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開合式風力發電機,包括立柱,立柱頂端設有機架,機架內部下端安裝有外轉子電機,外轉子電機的內定子一端與T型襯套連接,另一端與立柱連接;T型襯套內部設有軸承和壓縮彈簧組件;軸承上端安裝有圓柱凸輪,圓柱凸輪頂端安裝有風向標;軸向位移桿安裝于軸承上,軸向位移桿上通過搖桿安裝有8組風葉;風葉的葉片弧度小于1/4圓,8組風葉呈同一方向布置;風葉上設有十字萬向節、合頁搖桿和連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風葉結構合理,生產難度低。風葉迎風展開能夠充分利用風力資源,背分閉合能夠是使風快速通過且減少阻力,這樣能夠最大化的利用風力,使風葉轉的更快,從而發出更多的電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風力發電機,具體是一種開合式風力發電機。
技術介紹
使用風力發電機,就是源源不斷地把風能變成我們家庭使用的標準市電,其節約的程度是明顯的,一個家庭一年的用電只需20元電瓶液的代價。而現在的風力發電機比幾年前的性能有很大改進,以前只是在少數邊遠地區使用,風力發電機接一個15W的燈泡直接用電,一明一暗并會經常損壞燈泡。現有的風力發電機由于技術水平限制,存著一定的缺陷,葉片要有一定的曲線構造,小型的風機葉片較好制造實現,但大型的葉片制造就較麻煩。葉片是細長型,接觸面積較小,大型的葉片就需要較大的風速才能推動,浪費風力資源,降低了發電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開合式風力發電機,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開合式風力發電機,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頂端設有機架,機架內部下端安裝有外轉子電機,所述外轉子電機外側設有外轉子;機架通過外轉子與立柱連接;外轉子電機內部設有內定子,內定子一端與T型襯套連接,另一端與立柱連接;T型襯套內部設有軸承和壓縮彈簧組件;軸承上端安裝有圓柱凸輪,圓柱凸輪頂端安裝有風向標;圓柱凸輪頂端通過角接觸軸承與凸輪搖桿滾動連接,角接觸軸承固定在凸輪搖桿上;凸輪搖桿通過拉伸彈簧與連架桿連接,連架桿與軸向位移桿鉸接;軸向位移桿安裝于軸承上,軸向位移桿上通過搖桿安裝有8組風葉;搖桿一端與凸輪搖桿鉸接,另一端與橫向位移桿鉸接;風葉的葉片弧度小于1/4圓,8組風葉呈同一方向布置;風葉上設有十字萬向節、合頁搖桿和連桿,所述合頁搖桿與軸向位移桿鉸接,連桿一端與合頁搖桿鉸接,另一端與風葉鉸接。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風向標通過鋼絲繩與手搖曲柄連接。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風向標與圓柱凸輪的最高處或最低處呈90度裝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風葉結構合理,生產難度低。風葉迎風展開能夠充分利用風力資源,背分閉合能夠是使風快速通過且減少阻力,這樣能夠最大化的利用風力,使風葉轉的更快,從而發出更多的電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俯視圖。圖中:1-風向標,2-機架,3-十字萬向節,4-搖桿,5-風葉,6-合頁搖桿,7-連桿,8-拉伸彈簧,9-外轉子,10-立柱,11-手搖曲柄,12-圓柱凸輪,13-軸承,14-T型襯套,15-壓縮彈簧組件,16-鋼絲繩,17-內定子,18-軸向位移桿,19-凸輪搖桿,20-連架桿,21-角接觸軸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3,一種開合式風力發電機,包括立柱10,所述立柱10頂端設有機架2,機架2內部下端安裝有外轉子電機,所述外轉子電機外側設有外轉子9,外轉子9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機架2通過外轉子9與立柱10連接;外轉子電機內部設有內定子17,內定子17一端與T型襯套14連接,另一端與立柱10連接;T型襯套14內部設有軸承13和壓縮彈簧組件15,壓縮彈簧組件15為剎車儲能;軸承13上端安裝有圓柱凸輪12,圓柱凸輪12頂端安裝有風向標1;圓柱凸輪12頂端通過角接觸軸承21與凸輪搖桿19滾動連接,角接觸軸承21固定在凸輪搖桿19上;凸輪搖桿19通過拉伸彈簧8與連架桿20連接,連架桿20與軸向位移桿18鉸接;軸向位移桿18安裝于軸承13上,軸向位移桿18上通過搖桿4安裝有8組風葉5;搖桿4一端與凸輪搖桿19鉸接,另一端與橫向位移桿18鉸接;風葉5的葉片弧度小于1/4圓,8組風葉呈同一方向布置;風葉5上設有十字萬向節3、合頁搖桿6和連桿7,所述合頁搖桿6與軸向位移桿18鉸接,連桿7一端與合頁搖桿6鉸接,另一端與風葉5鉸接;十字萬向節3、搖桿4、合頁搖桿6和連桿7為風葉5的開合提供所需的運動副及支撐;橫向位移桿18為搖桿4提供運動副。