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混凝土基礎與地下管樁錨固施工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地下管樁錨固施工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混凝土基礎與地下管樁錨固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廣東湛江東海島上臺風頻繁,且臺風等級強勁,因此島上廠房的抗風要求高。為了增大廠房柱的抗拔能力,設計將混凝土基礎鋼筋與地下的承重管樁進行錨固,錨固深度加長達到3米(設備混凝土基礎也同樣)。設備混凝土基礎與柱基的樁頂標高在-3~-7米左右,在送樁和基坑開挖過程中,有部分管樁孔內灌滿了泥土和水,下錨固筋之前必須將3米深度內的含水稀泥掏干凈,然后放置鋼筋籠,鋼筋籠長4米,重約200kg,深入樁孔下面3米,上部1米與承臺鋼筋錨固成一體。但已知的手掏管樁孔內的泥土和水方法欠妥,費時費力,再者人工將200kg左右的鋼筋籠下放到基坑亦極費勁。因此已知的混凝土基礎與地下管樁錨固施工方法存在著上述種種不便和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用掏泥器掏挖泥土的混凝土基礎與地下管樁錨固施工方法。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用鋼管下放鋼筋籠到基坑的混凝土基礎與地下管樁錨固施工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混凝土基礎與地下管樁錨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制作掏泥器制作二塊半徑小于管樁孔半徑的半圓形鋼板,且使其水平面相錯33-40°,固焊在掏泥桿一端組成螺旋型葉片,掏泥桿的另一端垂直焊接一短橫桿作操作手柄,用同樣方法制作三個掏泥器,使其掏泥桿的長度分別為2米,3米和3.5米;b、掏泥先舀出管樁孔中的積水,將掏泥器放入管樁孔中,由二操作人員一起把持掏泥器的操作手柄,一邊往下施加壓力一邊旋轉掏泥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凝土基礎與地下管樁錨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制作掏泥器制作二塊半徑小于管樁孔半徑的半圓形鋼板,且使其水平面相錯33?40°,固焊在掏泥桿一端組成螺旋型葉片,掏泥桿的另一端垂直焊接一短橫桿作操作手柄,用同樣方法制作三個掏泥器,使其掏泥桿的長度分別為2米,3米和3.5米;b、掏泥先舀出管樁孔中的積水,將掏泥器放入管樁孔中,由二操作人員一起把持掏泥器的操作手柄,一邊往下施加壓力一邊旋轉掏泥器,掏泥器葉片螺旋式下降時,稀泥便被帶上掏泥器葉片,待葉片上積滿了泥,二操作人員便抬起操作手柄將泥掏出,重復進行這一操作,掏泥操作過程中先用2米長掏泥桿的掏泥器掏至深度達1.5米的泥,然后繼續用3米長掏泥桿的掏泥器掏至2.5米,最后用3.5米長掏泥桿的掏泥器掏至3米深度時結束;c、制作鋼筋籠按照設計圖紙制作一般鋼筋籠,在鋼筋籠的達到3米深度的位置焊接2根定位桿,以便鋼筋籠插入樁孔深度3米時,定位桿支撐在樁頂端面;d、鋼筋籠下放到基坑鋼筋籠制作好后在鋼筋籠兩端各套1根繩索,在基坑坡道上擺放2根鋼管,二操作人員合力將鋼筋籠抬至2根鋼管上,各人拉住一根繩頭,讓鋼筋籠在鋼管上慢慢下滑至基坑內;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凝土基礎與地下管樁錨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制作掏泥器制作二塊半徑小于管樁孔半徑的半圓形鋼板,且使其水平面相錯33-40°,固焊在掏泥桿一端組成螺旋型葉片,掏泥桿的另一端垂直焊接一短橫桿作操作手柄,用同樣方法制作三個掏泥器,使其掏泥桿的長度分別為2米,3米和3.5米;b、掏泥先舀出管樁孔中的積水,將掏泥器放入管樁孔中,由二操作人員一起把持掏泥器的操作手柄,一邊往下施加壓力一邊旋轉掏泥器,掏泥器葉片螺旋式下降時,稀泥便被帶上掏泥器葉片,待葉片上積滿了泥,二操作人員便抬起操作手柄將泥掏出,重復進行這一操作,掏泥操作過程中先用2米長掏泥桿的掏泥器掏至深度達1.5米的泥,然后繼續用3米長掏泥桿的掏泥器掏至2.5米,最后用3.5米長掏泥桿的掏泥器掏至3米深度時結束;c、制作鋼筋籠按照設計圖紙制作一般鋼筋籠,在鋼筋籠的達到3米深度的位置焊接2根定位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淼,楊映典,郭明紅,王超,劉橋,朱庭貴,
申請(專利權)人: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