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吸料管通風裝置,包括吸料盤,吸料盤的側面設置有吸料口,吸料盤的頂端設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用于與吸料管連通,出料管的底端設置有通氣管,通氣管的頂端高出料池。吸料時,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吸料管通風裝置的出料管與吸料管相連,而后將吸料管伸入裝有聚苯乙烯顆粒的料池內,吸料時,聚苯乙烯顆粒從吸料盤的吸料口進入吸料盤,而后通過出料管進入吸料管,從而為后序生產工序供料,在吸料時,由于通氣管的頂端高出料池,因此,通氣管的頂端始終處于大氣中,通過通氣管將大氣與吸料盤連通,從而保持吸料管兩端的壓力差,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改善吸料管的吸料功能,使得吸料管能夠穩定持續吸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保溫墻板制造
,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吸料管通風裝置。
技術介紹
進年來,由于國家政策、構件制作、設計研發等方面的有利因素,我國的結構復合住宅建筑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國家大力倡導節能環保的前提下,對現在的墻體材料的保溫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技術中,保溫墻板的保溫層一般采用聚苯乙烯顆粒制成。生產現場中,顆粒狀聚苯乙烯置于料池中,采用吸料管將位于料池中的聚苯乙烯顆粒吸出,送往生產工序中。由于聚苯乙烯顆粒質量輕、顆粒小,吸料管如果太深入會由于不透氣無法吸料,導致后序生產工序供料不足;吸料管置于聚苯乙烯顆粒表面,則將表面料吸完后吸料管吸不到料,需要重新調整吸料管的位置,一旦不及時調整,也將導致后序生產工序供料不足。因此,如何改善吸料管的吸料功能,使得吸料管能夠穩定持續吸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吸料管通風裝置,能夠改善吸料管的吸料功能,使得吸料管能夠穩定持續吸料。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吸料管通風裝置,包括吸料盤,所述吸料盤的側面設置有吸料口,所述吸料盤的頂端設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用于與吸料管連通;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設置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的頂端高出料池。優選地,所述吸料盤側面的吸料口為三個,三個所述吸料口沿所述吸料盤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優選地,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吸料盤底端的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撐所述吸料盤。優選地,所述通氣管為兩個,相對設置在所述出料管的底端。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提供的吸料管通風裝置,包括吸料盤,吸料盤的側面設置有吸料口,吸料盤的頂端設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用于與吸料管連通,出料管的底端設置有通氣管,通氣管的頂端高出料池。吸料時,將本技術提供的吸料管通風裝置的出料管與吸料管相連,而后將吸料管伸入裝有聚苯乙烯顆粒的料池內,吸料時,聚苯乙烯顆粒從吸料盤的吸料口進入吸料盤,而后通過出料管進入吸料管,從而為后序生產工序供料,在吸料時,由于通氣管的頂端高出料池,因此,通氣管的頂端始終處于大氣中,通過通氣管將大氣與吸料盤連通,從而保持吸料管兩端的壓力差,因此本技術能夠改善吸料管的吸料功能,使得吸料管能夠穩定持續吸料。【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吸料管通風裝置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吸料管通風裝置的吸料盤的結構示意圖。上圖中附圖標記和部件名稱的對應關系為:I吸料盤;11吸料口 ;12出料管;2吸料管;3通氣管;4支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技術吸料管通風裝置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吸料管通風裝置的吸料盤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中的吸料盤為圖2中A-A的剖視圖。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提供的吸料管通風裝置,包括吸料盤,吸料盤的側面設置有吸料口,吸料盤的頂端設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用于與吸料管連通,出料管的底端設置有通氣管,通氣管的頂端高出料池。吸料時,將本技術提供的吸料管通風裝置的出料管與吸料管相連,而后將吸料管伸入裝有聚苯乙烯顆粒的料池內,吸料時,聚苯乙烯顆粒從吸料盤的吸料口進入吸料盤,而后通過出料管進入吸料管,從而為后序生產工序供料,在吸料時,由于通氣管的頂端高出料池,因此,通氣管的頂端始終處于大氣中,通過通氣管將大氣與吸料盤連通,從而保持吸料管兩端的壓力差,因此本技術能夠改善吸料管的吸料功能,使得吸料管能夠穩定持續吸料。在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中,吸料盤側面的吸料口為三個,且三個吸料口沿吸料盤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當然吸料口的數量并不局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中還包括設置在吸料盤底端的支架,支架用于支撐吸料盤。進一步地,通風管的數量也不局限,可以為兩個,相對設置在出料管的底端,能夠進一步保證吸料盤內部與大氣連通,使得吸料管能夠穩定持續吸料。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技術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技術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主權項】1.一種吸料管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料盤(I),所述吸料盤(I)的側面設置有吸料口(11),所述吸料盤(I)的頂端設置有出料管(12),所述出料管(12)用于與吸料管(2)連通;所述出料管(12)的底端設置有通氣管(3),所述通氣管(3)的頂端高出料池。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料管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盤(I)側面的吸料口(11)為三個,三個所述吸料口( 11)沿所述吸料盤(I)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料管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吸料盤(I)底端的支架(4 ),所述支架(4 )用于支撐所述吸料盤(I)。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料管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氣管(3)為兩個,相對設置在所述出料管(12)的底端。【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吸料管通風裝置,包括吸料盤,吸料盤的側面設置有吸料口,吸料盤的頂端設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用于與吸料管連通,出料管的底端設置有通氣管,通氣管的頂端高出料池。吸料時,將本技術提供的吸料管通風裝置的出料管與吸料管相連,而后將吸料管伸入裝有聚苯乙烯顆粒的料池內,吸料時,聚苯乙烯顆粒從吸料盤的吸料口進入吸料盤,而后通過出料管進入吸料管,從而為后序生產工序供料,在吸料時,由于通氣管的頂端高出料池,因此,通氣管的頂端始終處于大氣中,通過通氣管將大氣與吸料盤連通,從而保持吸料管兩端的壓力差,因此本技術能夠改善吸料管的吸料功能,使得吸料管能夠穩定持續吸料。【IPC分類】B65G53-34【公開號】CN204607059【申請號】CN201520144167【專利技術人】陳亦仁, 魏宏偉, 馬風海 【申請人】河北昶乾建材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9月2日【申請日】2015年3月15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吸料管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料盤(1),所述吸料盤(1)的側面設置有吸料口(11),所述吸料盤(1)的頂端設置有出料管(12),所述出料管(12)用于與吸料管(2)連通;所述出料管(12)的底端設置有通氣管(3),所述通氣管(3)的頂端高出料池。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亦仁,魏宏偉,馬風海,
申請(專利權)人:河北昶乾建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