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輥涂滾輪及輥涂設備。該輥涂滾輪包括滾軸和涂覆部,所述涂覆部包裹在所述滾軸的外側,且所述滾軸的兩端凸出于所述涂覆部,所述涂覆部上設置有外螺紋,且所述外螺紋的兩端與所述涂覆部的端部之間存在預設距離,以達到避免印制板上出現聚油現象,節省了油墨,提高了印制板的質量,同時還能夠提供印制板的利用率。(*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涂覆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用于印刷印制電路板的輥涂滾輪,以及含有該涂覆滾輪的輥涂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電子產品向小型化、高密度化、高集成度和多功能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對印制線路板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普通的PCB板到高精密的封裝載板,印制電路板也向著小型化、高密度化、高集成化發展。不僅對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生產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沒有達到規格要求,就無法生產出有品質保證的封裝載板。滾輪由于是和基板直接接觸的,滾輪的涂覆方式直接影響到了基板的品質,滾輪的涂覆效果直接影響到板面的平整度,平整性也好,滾輪的使用將會越來越廣泛。目前行業內,輥涂的滾輪是一般采用滾輪整根包膠,同時滾輪整根都是一個螺紋間距。但是該種滾輪在印制電路板時滾輪漏油會導致基板易產生聚油現象,且在烘板時,基板的聚油部分可能出現油墨將基板和夾具粘在一起,從而導致基板報廢。還有一方面就是為了提高基板的利用率,一般基板發生的聚油部分大部分位于基板的圖形區域,從而導致基板局部聚油報廢。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的滾輪在印刷印制板時會存在聚油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方便、有效的在生產過程中避免發生聚油現象、提高印制板質量的輥涂滾輪,以及含有該輥涂滾輪的輥涂設備。上述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輥涂滾輪,包括滾軸和涂覆部,所述涂覆部包裹在所述滾軸的外側,且所述滾軸的兩端凸出于所述涂覆部,所述涂覆部上設置有外螺紋,且所述外螺紋的兩端與所述涂覆部的端部之間存在預設距離。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螺紋的兩端與所述涂覆部的端部之間的預設距離為Imm ?5mm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螺紋的螺距從所述涂覆部的中部區域向所述涂覆部的兩端逐漸增加。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靠近所述涂覆部的端部的所述外螺紋的螺距為所述涂覆部的中部區域的外螺紋的螺距的1.2?3倍。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涂覆部與所述滾軸為過盈配合。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涂覆部上的外螺紋的牙型為鋸齒形、矩形或者梯形。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滾軸由耐酸堿、耐有機溶劑的不銹鋼制成。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涂覆部由耐酸堿、耐有機溶劑的橡膠制成。還涉及一種輥涂設備,包括如上述任一技術特征所述的輥涂滾輪。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輥涂設備還包括軸承,所述輥涂滾輪通過所述軸承安裝在所述輥涂設備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輥涂滾輪及輥涂設備,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在印刷印制板時,油墨在涂覆部的外螺紋中流動,涂覆部與印制板相接觸,外螺紋中的油墨與印制板相接觸形成圖形,同時外螺紋的兩端與涂覆部的端部之間存在預設距離的兩端,外螺紋的端部不與涂覆部端部的邊緣相接觸,涂覆部的端部不會存在聚油現象,外螺紋中的油墨就不能從涂覆部的端部流到滾軸上,進而就能夠防止油墨流到印制板上,這樣能夠避免聚油現象,節省了油墨,提高了印制板的質量,同時還能夠提供印制板的利用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輥涂滾輪的主視剖視圖;圖2為圖1所示的輥涂滾輪的左視圖;圖3為圖1所示的輥涂滾輪的俯視圖;其中:100-輥涂滾輪;110-滾軸;120-涂覆部;121-外螺紋。【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輥涂滾輪及輥涂設備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見圖1至圖3,本技術一實施例的輥涂滾輪100,包括滾軸110和涂覆部120,涂覆部120包裹在滾軸110的外側,且滾軸110的兩端凸出于涂覆部120,以便于本技術的輥涂滾輪100的安裝。涂覆部120上設置有外螺紋121,且外螺紋121的兩端與涂覆部120的端部之間存在預設距離h。輥涂滾輪100是用來印刷印制板的,通過輥涂滾輪100將設計好的電路圖印刷到印制板上,而涂覆部120上的外螺紋121是用來放置印刷時所示用的油墨的,同時,涂覆部120上的外螺紋121能夠便于油墨的輸送。在印刷印制板時,輥涂滾輪100轉動,帶動其上的涂覆部120轉動,涂覆部120能夠與印制板相接觸。涂覆部120與印制板相接觸時,涂覆部120上的外螺紋121中的油墨就印刷到印制板上,輥涂滾輪100連續轉動,油墨在印制板上形成圖形。外螺紋121的兩端與涂覆部120的端部之間存在預設距離h,即外螺紋121的高度小于涂覆部120的長度,也就是說外螺紋121的端部不與涂覆部120端部的邊緣相接觸,涂覆部120的兩端不通過外螺紋121連通。在印刷印制板時,外螺紋121中的油墨不能從涂覆部120的端部流到滾軸110上,進而能夠防止油墨從滾軸110上流動到印制板上,這樣就不會使印制板上出現聚油現象,保證印制板的印刷效果,提高印制板印刷的質量,減少印制板報廢現象的發生。目前,滾輪在印制電路板時滾輪漏油會導致印制板易產生聚油現象,且在烘板時,印制板的聚油部分可能出現油墨將印制板和烘板所采用的夾具粘在一起,從而導致印制板報廢。同時,為了提高印制板的利用率,一般基板發生的聚油部分大部分位于基板的圖形區域,從而導致基板局部聚油報廢。本技術的輥涂滾輪100的外螺紋121的兩端與涂覆部120的端部之間存在預設距離h,使得外螺紋121中的油墨不會從涂覆部120的端部流到滾軸110上,進而避免印制板上出現聚油現象,這樣在烘板時,印制板和烘板所采用的夾具就不會存在粘結現象,保證印制板的印刷質量,提高印制板的利用率,節約上產成本,增加產能。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預設距離h為Imm?5mm,即外螺紋121的兩端與涂覆部120的端部之間的預設距離h為Imm?5mm。在印刷印制板時,通過預設距離h阻擋油墨從涂覆部120的端部流到滾軸110上,進而就沒有油墨從滾軸110上流到印制板上,這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輥涂滾輪,其特征在于,包括滾軸和涂覆部,所述涂覆部包裹在所述滾軸的外側,且所述滾軸的兩端凸出于所述涂覆部,所述涂覆部上設置有外螺紋,且所述外螺紋的兩端與所述涂覆部的端部之間存在預設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祥敏,李志東,蘭芳斌,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興森快捷電路科技有限公司,宜興硅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興森快捷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