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是專為高樓層和室外空間比較窄的地方設計的應急逃生裝置,由于采用轉臺式滑桿逃生通道設計并在每一層的滑桿設計有一個放墜落護網,讓人們從一個樓層轉臺通過滑桿下滑至下一樓層的轉臺,這樣一層一層的轉滑可以減少逃生人員的恐懼心理,安全快速有效,作為應急避險設施永久安裝在樓層與室外的地面上,結構堅固,經久耐用,非常適合不同樓層的防震防火減災安裝使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
:本技術涉及一種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一種高樓應急避險逃生裝置,當地震及火災發生時,人們迅速進入轉臺式滑桿應急逃生轉臺,利用滑桿滑行到下一個樓層轉臺,直至到一層,快速撤離室內危險環境,有效的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預防因突發性災害造成群體性傷亡。
技術介紹
:我國城市高層建筑數量猛增,樓層也越來越高,而高層消防技術遠遠跟不上高樓上升的速度,高層應急防災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安全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高效、結構簡單、方便人們快速、安全有序的撤離室內危險環境而技術的高樓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護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裝置,是在樓層外部地面與樓層之間垂直架設一個與樓層高度一致的永久固定的轉臺式帶有放墜護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在每一個樓層設計一個逃生出口與轉臺相連接,轉臺與下一樓層的轉臺支架設計一根垂直的滑桿,并傳遞到樓的最底層,當發生地震火災時人們快速進入轉臺,利用設計的滑桿滑落至下一層的轉臺,接著利用滑桿繼續的轉滑直到轉到樓的一層地面,并快速安全的從通道離開,并在每一層的滑桿周圍設計一個喇叭口筒狀防護網,喇叭口筒狀防護網的上口與平臺四周的框架連接固定,用與防止逃生人員不小心墜落造成傷害,滑桿的網套下口離下一層的轉臺面保持一定高度為敞開狀,用于方便人們迅速離開滑桿,并方便后續人員的使用。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采用優質鋼材,經過剪裁、成型、焊接、打磨等多道工序,制作一個與每個樓層等高的逃生通道轉臺,轉臺的四個角用鋼結構作為主承重支架,與每一層轉臺相互支撐,主承重支架與地面用固定裝置連接固定,并與樓層之間用固定連接裝置固定,在轉臺的四周設計一個防護欄,防止逃生人員意外跌落,防護欄也可以設計為全封閉式,每一層的轉臺一側設計敞開的空間,在敞開的空間與下一個樓層的逃生轉臺中間垂直固定一根滑桿,滑桿必須有一定的強度,并表面光滑,并適合不同年齡能夠容易攀握下滑,滑桿根據人員可以設計為多根,敞開的空間以方便逃生人員能夠順暢通過即可,并在敞開的空間與滑桿的周圍安裝一個喇叭狀的防墜護網,將滑桿從筒狀網中穿過,圓形網口要能夠保證每一個逃生人員能夠順利通過,并將網筒喇叭上口與滑桿周圍的平臺框架用連接固定材料固定防止逃生人員意外跌落,筒狀防墜護網的下端長度根據樓房的高低以方便逃生人員滑落到下一層平臺不被纏繞快速脫離滑桿方便后續人員的逃生即可,每一層的轉臺相互之間設計為對應的錯落狀,這樣的設計可以讓逃生人員一層一層的互轉下滑,減少恐懼心理,并安全可靠,能夠適合不同年齡人群使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術設計的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護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方便高樓層和空間比較窄的地方安裝使用,由于采用轉臺式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網滑桿應急逃生通道設計更加安全的讓人們從一個樓層轉臺通過滑桿下滑至下一樓層的轉臺,這樣一層一層的滑轉可以減少逃生人員的恐懼心理,且安全快速有效。可以永久安裝在樓層與室外的地面上,結構堅固,經久耐用,且無需任何機電,平時免維護,非常適合不同樓層的防震防火減災安裝使用。【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技術效果圖;圖2為本技術正視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轉臺BI的俯視圖;圖4為本技術轉臺B2的俯視圖;圖1至圖4:1、轉臺式喇叭口筒狀防墜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A、滑桿;B1、轉臺;B2、轉臺;C1、前承重支架;C2、前承重支架;C3、后承重支架;C4、后承重支架;D、樓層轉臺逃生入口 ;E、保護欄;F、喇叭口筒狀防墜網。