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蜂窩式風力發電機,包括至少兩個葉輪、發電機,所述葉輪與發電機連接,所述發電機通過電纜輸出電網,具體地,還包括蜂窩狀載體、變速機構,所述蜂窩狀載體設有容置室,其中容置室的數量與葉輪數量對應一致,所述葉輪設于容置室內并通過轉軸固定,所述變速機構設有棘輪、傳動機構、動力輸出鏈,所述棘輪套接在轉軸上,相鄰的葉輪通過傳動機構與棘輪連接,所述動力輸出鏈內設有棘輪,與動力輸出鏈相鄰的葉輪通過傳動機構和動力輸出鏈連接,所述動力輸出鏈與發電機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占用體積小,制作成本低,發電量大,使用范圍廣的優點,符合國家提倡的新能源環保政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發電機領域,尤指一種蜂窩式風力發電機。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能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當前,我國電力的來源主要依靠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其中火力發電是通過燃燒煤產生的熱能驅動發電機轉動發電,這種類型的發電機由于需要大量燃煤,容易造成霧霾,嚴重污染大氣環境;而水力發電則是通過水的流動帶動發電機轉動發電,雖然不會產生大氣污染,但是會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需要在具有較大水位落差的水域上建壩蓄水才能實現發電,建造成本極高,占用的面積大,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破壞。隨著我國節能環保政策的推進,風能發電逐漸被人們所重視。風力發電機是利用風力帶動葉片旋轉,促使發電機發電,其不會產生污染,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建造成本低,占用體積小,對生態環境幾乎不會產生影響,因而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當前的風力發電機存在以下缺點:1.大多都采用單發電機形式,該形式的風力發電機發電量較小,效率低,無法滿足供電的要求,風能的利用率很低,需要建造多個風力發電機或設置在常年風力較大的地區才能滿足供電要求,因而增加了建造成本;2.為了提高單個風力發電機的發電量及功率,人們將風力發電機的葉輪直徑擴大,其直徑最大能夠達到40米相當于15層樓的高度,這些大型風力發電機雖然能很大程度提高發電量,但是過大的風輪直徑不僅給安裝和運輸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也對安裝風力發電機的場地有了一定的約束,且制造的成本高,不利于大規模的推廣引用。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制作成本低,發電量大,使用范圍廣,占用體積小的蜂窩式風力發電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蜂窩式風力發電機,包括至少兩個葉輪、發電機,所述葉輪與發電機連接,所述發電機通過電纜輸出電網,具體地,還包括蜂窩狀載體、變速機構,所述蜂窩狀載體設有容置室,其中容置室的數量與葉輪數量對應一致,所述葉輪設于容置室內并通過轉軸固定,所述變速機構設有棘輪、傳動機構、動力輸出鏈,所述棘輪套接在轉軸上,相鄰的葉輪通過傳動機構與棘輪連接,所述動力輸出鏈內設有棘輪,與動力輸出鏈相鄰的葉輪通過傳動機構和動力輸出鏈連接,所述動力輸出鏈與發電機連接。具體地,所述傳動機構為鏈條,相鄰的葉輪通過鏈條套接在棘輪上連接,與動力輸出鏈相鄰的葉輪通過鏈條套接在棘輪上與動力輸出鏈連接。具體地,所述傳動機構為皮帶,相鄰的葉輪通過皮帶套接在棘輪上連接,與動力輸出鏈相鄰的葉輪通過皮帶套接在棘輪上與動力輸出鏈連接。具體地,所述傳動機構為齒輪,相鄰的葉輪通過齒輪與棘輪嚙合連接,與動力輸出鏈相鄰的葉輪通過齒輪和棘輪嚙合與動力輸出鏈連接。具體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齒輪和傳動軸,其中所述齒輪連接在傳動軸的兩端,傳動軸兩端的齒輪分別與相鄰葉輪的棘輪齒輪嗤合,傳動軸兩端的齒輪分別與動力輸出鏈的棘輪以及與動力輸出鏈相鄰的葉輪的棘輪嚙合。