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堂的雙層屋面之間的防水結構,它包括兩上屋面梁(1)、兩下屋面梁(2)、上層屋面(3)和下層屋面(4);上層屋面(3)支承在兩上屋面梁(1)上;下層屋面(4)為兩塊,左下層屋面(4)支承在左下屋面梁(2)上,右下層屋面(4)支承在右下屋面梁(2)上,上屋面梁(1)上澆注有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的外端澆注有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下層屋面(4)澆注有混凝土擋水墻(9);混凝土擋水墻(9)位于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下方且兩者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防水泡沫;混凝土擋水墻(9)位于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內側且兩者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防水泡沫。該防水結構防水效果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物防水結構,具體講是一種大堂的雙層屋面之間的防水結構。
技術介紹
作為會議室、放映廳、食堂等的大堂結構中,由于其屋面跨度大,面積大、自重也大,故設計出一種具有雙層屋面的特殊結構以支撐屋面。其具體構造包括左右兩根同標高且相互平行的上屋面梁、左右兩根同標高且相互平行的下屋面梁、上層屋面和下層屋面;每根上屋面梁支承在兩根主立柱上,上層屋面支承在兩根上屋面梁的頂面上,上層屋面與兩根上屋面梁是一體澆注成型的,上層屋面的兩側伸出兩根上屋面梁的外側面;每根下屋面梁支承在多根副立柱上,下層屋面分為左右兩塊,左下層屋面支承在左下屋面梁的頂面且左下層屋面的左側懸挑伸出左下屋面梁的左側面,左下層屋面與左下屋面梁一體澆注成型,右下層屋面支承在右下屋面梁的頂面且右下層屋面的右側懸挑伸出右下屋面梁的右側面,右下層屋面與右下屋面梁一體澆注成型。該雙層屋面結構其實將整體的屋面分成兩層,分別支承在上屋面梁及主立柱體系和下屋面梁及副立柱體系上,兩個體系是各自單獨受力的,故同一側的上屋面梁和下屋面梁之間存在間隙,這就是為了保證兩者脫開不接觸,獨立承載各自的上部荷載。現有技術所采用的防水措施是用防水泡沫等填充材料來填補上屋面梁與下屋面梁之間的間隙。但實際使用中發現,其防水效果很不理想,而且使用壽命不長,經過一段時間后,雨水很容易從上屋面梁和下屋面梁之間的縫隙漏進大堂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水效果好的大堂的雙層屋面之間的防水結構。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大堂的雙層屋面之間的防水結構,它包括左右兩根同標高且相互平行的上屋面梁、左右兩根同標高且相互平行的下屋面梁、上層屋面和下層屋面;每根上屋面梁支承在兩根主立柱上,上層屋面支承在兩根上屋面梁的頂面上;每根下屋面梁支承在多根副立柱上,下層屋面分為左右兩塊,左下層屋面支承在左下屋面梁的頂面且左下層屋面的左側懸挑伸出左下屋面梁的左側面,右下層屋面支承在右下屋面梁的頂面且右下層屋面的右側懸挑伸出右下屋面梁的右側面,每根上屋面梁的外側面上澆注有一塊橫向混凝土擋水板,每塊橫向混凝土擋水板的外端與一塊豎向混凝土擋水板的上端固定,每塊下層屋面上澆注有一面沿下屋面梁長度方向延伸的混凝土擋水墻;每面混凝土擋水墻位于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下方且該面混凝土擋水墻的頂面與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的底面平行,該面混凝土擋水墻的頂面與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的底面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防水泡沫;每面混凝土擋水墻位于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內側且該面混凝土擋水墻的外側面與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的內側面平行,該面混凝土擋水墻的外側面與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的內側面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防水泡沫。采用以上結構后,本技術大堂的雙層屋面之間的防水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于設置了豎向的擋水墻,而且橫向和豎向的混凝土擋水板蓋在豎向擋水墻上,豎向擋水墻位于兩混凝土擋水板的拐彎處,其防水效果特別理想,雨水很難逆向從下往上進入到大堂內,而且豎向擋水墻與兩混凝土擋水板之間的縫隙即雨水通道上還填充有防水泡沫,進一步堵塞漏水的通道,況且,該結構施工過程也不麻煩,只需要在澆筑下屋面梁時一體澆筑成型擋水墻,再在澆注上屋面梁時一體澆注成型豎向混凝土擋水板和橫向混凝土擋水板即可,故施工也較方便,可行性高。【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大堂的雙層屋面之間的防水結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沿著A-A方向的側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1、上屋面梁,2、下屋面梁,3、上層屋面,4、下層屋面,5、主立柱,6、副立柱,7、橫向混凝土擋水板,8、豎向混凝土擋水板,9、混凝土擋水墻。【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所示,本技術大堂的雙層屋面之間的防水結構,它包括左右兩根同標高且相互平行的上屋面梁1、左右兩根同標高且相互平行的下屋面梁2、上層屋面3和下層屋面4。每根上屋面梁I支承在兩根主立柱5上,上層屋面3支承在兩根上屋面梁I的頂面上;每根下屋面梁2支承在多根副立柱6上,下層屋面4分為左右兩塊,左下層屋面4支承在左下屋面梁2的頂面且左下層屋面4的左側懸挑伸出左下屋面梁2的左側面,右下層屋面4支承在右下屋面梁2的頂面且右下層屋面4的右側懸挑伸出右下屋面梁2的右側面。每根上屋面梁I的外側面上澆注有一塊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每塊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的外端與一塊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的上端固定,該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和上屋面梁I均一體澆注成型。也就是說,左右兩根上屋面梁I的外側澆注了左右兩塊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和左右兩塊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每塊下層屋面4上澆注有一面沿下屋面梁2長度方向延伸的混凝土擋水墻9 ;即左右兩塊下層屋面4上澆筑有左右兩面混凝土擋水墻9。