【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4所示,制作轉臺式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護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1),首先根據樓層的高度設計轉臺(BI)與轉臺(B2)之間設置有滑桿(A)和保護欄(E),并用轉臺前承重支架(Cl)、前承重支架(C2)、轉臺后承重支架(C3)、轉臺后承重支架(C4)、與轉臺(BI)與轉臺(B2)的四個邊固定,將轉臺(BI)與轉臺(B2)之間設計的滑桿(A)頂部與轉臺(BI)的頂部用固定件固定,轉臺(B2)與下一個轉臺或者地面之間的滑桿(A)上端與轉臺(BI)的頂部用固定件固定,下端與下一個轉臺或者地面用固定件固定,并在每一個轉臺滑桿(A)的周圍套上一個喇叭口筒狀防墜網(F)將喇叭口與每一層的平臺框架用連接材料固定,在每一層的轉臺與墻壁之間設計有一個逃生入口(D),在每一層轉臺的四周設計有保護欄(E),保護欄(E)也可以設計為全封閉密封狀,將轉臺承重支架用固定件與地面固定,并在后承重支架與樓層墻面之間用固定件連接固定。當地震或火災發生時,快速進入樓層與轉臺之間設計的逃生入口,用雙手握住滑桿并用兩腿夾住滑桿下滑到下一個樓層轉臺,再從下一個樓層轉臺用同樣的操作方式,直至到達一樓轉臺地面,并迅速離開逃生通道,到安全空曠地帶。【主權項】1.一種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它是由:滑桿(A )、轉臺(BI)、轉臺(B2)、前承重支架(Cl)、前承重支架(C2)、后承重支架(C3)、后承重支架(C4)、樓層轉臺逃生入口( D )、保護欄(E )、喇叭口筒狀防墜網(F )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臺(BI)和轉臺(B2)之間設置有滑桿(A)和護欄(E),所述滑桿(A)的周圍設置有一個喇叭口筒狀防墜網CF),所述轉臺(BI)、轉臺(B2 )與墻壁之間設計有一個逃生入口( D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承重支架(Cl)、前承重支架(C2)、轉臺后承重支架(C3)、轉臺后承重支架(C4)與轉臺(BI)與轉臺(B2)的四個邊連接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臺(BI)與轉臺(B2)之間設計的滑桿(A)頂部與轉臺(BI)的頂部用固定件固定,轉臺(B2)與地面之間的滑桿(A)上端與轉臺(BI)的頂部用固定件固定,下端與下一個轉臺或者地面用固定件固定。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桿(A)的周圍設置有一個喇叭口筒狀防墜網(F),將喇叭口筒狀防墜網(F)與每一層的平臺框架用連接材料固定,在每一層的轉臺與墻壁之間設計有一個逃生入口(D),在每一層轉臺的四周設計有保護欄(E),保護欄(E)設計為全封閉密封狀,將轉臺承重支架用固定件與地面固定,并在后承重支架與樓層墻面之間用固定件連接固定。【專利摘要】一種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是專為高樓層和室外空間比較窄的地方設計的應急逃生裝置,由于采用轉臺式滑桿逃生通道設計并在每一層的滑桿設計有一個放墜落護網,讓人們從一個樓層轉臺通過滑桿下滑至下一樓層的轉臺,這樣一層一層的轉滑可以減少逃生人員的恐懼心理,安全快速有效,作為應急避險設施永久安裝在樓層與室外的地面上,結構堅固,經久耐用,非常適合不同樓層的防震防火減災安裝使用。【IPC分類】A62B1-20【公開號】CN204502166【申請號】CN201420719566【專利技術人】張義兵 【申請人】張義兵【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申請日】2014年11月27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有喇叭口筒狀防墜網的滑桿應急逃生通道,它是由:滑桿(A)、轉臺(B1)、轉臺(B2)、前承重支架(C1)、前承重支架(C2)、后承重支架(C3)、后承重支架(C4)、樓層轉臺逃生入口(D)、保護欄(E)、喇叭口筒狀防墜網(F)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臺(B1)和轉臺(B2)之間設置有滑桿(A)和護欄(E),所述滑桿(A)的周圍設置有一個喇叭口筒狀防墜網(F),所述轉臺(B1)、轉臺(B2)與墻壁之間設計有一個逃生入口(D)。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義兵,
申請(專利權)人:張義兵,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甘肅;6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