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機械加工設備,具體提供了一種數控滾齒機,包括床身、大立柱、小立柱和工作臺,所述大立柱上滑動設置有刀架,小立柱上設置有機械手,所述床身內設置有漏斗狀排屑槽,漏斗狀排屑槽的下方設置排屑空間,還包括防護板,所述防護板包括上護板、下護板以及設置在上護板與下護板之間的多個移動護板,所述上護板上端固定在刀架底部,下護板底端固定在床身上;所述排屑空間內設置有螺旋排屑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這種數控滾齒機,結構緊湊,排屑速度快,排屑效果好,保證了機床的穩定性,刀架下方設有可伸縮的一體式防護板,不容易損壞,體積較小,壽命長;滾齒機的加工精度高,效率快,安全性能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機械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數控滾齒機。
技術介紹
滾齒機是齒輪加工機床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機床,在滾齒機上可切削直齒、斜齒圓筒齒輪,還可加工蝸輪、鏈輪等,滾刀按展成法加工直齒、斜齒和人字齒圓筒齒輪以及蝸輪的齒輪加工機床,這種機床使用特制的滾刀時也能加工花鍵和鏈輪等各種特殊齒形的工件。現有的滾齒機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汽車、拖拉機、機床、工程機械、礦山機械、冶金機械、石油、儀表、飛機航天器等各種機械制造業中,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于滾齒機的作業效率和穩定性的多元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現有的數控滾齒機也存在著顯著不足。傳統的滾齒機切削加工時,通常在切削加工區設置皮老虎防護板,避免飛濺的鐵肩造成安全隱患,但是皮老虎防護板,體積大,使用不便,壽命短;液壓油箱外置于床身,使得液壓系統比較復雜;另外,床身內設置有類似于漏斗狀的排肩槽,經過切削后的廢鐵肩直接滑入排肩槽,再進入排肩空間,但是,當床身較長或切削速度比較快時,會出現排肩空間內切肩堆積的現象,從而導致排肩困難以及床身熱變形,影響滾齒機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易于操作、排肩速度快、壽命長、加工效率高的數控滾齒機。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數控滾齒機,包括床身、大立柱、小立柱和工作臺,所述大立柱、小立柱和工作臺位于床身上,大立柱和小立柱相對設置,工作臺位于大立柱和小立柱之間,所述大立柱上滑動設置有刀架,小立柱上設置有機械手,所述床身內設置有漏斗狀排肩槽,所述漏斗狀排肩槽位于工作臺的下方,漏斗狀排肩槽的下方設置排肩空間,還包括防護板,所述防護板包括上護板、下護板以及設置在上護板與下護板之間的多個移動護板,所述上護板上端固定在刀架底部,下護板底端固定在床身上;所述防護板為一體式伸縮結構;所述排肩空間內設置有螺旋排肩裝置,所述螺旋排肩裝置與漏斗狀排肩槽相接。防護板采用的是不銹鋼材料,不容易損壞,并且采用獨特的伸縮設計,安裝方便,延長了防護板的使用壽命。螺旋排肩裝置有利于廢肩的排放,避免廢肩堆積,提高了滾齒機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作為結構上的改進,所述螺旋排肩裝置包括旋轉軸、電機和傾斜設置的圓筒形排肩通道,所述電機通過卡盤與置于圓筒形排肩通道中的旋轉軸連接,所述旋轉軸上固定有螺旋葉片;所述圓筒形排肩通道設有內外兩層,包括外層的殼體以及內層的過濾鋼筒,所述過濾鋼筒的圓周面上開設有多個過濾孔;傾斜設置的圓筒形排肩通道的斜上端開設有進肩口,斜下端開設有排肩口,所述殼體中部的下側開設有排液口,所述進肩口與漏斗狀排肩槽的出口相接;所述電機設置在圓筒形排肩通道外且位于其斜下方。圓筒形殼體的直徑與內層圓筒形過濾鋼筒的直徑之差為8-12厘米,使得排液在殼體與過濾鋼筒之間流通。螺旋葉片旋轉時,能夠碰觸到過濾鋼筒表面,刮掉其上積存的廢肩,避免堵塞過濾鋼筒。需要說明的是,過濾鋼筒是硬度較高、表面光滑的圓筒形過濾鋼筒。作為結構上的改進,所述螺旋葉片的外側表面上設有刷毛。由于螺旋葉片在轉動過程中與過濾鋼筒相互摩擦、相互碰觸,長時間下來,過濾鋼筒與螺旋葉片都會出現磨損,影響排肩效率,在螺旋葉片的外側表面上設刷毛,使得螺旋葉片在轉動過程中不能碰觸到過濾鋼筒,螺旋葉片上的刷毛與過濾鋼筒充分接觸,刷掉其上積存的廢肩。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螺旋葉片的外側表面與過濾鋼筒之間的距離不小于10厘米,刷毛垂直安裝在螺旋葉片的外側表面,刷毛的長度不大于10厘米,能夠保證刷毛與過濾鋼筒內壁充分接觸,從而保證刷毛能完全清除過濾鋼筒以及過濾孔內的廢肩。作為結構上的改進,所述過濾鋼筒的過濾孔為圓形孔或方形孔。過濾鋼筒的過濾孔細小,能夠保證廢肩不能通過過濾鋼筒。