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的布管裝置,包括豎橋架,和保溫層,豎橋架內設有隔離豎壁,隔離豎壁將豎橋架隔離為布管腔和布線腔,豎橋架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布管腔的出管孔,對應出管孔設有橫橋架,布線腔內設有線纜,隔離豎壁豎橋架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布線腔的出線孔,出線孔對應橫橋架設置;將建筑樓每個單元內的太陽能設施用的管路、線纜等都集中設置于豎橋架內,規整性好,且將豎橋架分為布管腔和布線腔兩部分,實現了管路與線纜的分隔設置,便于線纜的鋪設;豎橋架為兩端封閉的筒狀結構,可以避免鳥及老鼠鉆入而破壞管路或線纜,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的布管裝置。
技術介紹
為節能需要,某些建筑領域要求太陽能設施要與住宅建筑一體化設計,即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太陽能設施要與住宅建筑同步投入使用。但目前的太陽能設施與住宅建筑的一體化設計商處于初步階段,太陽能設施與建筑物之間許多部位有著硬連接,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屋頂部位管線在屋頂如何布置才能工藝美觀,室內給水管線如何預留才能盡可能的減少室內明管,布置更合理,都需要提前設計好。但現有技術中的太陽能設施在進行布線是沒有專門的管路規整布局,因此布線較亂,影響了整個建筑的外部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布管、使用安全的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布管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的布管裝置,包括兩端封閉設置的筒狀豎橋架,所述豎橋架內設有保溫層,所述豎橋架內設有隔離豎壁,所述隔離豎壁將所述豎橋架隔離為布管腔和布線腔,所述布管腔內設有豎向布置的上水管和下水管,所述豎橋架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所述布管腔的出管孔,對應所述出管孔設有橫橋架,所述橫橋架內設有分別與所述上水管、所述下水管連通的入戶管,所述布線腔內設有線纜,所述豎橋架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所述布線腔的出線孔,所述出線孔對應所述橫橋架設置。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豎橋架預埋于樓房內,所述豎橋架固定連接有橋架支座,所述橋架支座預埋于樓房內。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豎橋架沿樓房的外墻壁設置,所述豎橋架底端設有支撐底座。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豎橋架和所述橫橋架分別設置為鋁合金橋架。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橫橋架內也包覆有保溫層。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貫穿所述橫橋架設有隔離橫壁,所述隔離橫壁將所述橫橋架分為兩個獨立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的布管裝置,包括兩端封閉設置的筒狀豎橋架,所述豎橋架內設有保溫層,所述豎橋架內設有隔離豎壁,所述隔離豎壁將所述豎橋架隔離為布管腔和布線腔,所述布管腔內設有豎向布置的上水管和下水管,所述豎橋架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所述布管腔的出管孔,對應所述出管孔設有橫橋架,所述橫橋架內設有分別與所述上水管、所述下水管連通的入戶管,所述布線腔內設有線纜,所述豎橋架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所述布線腔的出線孔,所述出線孔對應所述橫橋架設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建筑樓每個單元內的太陽能設施用的管路、線纜等都集中設置于豎橋架內,規整性好,且將豎橋架分為布管腔和布線腔兩部分,實現了管路與線纜的分隔設置,便于線纜的鋪設;豎橋架為兩端封閉的筒狀結構,可以避免鳥及老鼠鉆入而破壞管路或線纜,使用更加安全、可靠。【附圖說明】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技術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其中: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一豎橋架和隔離豎壁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豎橋架;2_保溫層;3_隔離豎壁;4_布管腔;5_布線腔;6_上水管;7-下水管;8_出管孔;9_橫橋架;10_線纜;11_出線孔;12_橋架支座;13_支撐底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術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實施例一: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的布管裝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主要是指自然循環式的太陽能熱水器,本裝置包括兩端封閉設置的筒狀豎橋架1,所述豎橋架1內設有保溫層2,所述豎橋架1內設有隔離豎壁3,所述隔離豎壁3將所述豎橋架1隔離為布管腔4和布線腔5,所述布管腔4內設有豎向布置的上水管6和下水管7,所述保溫層2可以防止所述下水管7內熱水熱量的擴散,同時冬季還可以防止所述上水管6內的冷水結冰,以保證太陽能熱水器的正常使用。所述豎橋架1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所述布管腔4的出管孔8,對應所述出管孔8設有橫橋架9,所述橫橋架9內設有分別與所述上水管6、所述下水管7連通的入戶管,貫穿所述橫橋架9設有隔離橫壁,所述隔離橫壁將所述橫橋架9分為兩個獨立腔,即所述橫橋架9內設有水路腔和電路腔,配合所述豎橋架1將電路和水路完全隔離開,從而保證了同一設施內電路和水路的安全使用。本實施例的所述布線腔5內設有線纜10,可以在樓頂上設置太陽能電路設施,以充分利用光照,將太陽能電路設施產生的電能利用電纜線引至各家庭中,以備使用。所述豎橋架1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所述布線腔5的出線孔11,所述出線孔11對應所述橫橋架9的電路腔設置。本實施例中所述豎橋架1預埋于樓房內,所述豎橋架1固定連接有橋架支座12,所述橋架支座12預埋于樓房內,使所述豎橋架1和樓房的腔壁呈一體式結構,以提高所述豎橋架1長期使用的牢固性。實施例二: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豎橋架1沿樓房的外墻壁設置,所述豎橋架1底端設有支撐底座13,即所述豎橋架1設置于樓房的外側,在樓房建造好后,單獨鋪設所述豎橋架1即可,檢修方便。上述兩個實施例中的所述豎橋架1和所述橫橋架9分別設置為鋁合金橋架,質地輕,不易生銹,使用壽命長。且所述橫橋架9內也包覆有保溫層2,可以防止墻體吸收熱水的熱量,提高熱水的利用率。本技術技術將建筑樓每個單元內的太陽能設施用的管路、線纜等都集中設置于豎橋架內,規整性好,且將豎橋架分為布管腔和布線腔兩部分,實現了管路與線纜的分隔設置,便于線纜的鋪設;豎橋架為兩端封閉的筒狀結構,可以避免鳥及老鼠鉆入而破壞管路或線纜,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權項】1.一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的布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兩端封閉設置的筒狀豎橋架,所述豎橋架內設有保溫層,所述豎橋架內設有隔離豎壁,所述隔離豎壁將所述豎橋架隔離為布管腔和布線腔,所述布管腔內設有豎向布置的上水管和下水管,所述豎橋架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所述布管腔的出管孔,對應所述出管孔設有橫橋架,所述橫橋架內設有分別與所述上水管、所述下水管連通的入戶管,所述布線腔內設有線纜,所述豎橋架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所述布線腔的出線孔,所述出線孔對應所述橫橋架設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的布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豎橋架預埋于樓房內,所述豎橋架固定連接有橋架支座,所述橋架支座預埋于樓房內。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的布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豎橋架沿樓房的外墻壁設置,所述豎橋架底端設有支撐底座。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的布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自然循環直接系統的布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兩端封閉設置的筒狀豎橋架,所述豎橋架內設有保溫層,所述豎橋架內設有隔離豎壁,所述隔離豎壁將所述豎橋架隔離為布管腔和布線腔,所述布管腔內設有豎向布置的上水管和下水管,所述豎橋架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所述布管腔的出管孔,對應所述出管孔設有橫橋架,所述橫橋架內設有分別與所述上水管、所述下水管連通的入戶管,所述布線腔內設有線纜,所述豎橋架的側壁上布置有連通所述布線腔的出線孔,所述出線孔對應所述橫橋架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牛紹暉,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電力建設第二工程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