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建筑模板的調節裝置,所述裝置用于拼接搭建時調節建筑模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裝置包括底座、螺栓和受力托盤,所述底座由復數個角鋼依次拼接組成,所述底座一側面與所述建筑模板的工作面處于同一平面,另一側面抵設在所述建筑模板的任一短邊連接框下方且設有復數個第二連接通孔,所述第二連接通孔下方對應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受力托盤置于所述底座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盤的上端面設有螺紋孔,所述螺栓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連接通孔和第二連接通孔并與第一螺母及所述受力托盤的螺紋孔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是能有效調平建筑模板的高度,保證墻體模板的水平度,操作方便,延長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
本技術涉及建筑模板裝配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建筑模板的調節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建筑模板進行拼裝搭建時,是先將下一層的建筑模板搭建完并澆筑水泥,待水泥凝固后再進行上一層建筑模板的拼裝搭建。而當下層水泥面澆搗得不平整(平整度一般偏差l_5cm)時,就需要對上層建筑模板自身的高度進行調節,才能使上層建筑模板可以順暢拼裝完成,不會出現連接孔位無法對齊等問題。目前,傳統建筑模板遇到下層水泥面不平整時的處理方式是:低的地方加用其它建筑模板墊高,高的地方將現有建筑模板截短補齊,這樣每當遇到下一層水泥面高低不平時,都得重新對建筑模板的尺寸進行調整,不僅過程繁瑣,耗費工時,而且也加速了建筑模板的損耗,縮短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建筑模板的調節裝置,通過螺栓、底座和受力托盤的共同配合,有效調平建筑模板的高度,即使在下層水泥面不平整的情況下上層建筑模板也能在同一高度下進行拼裝,從而保證墻體模板的水平度,操作方便,延長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壽命。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建筑模板的調節裝置,所述建筑模板四周包覆有連接框,所述連接框上分布有復數個第一連接通孔,所述裝置用于拼接搭建時調節建筑模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裝置包括底座、螺栓和受力托盤,所述底座由復數個角鋼依次拼接組成,所述底座一側面與所述建筑模板的工作面處于同一平面,另一側面抵設在所述建筑模板的任一短邊連接框下方且設有復數個第二連接通孔,所述第二連接通孔下方對應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受力托盤置于所述底座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盤的上端面設有螺紋孔,所述螺栓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連接通孔和第二連接通孔并與第一螺母及所述受力托盤的螺紋孔螺紋連接。較佳的,所述裝置還包括墊片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鎖付于所述螺栓上并與所述墊片上端面貼合,所述墊片中心設有圓孔,所述墊片置于所述第一連接通孔上方且所述圓孔與所述第一連接通孔重疊,所述螺栓穿設于所述圓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1、通過螺栓、底座和受力托盤的共同配合,能有效地調平建筑模板的高度,即使在下層水泥面不平整的情況下上層建筑模板也能在同一高度下進行拼裝,從而保證墻體模板的水平度,操作簡單方便,節約工時,延長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壽命;2、第二螺母鎖付于螺栓上并與墊片貼合,既通過墊片增大了螺栓的受力面積,又能使得建筑模板的連接框與底座連接更緊密。【【附圖說明】】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3是本技術一實施例底座結構不意圖。附圖標注100-建筑模板1-連接框11-短邊連接框12-長邊連接框13-第一連接通孔2-底座21-角鋼22-第二連接通孔23-第一螺母3-螺栓4-受力托盤 41-螺紋孔5_塾片6_第二螺母【【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所示,本技術一種建筑模板的調節裝置,所述建筑模板100四周包覆有連接框I (包括短邊連接框11和長邊連接框12,下同),所述連接框I上分布有復數個第一連接通孔13,所述裝置用于拼接搭建時調節建筑模板100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裝置包括底座2、螺栓3和受力托盤4,所述底座2由復數個角鋼21依次拼接組成,所述底座2 —側面與所述建筑模板100的工作面處于同一平面,另一側面抵設在所述建筑模板100的任一短邊連接框11下方且設有復數個第二連接通孔22,所述第二連接通孔22下方對應焊接有第一螺母23,所述受力托盤4置于所述底座2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盤4的上端面設有螺紋孔41,所述螺栓3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連接通孔13和第二連接通孔22并與第一螺母23及所述受力托盤4的螺紋孔41螺紋連接。