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拋丸機,包括拋丸機箱體,所述拋丸機箱體的內側頂部設有拋丸儲存箱,拋丸儲存箱的下側導通連接有拋丸器,拋丸器的正下方設有工件安放臺,工件安放臺的外側設有拋丸收集斗,拋丸收集斗的底部導通連接有鐵屑回收管,鐵屑回收管的底端與鐵屑收集箱連接,拋丸收集斗的右側底部導通連接有U形管,U形管的另一端導通連接于拋丸輸送管上,拋丸輸送管的底部與螺旋輸送器導通連接,螺旋輸送器的右端設有拋丸提升運輸管道,拋丸提升運輸管道上從下到上依次設有干燥器和濾砂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穩定,對裝置的磨損小,各部件的工作負荷較小,使用壽命長,降低了設備維護頻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表面處理機械設備,具體是一種拋丸機。
技術介紹
拋丸機是一種將丸料高速拋射在工件表面,從而實現對工件表面進行清除氧化皮、倒鈍毛刺、消除應力、強化表面等處理的設備。但是,現有的拋丸機調節不便,無法適應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各組件磨損較大,影響裝置的壽命,工作環境中粉塵較多,影響員工的生命安全,此外,拋丸機在對工件進行加工后,表面潮濕,影響下一輪的加工作業,同時增加了拋丸器工作負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拋丸機,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種拋丸機,包括拋丸機箱體,所述拋丸機箱體的內側頂部設有拋丸儲存箱,拋丸儲存箱的下側導通連接有拋丸器,拋丸器的底部均勻設有若干拋丸頭,所述拋丸器的正下方設有工件安放臺,工件安放臺的底部中心位置設有安放臺支撐柱,安放臺支撐柱的另一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于轉盤上,轉盤的頂部設有轉動電機,轉動電機的輸出軸通過傳動裝置與安放臺支撐柱連接,所述轉盤的底部連接有提升裝置,提升裝置設于拋丸機箱體的左側底部,所述工件安放臺的外側設有拋丸收集斗,拋丸收集斗的底部導通連接有鐵肩回收管,鐵肩回收管與拋丸收集斗連接處右端向下傾斜設有拋丸篩濾網,所述鐵肩回收管的底端與鐵肩收集箱連接,鐵肩收集箱的左側設有鐵肩排出管,所述拋丸收集斗的右側底部導通連接有U形管,U形管的另一端導通連接于拋丸輸送管上,拋丸輸送管的底部與螺旋輸送器導通連接,螺旋輸送器的右端設有拋丸提升運輸管道,拋丸提升運輸管道上從下到上依次設有干燥器和濾砂器,所述拋丸提升運輸管道的另一端連接于拋丸儲存箱上,所述拋丸機箱體的頂部左側設有除塵器,除塵器上設有除塵管,除塵管的另一端導通連接于拋丸機箱體上。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件安放臺上設有夾持裝置。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提升裝置為液壓缸。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拋丸篩濾網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15?20°。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U形管的內壁為耐磨橡膠材質。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塵器為布袋式除塵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夾持裝置對工件進行夾持固定,通過轉動電機帶動安放臺支撐柱旋轉,進行工件360°無死角加工,通過提升裝置調節工件與拋丸頭的距離,以調節至理想的加工位置,通過拋丸篩濾網濾出鋼丸中的部分鐵肩至鐵肩收集箱內收集,以減緩螺旋輸送器的工作負擔,設置U型結構的U形管,減緩鋼丸的速度,以減小鋼丸對螺旋輸送器的沖擊,通過干燥器可以對鋼丸進行干燥除濕,提升鋼丸的壽命,同時降低拋丸器的工作負荷,通過濾砂器對鋼丸中的鐵肩進一步進行分離濾除,通過除塵器可以對拋丸機箱體的內部浮塵進行清理,保持工作環境整潔。【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螺旋輸送器,2-拋丸提升運輸管道,3-干燥器,4-濾砂器,5-拋丸機箱體,6-拋丸儲存箱,7-拋丸器,8-除塵器,9-除塵管,10-拋丸頭,11-拋丸收集斗,12-工件安放臺,13-拋丸篩濾網,14-鐵肩回收管,15-鐵肩收集箱,16-鐵肩排出管,17-提升裝置,18-轉動電機,19-傳動裝置,20-安放臺支撐柱,21-轉盤,22-拋丸輸送管,23-U形管。