每面混凝土擋水墻9位于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下方且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頂面與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的底面平行,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頂面與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的底面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防水泡沫。每面混凝土擋水墻9位于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內側且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外側面與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的內側面平行,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外側面與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的內側面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防水泡沫。【主權項】1.一種大堂的雙層屋面之間的防水結構,它包括左右兩根同標高且相互平行的上屋面梁(I)、左右兩根同標高且相互平行的下屋面梁(2)、上層屋面(3)和下層屋面(4);每根上屋面梁(I)支承在兩根主立柱(5)上,上層屋面(3)支承在兩根上屋面梁(I)的頂面上?’每根下屋面梁(2)支承在多根副立柱(6)上,下層屋面(4)分為左右兩塊,左下層屋面(4)支承在左下屋面梁(2)的頂面且左下層屋面(4)的左側懸挑伸出左下屋面梁(2)的左側面,右下層屋面(4)支承在右下屋面梁(2)的頂面且右下層屋面(4)的右側懸挑伸出右下屋面梁(2)的右側面,其特征在于:每根上屋面梁(I)的外側面上澆注有一塊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每塊橫向混凝土擋水板(X)的外端與一塊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的上端固定,每塊下層屋面(4)上澆注有一面沿下屋面梁(2)長度方向延伸的混凝土擋水墻(9);每面混凝土擋水墻(9)位于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下方且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頂面與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的底面平行,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頂面與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的底面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防水泡沫;每面混凝土擋水墻(9)位于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內側且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外側面與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的內側面平行,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外側面與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的內側面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防水泡沫。【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大堂的雙層屋面之間的防水結構,它包括兩上屋面梁(1)、兩下屋面梁(2)、上層屋面(3)和下層屋面(4);上層屋面(3)支承在兩上屋面梁(1)上;下層屋面(4)為兩塊,左下層屋面(4)支承在左下屋面梁(2)上,右下層屋面(4)支承在右下屋面梁(2)上,上屋面梁(1)上澆注有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的外端澆注有豎向混凝土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堂的雙層屋面之間的防水結構,它包括左右兩根同標高且相互平行的上屋面梁(1)、左右兩根同標高且相互平行的下屋面梁(2)、上層屋面(3)和下層屋面(4);每根上屋面梁(1)支承在兩根主立柱(5)上,上層屋面(3)支承在兩根上屋面梁(1)的頂面上;每根下屋面梁(2)支承在多根副立柱(6)上,下層屋面(4)分為左右兩塊,左下層屋面(4)支承在左下屋面梁(2)的頂面且左下層屋面(4)的左側懸挑伸出左下屋面梁(2)的左側面,右下層屋面(4)支承在右下屋面梁(2)的頂面且右下層屋面(4)的右側懸挑伸出右下屋面梁(2)的右側面,其特征在于:每根上屋面梁(1)的外側面上澆注有一塊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每塊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的外端與一塊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的上端固定,每塊下層屋面(4)上澆注有一面沿下屋面梁(2)長度方向延伸的混凝土擋水墻(9);每面混凝土擋水墻(9)位于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下方且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頂面與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的底面平行,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頂面與同側的橫向混凝土擋水板(7)的底面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防水泡沫;每面混凝土擋水墻(9)位于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內側且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外側面與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的內側面平行,該面混凝土擋水墻(9)的外側面與同側的豎向混凝土擋水板(8)的內側面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有防水泡沫。...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小俊,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東新建筑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