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銀花黃茶的加工工藝,它包括以下三個階段:烘干前準備工作、烘干工作、炒制工作;具體包括:去除水分、消毒滅菌、除濕定型、定色、脫水、進一步脫水、冷卻、炒制滅菌、炒制出香出色;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金銀花在烘干過程中,溫度保持在40-58度,且分階段進行脫水和烘干,能夠有效保證金銀花中的葉綠素不流失,采用低溫智能烘干技術,既保持了金銀花葉綠素的含量,又提高金銀花綠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采用本項目技術生產的金銀花黃茶的葉綠素不會受到破壞,綠原酸含量較原有技術生產的金銀花茶的綠原酸含量提高了50-65%,木犀草苷含量提高了40-50%。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一種金銀花黃茶的加工工藝,它包括以下三個階段:烘干前準備工作、烘干工作、炒制工作;具體包括:去除水分、消毒滅菌、除濕定型、定色、脫水、進一步脫水、冷卻、炒制滅菌、炒制出香出色;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金銀花在烘干過程中,溫度保持在40-58度,且分階段進行脫水和烘干,能夠有效保證金銀花中的葉綠素不流失,采用低溫智能烘干技術,既保持了金銀花葉綠素的含量,又提高金銀花綠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采用本項目技術生產的金銀花黃茶的葉綠素不會受到破壞,綠原酸含量較原有技術生產的金銀花茶的綠原酸含量提高了50-65%,木犀草苷含量提高了40-50%。【專利說明】一種金銀花茶的加工工藝
本專利技術涉及金銀花的加工工藝,尤其涉及一種低溫加工金銀花的加工工藝。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進步,人們對健康和環保意識的增強,中藥的安全性及利用率成為中藥 材選購的主要參考因素,對于安全性高、有效成份含量高的中藥材,其收購價格自然攀升, 因此,亟需改進金銀花現有的生產加工工藝達到中藥材對安全性及利用率選擇要求。但是 現有金銀花的加工工藝主要采用分為兩個步驟: -、通過220度蒸汽殺青或230度的滾筒殺青技術后再放入到網袋烘干機中進行 烘干;蒸汽殺青最大的不足在于,新鮮金銀花經過高溫蒸汽會被蒸熟變軟,其金銀花本來的 性狀發生變化,無法保持原有金銀花的性狀,且蒸汽殺青后的金銀花含水分很多,烘干時間 需要更長。而采用230度滾筒殺青最大的不足是,新鮮金銀花在230度的滾筒殺青機中容 易被烤糊,通常損失率在10%,即1000斤通常要損失100斤的新鮮金銀花,而且金銀花經過 高溫殺青后,容易打蔫,品相差; 另外,現有的殺青技術每次只能投料鮮金銀花2至3兩,因此每隔2秒到3秒就需 要人工投料一次,僅殺青投料這項工作崗位就需要3個工人,每個工人工作連續8小時,每 天三班倒; 二、經過殺青后的金銀花需要人工收集并投料到網袋烘干機中,網袋烘干機共分 為上、中、下三層,上、中、下三層通過傳送帶連接,電機帶動傳送帶將金銀花從上層運送到 中層,最后經過下層后出料。網袋烘干機一端設置有鼓風機,鼓風機將燃燒的煤炭產生的熱 能鼓入到網袋烘干機中對金銀花進行烘干。該步驟在投料口處需要一位工人不停地將殺青 后的金銀花進行收集并投料,網袋烘干機的出料口處需要一名工人對烘干后的金銀花進行 收集。該步驟就需要兩名工人進行處理。 采用現有技術最大的不足在于:1、一個班組最少需要3人進行同時作業,且殺青 及烘干過程的工人勞動強度大,人工成本高;2、煤炭燃燒除了產生熱能還產生二氧化硫、煙 塵等污染物,造成金銀花污染嚴重,不利于人體健康;3、采用高溫殺青及高溫烘干技術,對 金銀花葉綠素的破壞嚴重、且采用這種技術烘干的金銀花的有效成份綠原酸含量低,一般 只有4% -5%,木犀草苷的含量只有0. 015%。4、采用現有技術進行烘干的金銀花品相差, 在流通市場中的價格低廉,農民收入低,每公斤售價只有30元左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高的金銀花黃茶的加工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它包括以下工藝:烘干前準備工 藝、烘干工藝; 所述的烘干前準備工作,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酒精噴液對智能烘干機進行清潔滅菌; 2)將金銀花鮮花放在花架進行通風晾曬1小時; 所述的烘干工作包括以下步驟: 3)去除金銀花水分,將步驟2)所述地金銀花鮮花放在智能烘干機,在40度的溫度 下進行烘干3小時; 4)消毒滅菌,將去除水分的金銀花在智能烘干機中進行消毒滅菌,消毒滅菌溫度 為44度,時間為1小時; 5)除濕定型,將步驟4)獲得的金銀花在智能烘干機中進行除濕和定型,溫度為48 度,時間2小時; 6)定色,將步驟5)獲得的金銀花在智能烘干機種進行定色,溫度保持在50度至 52度,時間為1小時; 7)進一步脫水,將步驟6)獲得的金銀花在智能烘干機中進行進一步脫水,溫度保 持在50度至58度,時間為2小時,所得的金銀花脫水率達到70% -80% ; 8)最后脫水,將步驟7)獲得的金銀花在智能烘干機中進行進一步脫水,溫度保持 在58度,時間為2小時,所得的金銀花脫水率達到98% -99% ; 9)將步驟8)所得的脫水金銀花放入室溫下降溫,時間為1小時;上述工藝制成 的干制金銀花可直接作為中藥材進行售賣,其綠原酸含量可達7%以上,木犀草苷含量可達 0. 