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回轉窯測溫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電機驅動式回轉窯直接測溫裝置,包括直線電機、熱電偶和設置在所述熱電偶外側的套筒管;所述直線電機連接所述套筒管的第一端,所述套筒管的第二端伸入回轉窯側壁上開設的測溫通孔內;所述熱電偶與所述回轉窯固定連接,所述套筒管的第二端端面為開面,使得所述套筒管在所述直線電機的帶動下沿著所述測溫通孔的軸向做往復運動。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電機驅動式回轉窯用直接測溫裝置,通過直線電機驅動套筒管和熱電偶,使得回轉窯轉動過程中,套筒管以一定的周期在測溫通孔中沿回轉窯的徑向運動,從而自動對進入測溫通孔中的物料進行清除,避免了料瘤堵塞測溫通孔,從而保證熱電偶的使用壽命和測溫精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回轉窯測溫
,尤其涉及一種電機驅動式回轉窯直接測溫裝置。
技術介紹
回轉窯被廣泛應用于各大行業中,例如在建材、冶金、化工、環保等許多生產行業中,回轉窯被用來對固體物料進行機械、物理或化學處理。具體地:首先,在有色和黑色冶金中,鐵、鋁、銅、鋅、錫、鎳、鎢、鉻、銼等金屬以回轉窯為冶煉設備,對礦石、精礦、中間物等進行燒結、焙燒。其中,鋁生產中用回轉窯將氫氧化鋁焙燒成氧化鋁;煉鐵中用回轉窯生產供高爐煉鐵的球團礦;國外的SL/RN法、Krupp法用回轉窯對鐵礦石進行直接還原;氯化揮發焙燒法采用回轉窯提取錫和鉛等。此外,選礦過程中,用回轉窯對貧鐵礦進行磁化焙燒,使礦石原來的弱磁性改變為強磁性,以利于磁選。最后,化學工業中,用回轉窯生產蘇打,鍛燒磷肥、硫化鋇等。一直以來,回轉窯溫度的測量與控制都是業內人士關注的一個難題,如何能精準測量出回轉窯內的實時生產溫度,從而控制各工藝生產參數使其保持最優化狀態,直接影響著回轉窯能耗指標與產品質量指標的高低。而針對不同生產工藝中使用的回轉窯,其測溫所關注的對象也不一樣,例如垃圾焚燒窯在生產時是依靠物料內的高溫使得物料燃燒完全,從而達到焚燒的效果,所以更關注物料溫度;而氧化球團回轉窯在生產時是依靠窯內氣氛與溫度煙氣進行物料焙燒,所以更關注氣氛溫度。傳統回轉窯測溫方法分為直接測溫與間接測溫兩大類。使用回轉窯直接測溫方法時,請參見圖1:在回轉窯窯殼I和耐火內襯2對應位置上開設測溫通孔,然后通過緊固件3將熱電偶4安裝于測溫通孔外,將熱電偶4的偶頭伸入測溫通孔內且與窯內壁保持較小距離。在生產時,回轉窯內的高溫煙氣進入測溫通孔內,高溫煙氣被熱電偶4感應捕捉,進而測量出回轉窯內部的溫度值并傳送至中控室指導生產。回轉窯直接測溫方法存在的缺點是:測溫通孔內很容易進入高溫粉狀物料,半熔融狀態的物料極易粘附,一旦進入孔內將很難倒出,日積月累就會形成料瘤堵塞測溫通孔,從而大幅降低測溫精度。而如果采取將熱電偶4伸入回轉窯內部的方式,則用不了多久伸出部分的熱電偶4就會被物料磨損,喪失測溫能力。使用回轉窯間接測溫方法時,請參見圖2和圖3:熱電偶4的偶頭無需伸入回轉窯內與高溫煙氣直接接觸,只需通過掃描儀支撐腳架6固定紅外線掃描儀5的方法,或是熱電偶4埋入式方法,對生產時的回轉窯窯殼I或是耐火內襯2溫度進行測量,將測量值輸入系統設定好的熱工計算模型內,推算出回轉窯內部溫度從而指導生產。回轉窯間接測溫方法存在的缺點是:測量精度差、反應速度慢,難以滿足工藝要求,且易受結圈或內襯剝落的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防止料瘤堵塞測溫通孔、熱電偶使用壽命長、測溫精度高且反應速度快的回轉窯用直接測溫裝置,其不受結圈或內襯剝落的影響。(二)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機驅動式回轉窯直接測溫裝置,包括直線電機、熱電偶和設置在所述熱電偶外側的套筒管;所述直線電機連接所述套筒管的第一端,所述套筒管的第二端伸入回轉窯側壁上開設的測溫通孔內;所述熱電偶與所述回轉窯固定連接,所述套筒管的第二端端面為開面,所述套筒管在所述直線電機的帶動下沿著所述測溫通孔的軸向做往復運動。優選地,所述熱電偶與所述回轉窯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所述緊固件穿過所述套筒管上開設的長孔槽后,其兩端分別連接熱電偶和回轉窯;所述長孔槽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套筒管的軸線平行。