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調流量式閥門,包括閥體和閥芯,所述閥體內開設有圓柱形空腔,所述閥芯為圓柱形,閥芯與圓柱形空腔內壁間隙配合,所述閥芯上下兩端設有轉動軸與閥體轉動連接,在閥體側壁上開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閥體同一側且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的連線與閥芯的軸線互相平行,在閥芯外壁上以閥芯的軸線為中心周向開設有若干連接管道,連接管道連通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連接管道包括兩個球狀凹槽和一個連通兩個球狀凹槽的直線溝槽,本裝置通過在閥芯上開設有若干連接管道實現(xiàn)裝置對流量的控制,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并且在閥體內設置緊急密封裝置,在閥體需要進行維修時對管道進行封閉,提高裝置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閥門領域,具體是一種可調流量式閥門。
技術介紹
閥門是流體管路的重要的控制裝置,其基本功能功是接通或切斷管路介質的流通,調節(jié)介質的流向、壓力和流量,保護管路和設備的正常運行。傳統(tǒng)的閥門多為球閥,閥門的開閉時的流量改變量也比較小,同時傳統(tǒng)的閥門在膠圈損壞后,很容易發(fā)生泄漏情況,并且在閥門損壞進行維修時必須切斷總閥門,使得維修極為不便。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流量式閥門,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調流量式閥門,包括閥體和閥芯,所述閥體內開設有圓柱形空腔,所述閥芯為圓柱形,閥芯與圓柱形空腔內壁間隙配合,所述閥芯上下兩端設有轉動軸與閥體轉動連接,在閥體側壁上開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閥體同一側且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的連線與閥芯的軸線互相平行,在閥芯外壁上以閥芯的軸線為中心周向開設有若干連接管道,連接管道連通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連接管道包括兩個球狀凹槽和一個連通兩個球狀凹槽的直線溝槽,兩個球狀凹槽位于閥芯表面、對應于進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所述閥體內還設置有緊急封閉裝置,所述緊急封閉裝置包括推動桿、聯(lián)動桿、轉動桿和堵塞閥,在閥體內開設有軸線為弧形的溝槽,所述溝槽位于進水口和閥體連接處,所述推動桿、聯(lián)動桿和轉動桿均位于所述溝槽內,聯(lián)動桿連接在推動桿下方并豎向設置,所述轉動桿一端與聯(lián)動桿下端轉動連接,在轉動桿另一端安裝有堵塞閥。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球狀凹槽的開口大小與進水口、出水口的管口大小相匹配。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連接管道的數(shù)量為四個,四個連接管道上的直線溝槽的寬度均不相同且依次減小。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通過在閥芯上開設有若干連接管道實現(xiàn)裝置對流量的控制,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并且在閥體內設置緊急密封裝置,在閥體需要進行維修時對管道進行封閉,提高裝置的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閥體,2-進水口,3-出水口,4-閥芯,5-直線溝槽,6-球狀凹槽,7_轉動軸,8-推動桿,9-聯(lián)動桿,10-轉動桿,11-堵塞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一種可調流量式閥門,包括閥體I和閥芯4,所述閥體I內開設有圓柱形空腔,所述閥芯4為圓柱形,閥芯4與圓柱形空腔內壁間隙配合,所述閥芯4上下兩端設有轉動軸7與閥體I轉動連接,在閥體I側壁上開設有進水口 2和出水口 3,所述進水口 2和出水口 3位于閥體I同一側且進水口 2與出水口 3之間的連線與閥芯3的軸線互相平行,在閥芯3外壁上以閥芯3的軸線為中心周向開設有若干連接管道,連接管道連通進水口 2和出水口 3,所述連接管道包括兩個球狀凹槽6和一個連通兩個球狀凹槽6的直線溝槽5,兩個球狀凹槽6位于閥芯4表面、對應于進水口 2和出水口 3的位置,且球狀凹槽6的開口大小與進水口 2、出水口 3的管口大小相匹配;所述連接管道的數(shù)量為四個,四個連接管道上的直線溝槽5的寬度均不相同且依次減小,使用時,通過轉動閥芯3使得進水口 2和出水口 3與不同寬度的直線溝槽5連接,實現(xiàn)裝置對流量的控制,結構簡單,易于操作;所述閥體I內還設置有緊急封閉裝置,所述緊急封閉裝置包括推動桿8、聯(lián)動桿9、轉動桿10和堵塞閥11,在閥體I內開設有軸線為弧形的溝槽,所述溝槽位于進水口 2和閥體I連接處,所述推動桿8、聯(lián)動桿9和轉動桿10均位于所述溝槽內,聯(lián)動桿9連接在推動桿8下方并豎向設置,所述轉動桿10 —端與聯(lián)動桿9下端轉動連接,在轉動桿10另一端安裝有堵塞閥11,堵塞閥11通過一個設置在進水管2管壁上的溝槽進行導向,使用時,得推動桿8驅動轉動桿10使得堵塞閥11向上移動,堵塞進水口 2,在閥體I需要進行維修時對管道進行封閉,提高裝置的實用性。