08%以上。 為了滿足普通消費者直接飲用金銀花黃茶的目的,本專利技術還包括炒制工藝,炒制 出的金銀花黃茶色澤呈米黃色,性狀保持金銀花原有性狀,具有金銀花的香味,所述的炒制 工作包括以下步驟: 10)炒制滅菌,將步驟9)所得的脫水金銀花放入紅外線變頻炒制機中進行炒制滅 菌、炒制溫度為80度,炒制時間為1分鐘,冷卻60度; 11)將步驟10)所得的金銀花在紅外線變頻炒制機中進一步進行炒制,炒制溫度 為60度-70度,炒制時間為3至4分鐘,金銀花在此步驟中顏色變為米黃色,即得到金銀花 黃茶成品。 進一步地,所述的步驟11分為兩個步驟,即將步驟10)得到的金銀花在紅外線變 頻炒制機中,保持溫度60度,炒制1分鐘,將金銀花炒香;將紅外線變頻炒制機溫度調整到 70度,保持溫度70度,炒制2-至3分鐘,將綠色金銀花炒成米黃色,冷卻至室溫,密封包裝 即可銷售。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金銀花在烘干過程中,溫度保持在40-58度,且分階段進行 脫水和烘干,能夠有效保證金銀花中的葉綠素不流失,采用低溫智能烘干技術,既保持了金 銀花葉綠素的含量,又提高金銀花綠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采用本項目技術生產的金銀花 黃茶的葉綠素不會受到破壞,綠原酸含量較原有技術生產的金銀花茶的綠原酸含量提高了 50-65%,木犀草苷含量提高了 40-50%。 本專利技術技術相較于傳統采用220度的蒸汽殺青加網袋烘干技術和230度的滾筒殺 青加網袋烘干技術,能夠有效節省金銀花農戶的烘干成本,提高產品的品質、有效成份及銷 售價格。以制得1公斤干金銀花為例,傳統烘干技術需花費3.8元,本項目技術只需花費 1. 9元;采用傳統烘干技術制得的干金銀花售價最多30元/公斤,采用本項目技術制得的 金銀花黃茶售價平均在90元/公斤。 因為本專利技術技術采用智能烘干機,相較于傳統烘干技術無需炭火熏烤,因此,烘干 后的金銀花不會產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是一種更健康的金銀花茶。 【具體實施方式】 本專利技術采用上述步驟加工獲得的金銀花黃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綠原酸 (C16H 18O19)的含量,具體步驟如下: 1、標準曲線的繪制精密儀器稱取綠原酸80g,用95%的乙醇溶液溶解,轉移到 250ml容量瓶中,加95%的乙醇到刻度,混勻; 2、精密吸取 I. 0ml、2. 0ml、3. 0ml、4. 0ml、5. 0ml、6. 0ml、7. 0ml、8. Oml 到 250ml 容量 瓶中,加入95%的乙醇溶液到刻度,混勻制成標準溶液; 3、在330nm處測定吸光度,以綠原酸標準的濃度作為橫坐標,以其濃度為縱坐標, 制成標準曲線,請求出回歸方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金銀花黃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藝:烘干前準備工藝、烘干工藝;所述的烘干前準備工作,包括以下步驟:1)采用酒精噴液對智能烘干機進行清潔滅菌;2)將金銀花鮮花放在花架進行通風晾曬1小時;所述的烘干工作包括以下步驟:3)去除水分,將步驟2)所述地金銀花鮮花放在智能烘干機,在40度的溫度下進行烘干3小時;4)消毒滅菌,將去除水分的金銀花在智能烘干機中進行消毒滅菌,消毒滅菌溫度為44度,時間為1小時;5)除濕定型,將步驟4)獲得的金銀花在智能烘干機中進行除濕和定型,溫度為48度,時間2小時;6)定色,將步驟5)獲得的金銀花在智能烘干機種進行定色,溫度保持在50度至52度,時間為1小時;7)脫水,將步驟6)獲得的金銀花在智能烘干機中進行進一步脫水,溫度保持在50度至58度,時間為2小時,所得的金銀花脫水率達到70%?80%;8)進一步脫水,將步驟7)獲得的金銀花在智能烘干機中進行進一步脫水,溫度保持在58度,時間為2小時,所得的金銀花脫水率達到98%?99%;9)冷卻,將步驟8)所得的脫水金銀花放入室溫下降溫。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德文,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德文金銀花種植場,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