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包括吸引管(1)及設置在所述吸引連接管(1)兩端的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所述第一接頭(2)用于與吸痰管相連,所述第二接頭(3)用于與負壓吸引裝置相連,所述第一接頭(2)上設有防護帽(4),所述第一接頭(2)前端設有外螺紋,所述防護帽(4)設有內螺紋,所述防護帽(4)螺紋連接在所述第一接頭(2)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能夠防止使用后吸引管與吸痰管連接頭內病原體的醫源性感染,方便儲藏,也減輕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輔助
,特別涉及一種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
技術介紹
一次性使用吸引連接管系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由連接接頭和導管組成。通常護理人員在進行負壓吸引操作分離吸痰管后,吸引連接管末端(原先與吸痰管相連的一端)裸露在空氣中,吸引連接管內攜帶的病原體既有污染周圍環境的危險,同時裸露的接頭也可作為感染途徑引起患者醫源性感染。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為規避這些不良后果,有的將吸引連接管末端嵌置于吸引沖洗液瓶口內,有的打開另外一根無菌吸痰管與其連接后備用。這些措施既不能防止醫源性感染,又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浪費醫用耗材。目前,在臨床工作中也沒有統一放置吸引連接管末端的規范,給護理工作帶來困惑與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可防止使用后的吸引連接管帶來的醫源性感染。基于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包括吸引連接管及設置在所述吸引連接管兩端的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所述第一接頭用于與吸痰管相連,所述第二接頭用于與負壓吸引裝置相連,所述第一接頭上設有防護帽,所述第一接頭前端設有外螺紋,所述防護帽設有內螺紋,所述防護帽螺紋連接在所述第一接頭上。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接頭外壁上設有環狀凹槽,彎曲連接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環狀凹槽內且其另一端連接至所述防護帽。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接頭和所述第二接頭采用不同的顏色區分。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接頭和所述第二接頭分別為深藍色和淺藍色。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是:1、采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在吸引連接管與吸痰管連接的接頭上設置防護帽,當對患者完成吸痰等操作后將防護帽蓋在吸痰連接管的接頭上,可有效防止管道內攜帶的病原體引起的醫源性感染,方便儲藏;2、采用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防護帽不易丟失,而且通過彎曲連接件方便將吸引管整理后懸掛起來,達到美觀規范的目的。【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一種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吸引連接管21、環狀凹槽2、第一接頭3、第二接頭4、防護帽;5、彎曲連接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上述方案做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限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廠家的條件做進一步調整,未注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實驗中的條件。參見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提供一種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其包括吸引連接管I和設置在吸引管I兩端的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其中第一接頭2用于連接吸痰管,第二接頭3用于連接負壓吸引裝置,當對患者完成吸痰操作后,整個吸引連接管內往往攜帶較多的病原體,為了防止出現醫源性感染,在第一接頭2上設置防護帽4,第一接頭2的前端設有外螺紋,同時在防護帽4內設置內螺紋,這樣防護帽4即可螺紋連接在第一接頭2上。當進行吸痰操作時需要將防護帽4從第一接頭2上取下以便于將第一接頭2連接至吸痰管,為了防止防護帽4出現丟失,在第一接頭2的外壁上設有環狀凹槽21,一彎曲連接件5的一端固定在該環狀凹槽21內且其另一端連接至防護帽4,這樣不管吸引管I在使用前還是使用后防護帽4始終與吸引管I為一體,可以防止防護帽4丟失,而且也方便將使用后的吸引管I懸掛起來,便于進行儲藏和管理。為了方便區分吸引管兩端的接頭,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可采用不同顏色進行區分,本例中可將第一接頭2設為深藍色,將第二接頭3設為淺藍色,當然還可以使用其他不同的顏色進行區分。上述實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員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管(I)及設置在所述吸引管(I)兩端的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所述第一接頭(2)用于與吸痰管相連,所述第二接頭(3)用于與負壓吸引裝置相連,所述第一接頭(2)上設有防護帽(4),所述第一接頭⑵前端設有外螺紋,所述防護帽(4)設有內螺紋,所述防護帽(4)螺紋連接在所述第一接頭(2)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頭(2)外壁上設有環狀凹槽(21),彎曲連接件(5) —端固定在所述環狀凹槽(21)內且其另一端連接至所述防護帽⑷。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頭(2)和所述第二接頭(3)采用不同的顏色區分。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頭(2)和所述第二接頭(3)分別為深藍色和淺藍色。【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包括吸引管(1)及設置在所述吸引連接管(1)兩端的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所述第一接頭(2)用于與吸痰管相連,所述第二接頭(3)用于與負壓吸引裝置相連,所述第一接頭(2)上設有防護帽(4),所述第一接頭(2)前端設有外螺紋,所述防護帽(4)設有內螺紋,所述防護帽(4)螺紋連接在所述第一接頭(2)上。本技術提供的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能夠防止使用后吸引管與吸痰管連接頭內病原體的醫源性感染,方便儲藏,也減輕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IPC分類】A61M39-10, A61M39-20, A61M1-00【公開號】CN204582088【申請號】CN201520262898【專利技術人】王長霞, 王美蘭, 謝幸爾, 王海燕, 吳萍 【申請人】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申請日】2015年4月27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負壓吸引連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管(1)及設置在所述吸引管(1)兩端的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所述第一接頭(2)用于與吸痰管相連,所述第二接頭(3)用于與負壓吸引裝置相連,所述第一接頭(2)上設有防護帽(4),所述第一接頭(2)前端設有外螺紋,所述防護帽(4)設有內螺紋,所述防護帽(4)螺紋連接在所述第一接頭(2)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長霞,王美蘭,謝幸爾,王海燕,吳萍,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