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工業激光領域,公開了一種光纖接口的轉接頭,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光纖接口防塵密封性能差、與后端設備無法連接、出光口溫度過高的技術問題。該轉接頭包括:環形水冷結構,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內部包括一個水冷空腔,用于進行水循環;對接單元,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內部,用于連接光纖接口;鎖緊機構,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一端,用于將所述轉接頭與出光頭鎖緊;第一密封圈,設置于所述鎖緊機構內側,用于密封所述轉接頭與所述出光頭之間的接口。從而達到了提高光纖接口的使用過程中的防塵密封性能的技術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業激光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纖接口的轉接頭。
技術介紹
光纖接口是用來連接光纖線纜的物理接口,其原理是利用了光從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從而發生了全反射,其外部加強方式是采用金屬套,緊固方式為螺絲扣。D80和SMAQ作為兩種標準的光纖接口,廣泛應用于能量光纖的轉接和對外輸出。這兩種接口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巧、成本低廉等優點。但與此同時,這兩種光纖接口存在著以下技術問題:①無法防塵密封的技術問題;②無法循有效降溫的技術問題;③無法鎧裝的技術問題;④無法漏光保護的技術問題;⑤不易安裝的技術問題。使得該接口一直以來只能應用于激光器內部轉接;或作為某些小功率激光器的對外輸出口,用于如美容、醫療、光學實驗等一些環境要求較高的場景。不能作為一種工業級別的激光器對外輸出接口,直接與工業加工應用的出光頭相連接。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光纖接口的轉接頭,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光纖接口防塵密封性能差的技術問題。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光纖接口的轉接頭,包括:環形水冷結構,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內部包括一個水冷空腔,用于進行水循環;對接單元,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內部,用于連接光纖接口 ;鎖緊機構,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一端,用于將所述轉接頭與出光頭鎖緊;第一密封圈,設置于所述鎖緊機構內側,用于密封所述轉接頭與所述出光頭之間的接口。可選的,所述轉接頭與所述出光頭的接觸面為預設錐度的斜面。可選的,所述預設錐度為:45°?60°。可選的,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鎖緊環,通過絲扣固定至所述出光頭的連接口 ;壓緊臺階,用于在所述連接頭與所述出光頭連接之后,通過壓入所述鎖緊環,進而緊固所述連接頭和所述出光頭。可選的,所述轉接頭還包括:保護鏡片,設置于所述轉接頭與所述出光頭的接觸面。可選的,所述轉接頭還包括:防塵蓋,安裝于所述轉接頭的輸出端。可選的,所述轉接頭還包括:光柵結構,設置于所述對接單元內部,用于吸收有效路徑外的光束。可選的,所述轉接頭還包括:鎧甲護套連接結構,設置于所述轉接頭的輸入端,用于包覆于光纖鎧甲外面,并通過頂絲方式與所述光纖鎧甲固定。可選的,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包括:水冷外套;水冷內套,與所述對接單元相鄰并且放入所述水冷外套內,所述水冷外套與所述水冷內套之間形成所述水冷空腔;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設置于所述水冷外套兩端;第二密封圈,設置于所述水冷內套的外壁的密封槽,用于密封所述水冷內套和所述水冷外套。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如下:由于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光纖接口的轉接頭,包括:環形水冷結構,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內部包括一個水冷空腔,用于進行水循環;對接單元,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內部,用于連接光纖接口 ;鎖緊機構,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一端,用于將所述轉接頭與出光頭鎖緊;第一密封圈,設置于所述鎖緊機構內側,用于密封所述轉接頭與所述出光頭之間的接口。其中,通過第一密封圈可以有效防止工作過程中,灰塵通過轉接頭與出光頭配合的縫隙處進入出光頭內部,并且,在將轉接頭從出光頭拔出時,落在第一密封圈上表面的灰塵會隨著轉接頭的上移而跟著帶到出光頭外部,從而達到了提高光纖接口的使用過程中的防塵密封性能的技術效果;并且,通過環形水冷結構還可以在連接頭外部形成一個水冷空腔,進而能夠在連接頭外部形成循環水冷卻,進而降低連接頭以及光纖接口在使用過程中的整體溫度,從而降低光纖的過熱風險。