進一步的,本技術所述風向標1通過鋼絲繩16與手搖曲柄11連接,起到剎車作用。進一步的,本技術所述風向標1與圓柱凸輪12的最高處或最低處呈90度裝配。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當自然風掠過本發電機時,風向標1會隨之旋轉到與風向呈180度的位置并停留,與之連接在一起的圓柱凸輪12也旋轉相同的角度,這樣不管風向如何,都能使展開的風葉5與風向成正交關系。此時,圓柱凸輪12相對來說,已經固定。于是風葉5受到風力的影響開始旋轉,通過一系列的連桿7,將上下兩片風葉5的旋轉運動轉變為軸向位移桿18的軸向移動。與軸向位移桿18連接的便是凸輪搖桿19和連架桿20,在凸輪搖桿19和連架桿20之間裝有一個拉伸彈簧8。凸輪搖桿19上的角接觸軸承21與圓柱凸輪12硬接觸,迫使凸輪搖桿19向下位移,連架桿20隨之旋轉,此時,拉伸彈簧8被拉伸,軸向位移桿18位移,由此使上下兩片風葉5展開。反之,便是風葉5閉合。這樣就可以使展開的風葉5獲得最大的動力,并使閉合的風葉5獲得最小的阻力。開合式風力發電機的剎車原理說明:風葉開合的核心在于圓柱凸輪12與拉伸彈簧8的配合,所以剎車也與之相關。在本結構中只需要將圓柱凸輪12提高便可達到剎車的目的。在T型襯套14中,裝有軸承13及壓縮彈簧組件15。壓縮彈簧組件15的目的出于對本設備的安全考慮而設定的,當鋼絲繩16拉緊時,圓柱凸輪12及風向標1下壓,風向標1兼顧限位,壓縮彈簧被壓縮并儲能,本發電機正常運行;需要剎車時,松開鋼絲繩16,壓縮彈簧儲備的能量釋放,頂起圓柱凸輪12及風向標1,此時,手搖曲柄11的限制解除,8組拉伸彈簧8回歸初始狀態,剎車達到。當鋼絲繩16意外斷裂,本發電機便處于剎車狀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開合式風力發電機,包括立柱(10),所述立柱(10)頂端設有機架(2),機架(2)內部下端安裝有外轉子電機,所述外轉子電機外側設有外轉子(9);機架(2)通過外轉子(9)與立柱(10)連接;外轉子電機內部設有內定子(17),其特征在于:內定子(17)一端與T型襯套(14)連接,另一端與立柱(10)連接;T型襯套(14)內部設有軸承(13)和壓縮彈簧組件(15);軸承(13)上端安裝有圓柱凸輪(12),圓柱凸輪(12)頂端安裝有風向標(1);圓柱凸輪(12)頂端通過角接觸軸承(21)與凸輪搖桿(19)滾動連接,角接觸軸承(21)固定在凸輪搖桿(19)上;凸輪搖桿(19)通過拉伸彈簧(8)與連架桿(20)連接,連架桿(20)與軸向位移桿(18)鉸接;軸向位移桿(18)安裝于軸承(13)上,軸向位移桿(18)上通過搖桿(4)安裝有(8)組風葉(5);搖桿(4)一端與凸輪搖桿(19)鉸接,另一端與橫向位移桿(18)鉸接;風葉(5)的葉片弧度小于1/4圓,8組風葉呈同一方向布置;風葉(5)上設有十字萬向節(3)、合頁搖桿(6)和連桿(7),所述合頁搖桿(6)與軸向位移桿(18)鉸接,連桿(7)一端與合頁搖桿(6)鉸接,另一端與風葉(5)鉸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開合式風力發電機,包括立柱(10),所述立柱(10)頂端設有機架(2),機架(2)內部下端安裝有外轉子電機,所述外轉子電機外側設有外轉子(9);機架(2)通過外轉子(9)與立柱(10)連接;外轉子電機內部設有內定子(17),其特征在于:內定子(17)一端與T型襯套(14)連接,另一端與立柱(10)連接;T型襯套(14)內部設有軸承(13)和壓縮彈簧組件(15);軸承(13)上端安裝有圓柱凸輪(12),圓柱凸輪(12)頂端安裝有風向標(1);圓柱凸輪(12)頂端通過角接觸軸承(21)與凸輪搖桿(19)滾動連接,角接觸軸承(21)固定在凸輪搖桿(19)上;凸輪搖桿(19)通過拉伸彈簧(8)與連架桿(20)連接,連架桿(20)與軸向位移桿(18)鉸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伭宏偉,
申請(專利權)人:伭宏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