所述裝置還包括墊片5和第二螺母6,所述第二螺母6鎖付于所述螺栓3上并與所述墊片5上端面貼合,所述墊片5中心設有圓孔(未圖示,下同),所述墊片5置于所述第一連接通孔13上方且所述圓孔與所述第一連接通孔13重疊,所述螺栓3穿設于所述圓孔。本技術,當下層水泥面澆筑不平整時,先在不平整處放置受力托盤4,其次將底座2側面的第二連接通孔22對準建筑模板100任一短邊連接框11上的第一連接通孔13 (此時底座2另一側面將與建筑模板100工作面保持同一平面,這樣調整好建筑模板100的高度進行水泥澆筑時,底座2相當于建筑模板100的一部分,保證了澆筑后的墻體平整),再在第一連接通孔13上放置墊片5且將墊片5上的圓孔與第一連接通孔13對齊,最后將螺栓3依次穿過圓孔、第一連接通孔13、第二連接通孔22與第一螺母23與受力托盤4的螺紋孔41螺紋連接,當下層水泥面略低時,則將螺栓3向下旋轉,此時由于螺栓3與第一螺母23及受力托盤4螺紋連接將會頂住受力托盤4使得建筑模板100升起,當下層水泥面略低時,則將螺栓3向上旋轉,同樣頂住受力托盤4使得建筑模板100下降,從而實現調節建筑模板100高度的目的,使建筑模板100能繼續組合裝配,保證墻體模板的水平度。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術實施的范圍,即依本技術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技術涵蓋的范圍內。【主權項】1.一種建筑模板的調節裝置,所述建筑模板四周包覆有連接框,所述連接框上分布有復數個第一連接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用于拼接搭建時調節建筑模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裝置包括底座、螺栓和受力托盤,所述底座由復數個角鋼依次拼接組成,所述底座一側面與所述建筑模板的工作面處于同一平面,另一側面抵設在所述建筑模板的任一短邊連接框下方且設有復數個第二連接通孔,所述第二連接通孔下方對應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受力托盤置于所述底座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盤的上端面設有螺紋孔,所述螺栓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連接通孔和第二連接通孔并與第一螺母及所述受力托盤的螺紋孔螺紋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模板的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墊片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鎖付于所述螺栓上并與所述墊片上端面貼合,所述墊片中心設有圓孔,所述墊片置于所述第一連接通孔上方且所述圓孔與所述第一連接通孔重疊,所述螺栓穿設于所述圓孔。【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建筑模板的調節裝置,所述裝置用于拼接搭建時調節建筑模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裝置包括底座、螺栓和受力托盤,所述底座由復數個角鋼依次拼接組成,所述底座一側面與所述建筑模板的工作面處于同一平面,另一側面抵設在所述建筑模板的任一短邊連接框下方且設有復數個第二連接通孔,所述第二連接通孔下方對應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受力托盤置于所述底座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盤的上端面設有螺紋孔,所述螺栓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連接通孔和第二連接通孔并與第一螺母及所述受力托盤的螺紋孔螺紋連接。本技術的優點是能有效調平建筑模板的高度,保證墻體模板的水平度,操作方便,延長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壽命。【IPC分類】E04G17/00【公開號】CN204876567【申請號】CN201520600612【專利技術人】楊翔 【申請人】楊翔【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申請日】2015年8月11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建筑模板的調節裝置,所述建筑模板四周包覆有連接框,所述連接框上分布有復數個第一連接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用于拼接搭建時調節建筑模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裝置包括底座、螺栓和受力托盤,所述底座由復數個角鋼依次拼接組成,所述底座一側面與所述建筑模板的工作面處于同一平面,另一側面抵設在所述建筑模板的任一短邊連接框下方且設有復數個第二連接通孔,所述第二連接通孔下方對應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受力托盤置于所述底座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盤的上端面設有螺紋孔,所述螺栓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連接通孔和第二連接通孔并與第一螺母及所述受力托盤的螺紋孔螺紋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翔,
申請(專利權)人:楊翔,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