具體地,所述葉輪的直徑相等。具體地,所述葉輪的直徑不相等。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專利技術通過設置蜂窩狀載體,將多個直徑相等或不相等的葉輪像蜂窩一樣設置安裝在蜂窩狀載體上,再將相鄰的葉輪通過變速機構與發電機連接,及相鄰的葉輪間通過棘輪和傳動機構連接,各葉輪的動力疊加到動力輸出鏈上,由動力輸出鏈將動力傳到發電機上,可實現微風發電,對風速的適應性強,適用范圍廣,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充分滿足我國能源新規劃中對于“分布式電站”的要求。2.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制造難度小,組裝建設方便,且采用葉輪動力疊加的方式輸出,通過多個體積小的葉輪即可實現高發電量,不需制作體積巨大的葉輪,克服了目前風力發電單機容量擴大難的瓶頸,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3.本專利技術以同樣規格尺寸的葉輪生產加工,省去了開發一電站一設計,一機組一設計,一機組一加工規范等繁瑣問題,適合規模加工生產,從而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專利技術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專利技術容置室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系統框圖。附圖標號說明:1_葉輪;11_轉軸;2_蜂窩狀載體;21_容置室;3-棘輪;4_傳動機構;5_動力輸出鏈。【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4所示,本專利技術關于一種蜂窩式風力發電機,包括至少兩個葉輪1、發電機,所述葉輪I與發電機連接,所述發電機通過電纜輸出電網,具體地,還包括蜂窩狀載體2、變速機構,所述蜂窩狀載體2設有容置室21,其中容置室21的數量與葉輪I數量對應一致,所述葉輪I設于容置室21內并通過轉軸11固定,所述變速機構設有棘輪3、傳動機構4、動力輸出鏈5,所述棘輪3套接在轉軸11上,相鄰的葉輪I通過傳動機構4與棘輪3連接,所述動力輸出鏈5內設有棘輪3,與動力輸出鏈5相鄰的葉輪I通過傳動機構4和動力輸出鏈5連接,所述動力輸出鏈5與發電機連接。相較于現有的技術,本專利技術通過把多個葉輪I像蜂窩布置一樣安裝在蜂窩狀載體2上,在將葉輪I的動力通過變速機構中的棘輪3和傳動機構4疊加,將疊加的動力傳至動力輸出鏈5,再由動力輸出鏈5把動力傳至發電機發出電能,因此可在風力較弱的地區實現較大的發電量,提高發電率,不必考慮建造風力發電站當地風力資源大小的問題,適用范圍廣,可以充分滿足我國能源新規劃中對于“分布式電站”的要求;由于發電的動力是由多個葉輪I的動力疊加而成,因此可避免為增加發電量而制作體積巨大的葉輪1,克服了目前風力發電機單機容量擴大難的瓶頸且能夠大大降低制作、運輸、安裝的難度及成本,結構簡單,占用體積小。具體地,所述傳動機構4為鏈條,相鄰的葉輪I通過鏈條套接在棘輪3上連接,與動力輸出鏈5相鄰的葉輪I通過鏈條套接在棘輪3上與動力輸出鏈5連接。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蜂窩式風力發電機,包括至少兩個葉輪、發電機,所述葉輪與發電機連接,所述發電機通過電纜送到電網,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蜂窩狀載體、變速機構,所述蜂窩狀載體設有容置室,其中容置室的數量與葉輪數量對應一致,所述葉輪設于容置室內并通過轉軸固定,所述變速機構設有棘輪、傳動機構、動力輸出鏈,所述棘輪套接在轉軸上,相鄰的葉輪通過傳動機構與棘輪連接,所述動力輸出鏈內設有棘輪,與動力輸出鏈相鄰的葉輪通過傳動機構和動力輸出鏈連接,所述動力輸出鏈與發電機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耿天侃,
申請(專利權)人:耿天侃,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甘肅;6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