿形鎖合件固定到上述主架上時,這兩鎖合件起到攜帶行李的行李架作用。在已知的上述行李架與防盜裝置的結構中,行李架包括一U形鎖合件及一桿形鎖合件,所以,在該行李架上支承貨物是困難的,進一步地說,該行李架安裝在騎車人兩腿之間的主架兩側并且外突,因此,騎車人容易碰到所說的行李架或其上的行李,從而所說的行李架會妨礙乘騎的舒適性。而且,當所說的U形鎖合件及桿形鎖合件作為防盜裝置穿過輪緣或車架時,如果在這些鎖合件接合和鎖定的情況下由于疏忽而移動摩托車,則鎖合件就會摩擦輪緣或車架,結果,電鍍層及油漆會剝落并嚴重損害摩托車的外觀。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防盜裝置,能避免上述問題,在這種裝置中,鎖合件的兩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彼此接合在一起,它們穿過摩托車車身上的被系件及地面上的系留件,然后鎖定至不可分離的接合狀態,從而防止可能的偷盜。在所說的鎖合件的一端安裝有一鎖定裝置,并且,所說的鎖合件的兩端接合并鎖住,因而,所說的鎖合件能與摩托車車架的外功能件以可拆卸的方式相連接。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插入孔,以使上術鎖合件穿過該孔。因此,上述摩托車車身的被系件可安裝到摩托車或三輪車框架的外側,而所說的被系件則是通過鎖合件連接到地面上的系留件。所以,當鎖合件穿過摩托車車架上被系件的插入孔及地面上的系留件并鎖定至不可分離的狀態時,即使因疏忽而移動摩托車,也不會對本身的表面造成損傷,從而使其外觀保持完美。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摩托車防盜裝置,具有U字形鎖合件和圓柱形鎖合件,圓柱形鎖合件的端部有鎖定裝置,U字形鎖合件端部有鎖定裝置,U字形鎖合件端部和圓柱形鎖合件端部以可拆卸的方式相接合,它們穿過摩托車車架上的被系件及地面上的系留件,然后鎖定至不可分離的接合狀態,在構成車體的外功能件上,其外表面內側設有U字形鎖合件的支承突板,和所述圓柱形鎖合件的支承突板。在停放摩托車時,首先要打開連接摩托車車架外功能件上的鎖合件之鎖定裝置,并使鎖合件的兩端彼此分離,從摩托車車身上外功能件上取下該鎖合件,然后將鎖合件穿過摩托車上被系件及地面上系留件,以使之鎖定至不可分離的接合狀態,從而防止摩托車被盜。而且,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說的防盜裝置中,當要解除用上述鎖定裝置鎖住的停車狀態并開車時,應打開上述鎖定裝置,且使鎖合件的兩端彼此分離,然后使摩托車上被系件與地面上系留件相脫離,將鎖合件放至摩托車車架的外功能件表面的內側,并將鎖合件的兩端連接在一起,再將鎖定裝置鎖上,這樣,鎖合件就可存放在摩托車車架內而不會突出于摩托車車架外功能件的外側。因此,并不需要特定的空間以存放所說的鎖合件,而且,鎖合件決不會妨礙騎車人或其同伴,這樣,所說的防盜裝置可以被攜帶。并且,也決不會影響摩托車車架的外功能件的功能,且不會妨礙貨物的裝運,更不會影響摩托車的外觀。此外,在本專利技術中,插孔安置在摩托車車架的被系件上,因此,當鎖合件穿過摩托車車架被系件的插孔及地面上的系留件并鎖定至不可分離的接合狀態時,即使摩托車由于疏忽而被移動也不會損傷摩托車車身的表面,因而使其外表保持完美。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將隨以下的詳細說明連同所附的權利要求書體現出來。在附圖中,說明了本專利技術的描述性施實例,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新特點,和優點可在這些實施例中很容易地體現出來。在附圖中附圖說明圖1是裝上本專利技術中防盜裝置之摩托車的側視圖。圖2是圖1中重要部件的放大側視圖。圖3示出沿圖2中III—III線的剖視圖。圖4是圖1中重要部件放大側視圖,它顯示出摩托車被系到地面上系留件的情況。