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一種大斜度注水井毛細管液壓增力投撈器,包括打撈主體、液力助推機構、液力增力機構、安裝在打撈主體下端的撈爪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的液力助推機構主要針對投撈儀器在斜井段下行困難而設計,利用皮碗和油管間隙過流產生的節流壓差,在斜井段給儀器提供下行動力,防止儀器中途遇阻,確保儀器下行至預定位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的液力增力機構主要針對在斜井段打撈時配水器芯子容易與工作筒發生卡死現象而設計,包括卡瓦增力機構和兩級活塞增力機構,通過增加投撈儀器在斜井段的錨定力和上行動力,確保芯子順利脫出工作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液力方式解決投撈儀器在斜井段下行困難和上行時打撈力小的難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油田大斜度注水井分層注水開發的打撈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大斜度注水井毛細管液壓增力投撈器。
技術介紹
目前油田大斜度井(井斜大于45°)分層注水工藝以偏心和空心分注為主,分層測試和調配主要采用鋼絲投撈方式實施,在大斜度分層注水井上應用時,受井斜影響,鋼絲及測調儀器下行困難,同時配水芯子上提時易于配水器工作筒遇卡,投撈成功率低,在井斜45° -60°之間,空心投撈成功率只有57%,井斜超過60°,鋼絲投撈測調無法實施。這些嚴重影響分注實施效果。雖然大斜度井可以采用油套分注和雙管注水工藝技術,但是對于油套分注管柱,套管長期承壓易受損,同時在注水狀態下面臨腐蝕結垢的威脅,而雙管注水管柱需要下入內外雙層油管,地面和井下成本較高。且以上兩種管柱都只能分注2層,當大斜度井分注2層以上時,雖然可以采用連續桿或管進行分層測調解決大斜度分注井測調中所遇到的難題,但是作業成本較高,現場操作復雜。空心分注管柱雖能解決上述問題,但其配水器芯子的投撈問題是制約大斜度井實施有效分注的瓶頸。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斜度注水井毛細管液壓增力投撈器,通過液力方式解決測調儀器在斜井段下行困難和上行時打撈力小的難題。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該大斜度注水井毛細管液壓增力投撈器包括打撈主體及安裝在打撈主體下端的撈爪,所述打撈主體的上端設置有液力助推機構,所述液力助推機構包括中心桿、楔入體、皮碗、錐體,所述中心桿外壁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楔入體、皮碗、錐體,所述中心桿和楔入體為定程滑動式連接,錐體用螺紋方式連接在中心桿下端,所述皮碗的內錐面貼合在楔入體的外錐面上,錐體上端頂在皮碗的下端,所述楔入體上端用螺紋方式連接上接頭,在上接頭內插入毛細管連通至中心桿內腔,所述中心桿和楔入體之間有孔隙形成活塞腔,中心桿作為活塞使用,在中心桿和楔入體上均開設通往活塞腔的通孔。本技術的目的還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所述打撈主體和液力助推機構之間還設置有增力機構,所述增力機構包括卡瓦增力機構和兩級活塞增力機構。所述卡瓦增力機構包括中心管、增力卡瓦、卡瓦座、外筒、推力彈簧,所述增力卡瓦設置在中心管外側,增力卡瓦的上端內錐面與錐體下端外錐面相互錐面貼合,增力卡瓦下端設置卡瓦座,所述中心管外側還設置有外筒,外筒內設置推力彈簧,推力彈簧上端頂住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開設通往卡瓦座底部的通孔,中心管上端與錐體內壁為螺紋連接。所述錐體上還開設有供增力卡瓦沿斜面移動的軌道槽。所述兩級活塞增力機構主要包括一級活塞、二級活塞,所述一級活塞上端與中心管螺紋連接,二級活塞上端與一級活塞螺紋連接,二級活塞下端與下接頭螺紋連接,下接頭通過限位塊與打撈主體連接。所述上接頭上端與毛細管之間設置壓帽,壓帽下端與上接頭之間設置用來壓實毛細管的密封件。所述打撈主體下端連接承載套,所述撈爪通過扭簧安裝在承載套上,所述承載套下端安裝有導向頭。