作為結構上的改進,所述移動護板以及下護板的頂端各連接有第一折邊結構,移動護板以及上護板的底端各連接有第二折邊結構;所述第一折邊結構傾向上護板底端,所述第二折邊結構傾向下護板頂端,所述上護板、移動護板以及下護板通過第一折邊結構、第二折邊結構卡設為一體伸縮結構。作為優選,所述移動護板有三個。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折邊結構與第二折邊結構的傾角為30-60°,能夠保證第一折邊結構和第二折邊結構牢固地卡設在一起。作為結構上的改進,還包括液壓系統,所述液壓系統包括設置在床身內的電動機、液壓栗以及油槽,油槽設置在床身底部,所述油槽通過油管與液壓栗連接,電動機與液壓栗電連接。作為結構上的改進,所述小立柱為龍門結構,包括兩邊的側立柱以及與兩邊的側立柱固定連接為一體的中立柱,所述中立柱的下端設置有機械手。龍門結構便于機械手的安裝,而且方便更換工件,能有效節省空間,使整體結構更加緊湊可靠。作為結構上的改進,所述側立柱的底部開設有安裝腳,所述安裝腳有四個,分別設置在兩個側立柱的外側底角處,所述床身上與安裝腳的對應位置處設有與安裝腳配合的安裝腳座。安裝腳的設置可以有效節省床身空間,并能夠為機械手提供充足的運動空間。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這種數控滾齒機,結構緊湊,操作方便,采用螺旋排肩裝置,排肩速度快,排肩效果好,帶走了切削熱量,避免了排肩空間內廢肩累積的現象,保證了機床的穩定性,刀架下方設有可伸縮的一體式防護板,安裝方便,不容易損壞,體積較小,壽命長;滾齒機的加工精度高,效率快,安全性能好。【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中防護板的收縮狀態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中防護板的拉伸狀態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中螺旋排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中床身的剖視圖。圖6是圖1中小立柱的側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床身;2、大立柱;3、小立柱;3. 1、中立柱;3. 2、側立柱;3. 3、安裝腳;4、工作臺;5、刀架;6、機械手;7、防護板;7. 1、上防護板;7. 2、移動護板;7. 3、下防護板;7. 4、第一折邊結構;7. 5、第二折邊結構;8、電機;9、卡盤;10、旋轉軸;11、過濾鋼筒;12、殼體;13、螺旋葉片;14、進肩口 ;15、排肩口 ;16、排液口 ;17、漏斗狀排肩槽;18、排肩空間。【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控滾齒機,如圖1和5所示,包括床身1、大立柱2、小立柱3和工作臺4,所述大立柱2、小立柱3和工作臺4位于床身1上,大立柱2和小立柱3相對設置,工作臺4位于大立柱2和小立柱3之間,所述大立柱2上滑動設置有刀架5,小立柱3上設置有機械手6,所述床身1內設置有漏斗狀排肩槽17,所述漏斗狀排肩槽17位于工作臺4的下方,漏斗狀排肩槽17的下方設置排肩空間18,切削后的廢肩落入到工作臺4下方的漏斗狀排肩槽17內,再從漏斗狀排肩槽17滑入排肩空間18內。如圖2和3所示,還包括防護板7,所述防護板7包括上護板7. 1、下護板7. 3以及設置在上護板7. 1與下護板7. 3之間的多個移動護板7. 2,所述上護板7. 1上端固定在刀架5底部,下護板7. 3底端固定在床身1上;所述防護板7為一體式伸縮結構;防護板7隨著上下移動的刀架而伸縮。所述移動護板7. 2以及下護板7. 3的頂端各連接有第一折邊結構7. 4,移動護板以及上護板7. 1的底端各連接有第二折邊結構7. 5 ;所述第一折邊結構7. 4傾向上護板7. 1底端,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數控滾齒機,包括床身(1)、大立柱(2)、小立柱(3)和工作臺(4),所述大立柱(2)、小立柱(3)和工作臺(4)位于床身(1)上,大立柱(2)和小立柱(3)相對設置,工作臺(4)位于大立柱(2)和小立柱(3)之間,所述大立柱(2)上滑動設置有刀架(5),小立柱(3)上設置有機械手(6),所述床身(1)內設置有漏斗狀排屑槽(17),所述漏斗狀排屑槽(17)位于工作臺(4)的下方,漏斗狀排屑槽(17)的下方設置排屑空間(18),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護板(7),所述防護板(7)包括上護板(7.1)、下護板(7.3)以及設置在上護板(7.1)與下護板之間的多個移動護板(7.2),所述上護板(7.1)上端固定在刀架(5)底部,下護板(7.3)底端固定在床身(1)上;所述防護板(7)為一體式伸縮結構;所述排屑空間(18)內設置有螺旋排屑裝置,所述螺旋排屑裝置與漏斗狀排屑槽(17)相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顏拴歧,張瑞武,梅雪松,劉山,吳增峰,顧吉,郝思宇,黃寧玲,楊永強,牟軍錄,
申請(專利權)人:鹽城秦川華興機床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