【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光纖接口的轉接頭的結構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鎖緊機構鎖緊之前的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是實施例中鎖緊機構的結構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環形水冷結構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光纖接口的轉接頭,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光纖接口防塵密封性能差的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總體思路如下:提供了一種光纖接口的轉接頭,包括:環形水冷結構,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內部包括一個水冷空腔,用于進行水循環;對接單元,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內部,用于連接光纖接口 ;鎖緊機構,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一端,用于將所述轉接頭與出光頭鎖緊;第一密封圈,設置于所述鎖緊機構內側,用于密封所述轉接頭與所述出光頭之間的接口。其中,通過第一密封圈可以有效防止工作過程中,灰塵通過轉接頭與出光頭配合的縫隙處進入出光頭內部,并且,在將轉接頭從出光頭拔出時,落在第一密封圈上表面的灰塵會隨著轉接頭的上移而跟著帶到出光頭外部,從而達到了提高光纖接口的使用過程中的防塵密封性能的技術效果;并且,通過環形水冷結構還可以在連接頭外部形成一個水冷空腔,進而能夠在連接頭外部形成循環水冷卻,進而降低連接頭以及光纖接口在使用過程中的整體溫度,從而降低光纖的過熱風險。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通過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做詳細的說明,應當理解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具體特征是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詳細的說明,而不是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限定,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光纖接口的轉接頭,請參考圖1和圖2,具體包括:環形水冷結構4,所述環形水冷結構4內部包括一個水冷空腔,用于進行水循環;對接單元2,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4內部,用于連接光纖接口 ;鎖緊機構5,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4 一端,用于將所述轉接頭與出光頭O鎖緊;第一密封圈20,設置于所述鎖緊機構5內側,用于密封所述轉接頭與所述出光頭O之間的接口。下面將對上述結構分別進行介紹。I)環形水冷結構4該環形水冷結構4用于冷卻光路周圍機械件的發熱,使整個光路維持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例如:22°C?25°C。請參考圖3,所述環形水冷機構具體包括:水冷外套30 ;水冷內套31,與所述對接單元2相鄰并且放入所述水冷外套30內,所述水冷外套30與所述水冷內套31之間形成所述水冷空腔;進水口 32和出水口 33,分別設置于所述水冷外套30兩端;第二密封圈34,設置于所述水冷內套31的外壁的密封槽,用于密封所述水冷內套31和所述水冷外套30。在裝配時,在水冷內套31的外壁密封槽中裝入第二密封圈34,然后將水冷內套31擠壓進水冷外套30中,讓第二密封圈34在擠壓過程中形變從而達到密封的效果。接著通過水冷內套31、水冷外套30連接處的絲扣結構35將兩者連緊固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然后,通過水冷外套30和水冷內套31的配合,讓轉接頭外層形成一個可供循環水通過的環繞的水冷空腔,冷卻水從進水口 32進入水冷空腔,然后從出水口 33流出,通過冷卻水的循環進而能夠起到對光纖整體進行降溫的作用。2)對接單元2其中光纖接口上包括內部光纖1,所述內部光纖I 一端伸入所述對接單元2內部,通過所述對接單元2與所述環形水冷結構4相連,進而可以通過環形水冷結構4對內部光纖I進行冷卻,其中,內部光纖I可以通過絲扣固定于對接單元2。其中,基于光纖接口不同,則對接單元2也不同;例如:如果光纖接口為D80光纖接口,則采用D80對接單元2與光纖接口進行機械連接;如果光纖接口為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纖接口的轉接頭,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水冷結構,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內部包括一個水冷空腔,用于進行水循環;對接單元,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內部,用于連接光纖接口;鎖緊機構,設置于所述環形水冷結構一端,用于將所述轉接頭與出光頭鎖緊;第一密封圈,設置于所述鎖緊機構內側,用于密封所述轉接頭與所述出光頭之間的接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尹鋼,傅法煜,阮路,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奧森迪科智能電控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