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設計了液力助推機構,結構組成上主要包括中心桿活塞、楔入體和楔入式皮碗,通過對皮碗受力分析,設計皮碗形狀。此助推機構主要功能是利用皮碗和油管間隙過流產生的節流壓差,在斜井段給儀器提供下行動力,防止儀器中途遇阻,確保儀器下行至預定位置。為防止儀器下行過程中增力卡瓦提前撐開,設計了推力彈簧,以控制增力卡瓦的撐出時機,保證皮碗在最大撐開狀態時,增力卡瓦未撐開。為防止下行推力過大,設計了中心桿活塞,以降低下行推力。針對注水井在斜井段打撈時配水芯子容易與工作筒發生卡死現象,設計了增力卡瓦和兩級增力活塞,增加打撈儀器在斜井段的錨定力和上行動力;在毛細管泄壓時,推力彈簧對增力卡瓦提供反向推力,保證其正常收回。本技術能提高打撈儀器在大斜度井中投放到位的成功率;提高配水器芯子在斜井段的打撈成功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上段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與上段連接的下段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毛細管;2-壓帽;3-密封件;4-上接頭;5-中心桿;6_楔入體-J-皮碗;8-錐體;9_增力卡瓦;10_卡瓦座;11_中心管;12_外筒;13_推力彈簧;14_ 一級活塞;15- 二級活塞;16_下接頭;17_限位塊;18_打撈主體;19_承載套;20_扭簧;21-撈爪;22_導向頭。【具體實施方式】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及
技術實現思路
,配合【附圖說明】如下,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技術加以限制。根據圖1、圖2所示,大斜度注水井毛細管液壓增力投撈器,包括打撈主體18及安裝在打撈主體下端的撈爪21,打撈主體的上端設置有液力助推機構,所述液力助推機構包括中心桿5、楔入體6、皮碗7、錐體8,中心桿外壁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楔入體、皮碗、錐體,中心桿和楔入體為定程滑動式連接,錐體用螺紋方式連接在中心桿下端,皮碗的內錐面貼合在楔入體的外錐面上,錐體上端頂在皮碗的下端,楔入體上端用螺紋方式連接上接頭4,在上接頭內插入毛細管I連通至中心桿內腔,中心桿和楔入體之間有孔隙形成活塞腔,中心桿作為活塞使用,在中心桿5和楔入體6上均開設通往活塞腔的通孔。所述上接頭上端與毛細管之間設置壓帽2,壓帽下端與上接頭之間設置有用來壓實毛細管的密封件3。打撈主體下端連接承載套19,撈爪通過扭簧20安裝在承載套上,承載套下端安裝有導向頭22。打撈主體和液力助推機構之間還設置有增力機構,增力機構包括卡瓦增力機構和兩級活塞增力機構。卡瓦增力機構包括增力卡瓦9、卡瓦座10、中心管11、外筒12、推力彈簧13,所述增力卡瓦設置在中心管外側,增力卡瓦的上端內錐面與錐體下端外錐面相互錐面貼合,增力卡瓦下端設置卡瓦座10,所述中心管外側還設置有外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斜度注水井毛細管液壓增力投撈器,包括打撈主體及安裝在打撈主體下端的撈爪,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撈主體的上端設置有液力助推機構,所述液力助推機構包括中心桿、楔入體、皮碗、錐體,所述中心桿外壁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楔入體、皮碗、錐體,所述中心桿和楔入體為定程滑動式連接,錐體用螺紋方式連接在中心桿下端,所述皮碗的內錐面貼合在楔入體的外錐面上,錐體上端頂在皮碗的下端,所述楔入體上端用螺紋方式連接上接頭,在上接頭內插入毛細管連通至中心桿內腔,所述中心桿和楔入體之間有孔隙形成活塞腔,中心桿作為活塞使用,在中心桿和楔入體上均開設通往活塞腔的通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高峰,李常友,孫金峰,張衛衛,李永康,宋清新,肖虎,馬艷潔,王寧,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