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是:本裝置通過在閥芯3上開設有若干連接管道實現(xiàn)裝置對流量的控制,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并且在閥體I內設置緊急密封裝置,在閥體I需要進行維修時對管道進行封閉,提高裝置的實用性。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專利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專利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專利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主權項】1.一種可調流量式閥門,包括閥體和閥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內開設有圓柱形空腔,所述閥芯為圓柱形,閥芯與圓柱形空腔內壁間隙配合,所述閥芯上下兩端設有轉動軸與閥體轉動連接,在閥體側壁上開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閥體同一側且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的連線與閥芯的軸線互相平行,在閥芯外壁上以閥芯的軸線為中心周向開設有若干連接管道,連接管道連通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連接管道包括兩個球狀凹槽和一個連通兩個球狀凹槽的直線溝槽,兩個球狀凹槽位于閥芯表面、對應于進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所述閥體內還設置有緊急封閉裝置,所述緊急封閉裝置包括推動桿、聯(lián)動桿、轉動桿和堵塞閥,在閥體內開設有軸線為弧形的溝槽,所述溝槽位于進水口和閥體連接處,所述推動桿、聯(lián)動桿和轉動桿均位于所述溝槽內,聯(lián)動桿連接在推動桿下方并豎向設置,所述轉動桿一端與聯(lián)動桿下端轉動連接,在轉動桿另一端安裝有堵塞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流量式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狀凹槽的開口大小與進水口、出水口的管口大小相匹配。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流量式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道的數(shù)量為四個,四個連接管道上的直線溝槽的寬度均不相同且依次減小。【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調流量式閥門,包括閥體和閥芯,所述閥體內開設有圓柱形空腔,所述閥芯為圓柱形,閥芯與圓柱形空腔內壁間隙配合,所述閥芯上下兩端設有轉動軸與閥體轉動連接,在閥體側壁上開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閥體同一側且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的連線與閥芯的軸線互相平行,在閥芯外壁上以閥芯的軸線為中心周向開設有若干連接管道,連接管道連通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連接管道包括兩個球狀凹槽和一個連通兩個球狀凹槽的直線溝槽,本裝置通過在閥芯上開設有若干連接管道實現(xiàn)裝置對流量的控制,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并且在閥體內設置緊急密封裝置,在閥體需要進行維修時對管道進行封閉,提高裝置的實用性。【IPC分類】F16K1/36, F16K1/00, F16K43/00, F16K1/32【公開號】CN104913069【申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流量式閥門,包括閥體和閥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內開設有圓柱形空腔,所述閥芯為圓柱形,閥芯與圓柱形空腔內壁間隙配合,所述閥芯上下兩端設有轉動軸與閥體轉動連接,在閥體側壁上開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閥體同一側且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的連線與閥芯的軸線互相平行,在閥芯外壁上以閥芯的軸線為中心周向開設有若干連接管道,連接管道連通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連接管道包括兩個球狀凹槽和一個連通兩個球狀凹槽的直線溝槽,兩個球狀凹槽位于閥芯表面、對應于進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所述閥體內還設置有緊急封閉裝置,所述緊急封閉裝置包括推動桿、聯(lián)動桿、轉動桿和堵塞閥,在閥體內開設有軸線為弧形的溝槽,所述溝槽位于進水口和閥體連接處,所述推動桿、聯(lián)動桿和轉動桿均位于所述溝槽內,聯(lián)動桿連接在推動桿下方并豎向設置,所述轉動桿一端與聯(lián)動桿下端轉動連接,在轉動桿另一端安裝有堵塞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華良,
申請(專利權)人:李華良,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