【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拋丸機,包括拋丸機箱體5,所述拋丸機箱體5的內側頂部設有拋丸儲存箱6,拋丸儲存箱6的下側導通連接有拋丸器7,拋丸器7的底部均勻設有若干拋丸頭10,所述拋丸器7的正下方設有工件安放臺12,工件安放臺12上設有夾持裝置,通過工件安放臺12固定待加工工件,工件安放臺12的底部中心位置設有安放臺支撐柱20,安放臺支撐柱20的另一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于轉盤21上,轉盤21的頂部設有轉動電機18,轉動電機18的輸出軸通過傳動裝置19與安放臺支撐柱20連接,通過轉動電機18驅動安放臺支撐柱20轉動,進而使得工件可以進行無死角加工作業,所述轉盤21的底部連接有提升裝置17,提升裝置17為液壓缸,提升裝置17設于拋丸機箱體5的左側底部,通過提升裝置17對轉盤21進行穩定提升,以調節工件安放臺12上工件與拋丸頭10的距離,達到最佳的拋丸加工位置,所述工件安放臺12的外側設有拋丸收集斗11,拋丸收集斗11的底部導通連接有鐵肩回收管14,鐵肩回收管14與拋丸收集斗11連接處右端向下傾斜設有拋丸篩濾網13,拋丸篩濾網13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15?20°,通過拋丸篩濾網13濾出鋼丸中的鐵肩,所述鐵肩回收管14的底端與鐵肩收集箱15連接,鐵肩收集箱15的左側設有鐵肩排出管16,通過鐵肩排出管16排出鐵肩收集箱15內的鐵肩,所述拋丸收集斗11的右側底部導通連接有U形管23,U形管23的內壁為耐磨橡膠材質,通過U形管23減緩鋼丸的速度,以減小鋼丸對螺旋輸送器I的沖擊,所述U形管23的另一端導通連接于拋丸輸送管22上,拋丸輸送管22的底部與螺旋輸送器I導通連接,通過螺旋輸送器I對鋼丸進行輸送,所述螺旋輸送器I的右端設有拋丸提升運輸管道2,拋丸提升運輸管道2上從下到上依次設有干燥器3和濾砂器4,通過干燥器3對鋼丸進行干燥,以提升鋼丸的拋丸效果,避免粘結,同時減輕拋丸器7的工作負擔,通過濾砂器4對回收鋼丸中的鐵肩進一步濾除,所述拋丸提升運輸管道2的另一端連接于拋丸儲存箱6上,通過拋丸儲存箱6對鋼丸進行回收,以進行循環工作,所述拋丸機箱體5的頂部左側設有除塵器8,除塵器8為布袋式除塵器,除塵器8上設有除塵管9,除塵管9的另一端導通連接于拋丸機箱體5上,通過除塵器8進行周期性動作,以對拋丸機箱體5的內部浮塵進行清理,保持工作環境整潔。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時,通過工件安放臺12進行放置待加工工件,并通過夾持裝置進行固定,控制拋丸器7動作,從拋丸頭10噴射出鋼丸進行工件表面加工處理,并通過轉動電機18帶動安放臺支撐柱20旋轉,進行工件360°無死角加工,通過提升裝置17調節工件與拋丸頭10的距離,以調節至理想的加工位置,通過拋丸篩濾網13濾出鋼丸中的部分鐵肩至鐵肩收集箱15內收集,以減緩螺旋輸送器I的工作負擔,設置U型結構的U形管23,減緩鋼丸的速度,以減小鋼丸對螺旋輸送器I的沖擊,通過干燥器3可以對鋼丸進行干燥除濕,提升鋼丸的壽命,同時降低拋丸器7的工作負擔,通過濾砂器4對鋼丸中的鐵肩進一步進行分離濾除,通過除塵器8可以對拋丸機箱體5的內部浮塵進行清理,保持工作環境整潔。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拋丸機,包括拋丸機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拋丸機箱體的內側頂部設有拋丸儲存箱,拋丸儲存箱的下側導通連接有拋丸器,拋丸器的底部均勻設有若干拋丸頭,所述拋丸器的正下方設有工件安放臺,工件安放臺的底部中心位置設有安放臺支撐柱,安放臺支撐柱的另一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于轉盤上,轉盤的頂部設有轉動電機,轉動電機的輸出軸通過傳動裝置與安放臺支撐柱連接,所述轉盤的底部連接有提升裝置,提升裝置設于拋丸機箱體的左側底部,所述工件安放臺的外側設有拋丸收集斗,拋丸收集斗的底部導通連接有鐵屑回收管,鐵屑回收管與拋丸收集斗連接處右端向下傾斜設有拋丸篩濾網,所述鐵屑回收管的底端與鐵屑收集箱連接,鐵屑收集箱的左側設有鐵屑排出管,所述拋丸收集斗的右側底部導通連接有U形管,U形管的另一端導通連接于拋丸輸送管上,拋丸輸送管的底部與螺旋輸送器導通連接,螺旋輸送器的右端設有拋丸提升運輸管道,拋丸提升運輸管道上從下到上依次設有干燥器和濾砂器,所述拋丸提升運輸管道的另一端連接于拋丸儲存箱上,所述拋丸機箱體的頂部左側設有除塵器,除塵器上設有除塵管,除塵管的另一端導通連接于拋丸機箱體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志昕,
申請(專利權)人:大豐市天曌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