優選地,所述直線電機通過驅動塊與所述熱電偶連接;所述驅動塊位于所述直線電機與所述熱電偶之間,且所述驅動塊與所述熱電偶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套筒管與所述驅動塊和/或熱電偶連接。優選地,還包括用于監測所述回轉窯轉動角度的回轉窯轉動定位單元。優選地,所述回轉窯轉動定位單元包括限位開關、觸碰板和無線傳輸芯片;所述限位開關固定在所述回轉窯側壁上并隨所述回轉窯一起轉動,所述觸碰板位置固定;所述回轉窯每轉動一周所述限位開關與所述觸碰板接觸一次,并通過所述限位開關將接觸信號發送給所述無線傳輸芯片,所述無線傳輸芯片通過回轉窯用PLC信號箱將所述接觸信號發送給中控室。優選地,所述直線電機包括與所述PLC信號箱連接的無線信號接收芯片;中控室通過所述PLC信號箱以及無線信號接收芯片控制所述直線電機運動與所述回轉窯轉動之間的同步,使得所述測溫通孔由最高點朝最低點位置運動過程中所述套筒管朝遠離回轉窯窯心的方向運動,由最低點朝最高點運動過程中所述套筒管朝靠近回轉窯窯心的方向運動。優選地,所述直線電機通過多根分布在所述測溫通孔周圍的承力桿固定在回轉窯側壁上。優選地,所述套筒管與所述熱電偶同軸設置。優選地,所述熱電偶的第一端與所述驅動塊對應于回轉窯的側壁中心位置連接。(三)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本專利技術的電機驅動式回轉窯用直接測溫裝置,通過直線電機驅動套筒管和熱電偶,使得回轉窯轉動過程中,套筒管以一定的周期在測溫通孔中沿回轉窯的徑向運動,從而自動對進入測溫通孔中的物料進行清除,避免了料瘤堵塞測溫通孔,從而保證熱電偶的使用壽命和測溫精度。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中,通過設置監測所述回轉窯轉動角度的回轉窯轉動定位單元,從而可以將測得的回轉窯溫度數據完美區分成氣氛溫度數據與物料溫度數據。【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現有技術的回轉窯用直接測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的回轉窯用紅外線間接測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現有技術的回轉窯熱電偶埋入式間接測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電機驅動式回轉窯直接測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A處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中B-B處的剖視示意圖;圖7是圖5中C-C處的剖視示意圖;圖中:1、回轉窖窖殼;2、耐火內襯;3、緊固件;4、熱電偶;5、紅外線掃描儀;6、掃描儀支撐腳架;7、套筒管;8、限位開關;9、觸碰板;10、承力桿;11、驅動塊;12、直線電機;13、PLC信號箱。【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本實施例的電機驅動式回轉窯直接測溫裝置,請參見圖4,包括直線電機12、熱電偶4和設置在所述熱電偶4外側的套筒管7。所述直線電機12連接所述套筒管7的第一端,所述套筒管7的第二端伸入回轉窯側壁上開設的測溫通孔內;所述套筒管7在所述直線電機12的帶動下沿著所述測溫通孔的軸向做往復運動,從而套筒管7自動對進入測溫通孔中的物料進行清除,避免了料瘤堵塞測溫通孔,從而保證熱電偶4的使用壽命和測溫精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機驅動式回轉窯直接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線電機、熱電偶和設置在所述熱電偶外側的套筒管;所述直線電機連接所述套筒管的第一端,所述套筒管的第二端伸入回轉窯側壁上開設的測溫通孔內;所述熱電偶與所述回轉窯固定連接,所述套筒管的第二端端面為開面,所述套筒管在所述直線電機的帶動下沿著所述測溫通孔的軸向做往復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浩宇,孫英,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