圖5是重要部件的側視圖,它顯示了圖1中摩托車防盜裝置的一個實施例。圖6顯示了圖5中重要部分的放大頂視圖。圖7是沿圖5中VII—VII線的縱向頂視圖。圖8是沿圖6中VIII—VIII線的縱向頂視圖。圖9顯示了沿圖6中IX—IX線的剖視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其他實施例的重要部分的側視圖。圖11是圖10之放大的草圖。圖12顯示了本專利技術另外實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縱向側視圖。圖13是沿圖12VIII—VIII線的后部剖視圖。圖14是沿圖12XIV—XIV線的后部剖視圖。圖15是本專利技術又一實施例的重要部分的側視圖。圖16是圖15的頂視圖。圖17是沿圖16XVII—XVII線后部剖視圖。圖18是沿圖16XVIII—XVIII線后部剖視圖。圖19是本專利技術另又一實施例的重要部分的側視圖。圖20是圖19之放大的草圖。圖21顯示了本專利技術另外的單個實施列的重要部分的側視圖。圖22是圖21的頂視圖。圖23顯示出了不帶行李架的頂視圖。圖24是沿圖22Y—Y線的剖視圖。在下文中,首先參照圖1至圖9所示之最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如圖1所示,摩托車2的車架1包括從前管3的頂部向后延伸的主架4;從上述前管3的底部向后斜伸的豎管5;從上述主架4后端向后斜伸的中管6;連接所述豎管5和中管6的下管7;從上述主架4的后端向后伸的座梁8;以及連接上述中管6的座梁8的后撐9。發動機10安裝在下管7上,處在車架2的主架4,豎管5,中管6和下管7圍成的空間里,后叉11的前端安裝在發動機10的輸出軸(未畫出)的附近。因此,發動機10的功率可通過鏈條12傳輸到懸掛在后叉10尾端的后輪35上。而且,油箱13安置在主架4的前端上,車座14則放在油箱13的后面,側套15從車座14的兩低側往下搭。此外,如圖5所示,托架16和17安裝在車架內左右兩根座梁8上,車座扣在托架16和17上,是可拆卸的。在車身座梁8向后延伸的方向上,安裝有后罩固定管18,托架19就裝配于車架的后罩固定管18上,后罩20及一對行李架撐條21均安裝在車架的托架16,17和19上。由薄鋼加工而成的行李架22是摩托車車架的外功能件,它也用螺釘23與一對行李架撐條21以可拆卸的方式相連接。此外,在行李架22的底板24上形成有孔洞25,在行李架22的外壁的后部上也形成有缺口27,U形鎖合件的支承突板28和29及圓柱形鎖合件的支承突板30和31也都安置在所說上述底板24的底面,U形鎖合件支承突板28的外側部分被切除,在這幾個U形鎖合件支承突板28和29以及圓柱形鎖合件支承突板30和31內分別插有U形墊圈32、環形墊圈33、環形墊圈33以及環形墊圈34。在靠近圓柱形鎖合件支承突板30處安置有一塊擋板34。因此,防盜裝置40的鎖合件包括U形鎖合件41及圓柱形鎖合件46,而所說的U形鎖合件41的二條臂42和43分別連接到圓柱形鎖合件的端部側孔47及基部側孔48中。此后,將鑰匙插入安置在圓柱形鎖合件46上的鎖定裝置49,因此,通過轉動鑰匙50可將鎖定裝置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摩托車防盜裝置中的一種被系件,此件位于摩托車的車架上,而在上述摩托車防盜裝置中,具有U字形鎖合件和圓柱形鎖合件,圓柱形鎖合件的端部有鎖定裝置,U字形鎖合件端部和圓柱形鎖合件端部以可拆卸的方式相接合,鎖合件穿過車架上的被系件和地面上的系留件,然后鎖定至不可分離的狀態,從而防止可能發生的偷盜,所述被系件還帶有一供鎖合件穿過的插孔,因而,經由鎖合件而接系于地面系留件上的上述被系件可被安置在摩托車或三輪車車架的外側。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筑地賢助,吉井恭一,山口英雄,
申請(專利權)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