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外墻施工用外側大模板托架,它包括架體、“3”型扣件、鑄鐵螺母,其中:架體包括立桿,立桿上垂直焊接有互相平行的橫桿、拉桿、底撐,橫桿、拉桿、底撐處于立桿的同一側且拉桿處于橫桿與底撐之間,橫桿與拉桿之間焊接有斜撐,拉桿對接焊接有螺桿,螺桿上套設有“3”型扣件后與鑄鐵螺母活動螺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其上墊設的木方一起為外側大模板構建出一個穩固的承托平臺,不易變形,結實耐用,有效確保了外側大模板的平整度及垂直度,確保了外墻的外觀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應用于外墻施工過程中外側大模板的托架,屬于施工現場模板應用領域。
技術介紹
在施工建筑領域,混凝土外墻的大模板,特別是外側大模板(大模板為一大尺寸的工具式模板,對于外墻而言分為內、外側大模板,內、外側大模板分別用于外墻朝向室內、室外的墻面)的平整度及垂直度決定了外墻整體的外觀質量,因此外墻在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外側大模板如何進行支撐,來保證其平整度及垂直度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對施工現場外墻朝向室外的墻面所使用的外側大模板的支撐一般利用支撐托架來實現,具體來說,如圖1所示,支撐托架10由彎鉤11與通絲螺桿12焊接制成。使用時,通絲螺桿12從外墻20外側插入其下方既有混凝土結構50的螺栓孔51內并穿出,通絲螺桿12上套設“3”型扣件13后通過螺接的鑄鐵螺母14將支撐托架10固定在既有混凝土結構50上。各支撐托架10的彎鉤11朝上,與通絲螺桿12 —起形成一個支撐面,在支撐面上墊設多塊木方40,直至木方40與外墻20底面齊平,然后將外側大模板30置于木方40上,于是外側大模板30的重量經木方40、支撐托架10傳遞給既有混凝土結構50,從而實現對外側大模板30的支撐目的。但從實際實施中可以看到,這種做法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支撐托架10自身過于簡易的結構限制,其形成的支撐面與外墻20底面相距較遠,支撐面上通常需要墊設很多塊木方40,支撐托架10與外側大模板30之間的距離較大,這便會導致支撐托架10對豎向設置的外側大模板30的重力及既有混凝土結構50的側向壓力的抵抗力較弱,易發生變形,從而易造成外側大模板30外移或下沉,造成錯臺,嚴重影響外墻20的外觀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墻施工用外側大模板托架,該托架與其上墊設的木方一起為外側大模板構建出一個穩固的承托平臺,不易變形,結實耐用,有效確保了外側大模板的平整度及垂直度,確保了外墻的外觀質量。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種外墻施工用外側大模板托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架體、“3”型扣件、鑄鐵螺母,其中:架體包括立桿,立桿上垂直焊接有互相平行的橫桿、拉桿、底撐,橫桿、拉桿、底撐處于立桿的同一側且拉桿處于橫桿與底撐之間,橫桿與拉桿之間焊接有斜撐,拉桿對接焊接有螺桿,螺桿上套設有“3”型扣件后與鑄鐵螺母活動螺接。較佳地,所述斜撐一端與所述橫桿外側端焊接而另一端焊接在所述拉桿與所述立桿之間的相交部位上,以使所述斜撐與所述橫桿一起形成一個三角形狀的支撐平臺。較佳地,所述橫桿與其所靠近的所述立桿的端部相距設定距離。較佳地,所述橫桿、所述底撐的長度相同且所述拉桿的長度遠大于所述橫桿的長度,所述橫桿、所述底撐與所述拉桿相距的距離相等。較佳地,所述橫桿、所述底撐的長度均等于木方寬度。所述拉桿的長度等于木方寬度與既有混凝土結構厚度之和。在實際制作中,所述立桿、所述橫桿、所述斜撐、所述拉桿、所述底撐均為鋼筋制成,所述螺桿為通絲螺桿。所述拉桿為HPB300鋼筋制成,所述立桿、所述橫桿、所述斜撐、所述底撐為HRB400或HPB300鋼筋制成。本技術的優點是:本技術與其上面橫向放置的木方一起為外墻使用的外側大模板構建出了一個穩固的承托平臺,不易變形,結實耐用,可有效確保外側大模板的平整度及垂直度,確保外墻的外觀質量?!靖綀D說明】圖1是外墻外側大模板使用的已有支撐托架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托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托架的使用說明圖?!揪唧w實施方式】如圖2和圖3所示,本技術外墻施工用外側大模板托架60包括不可分解的架體61、“3”型扣件62、鑄鐵螺母63,其中:架體61包括立桿611,立桿611上垂直焊接有互相平行的橫桿612、拉桿614、底撐616,橫桿612、拉桿614、底撐616處于立桿611的同一側且拉桿614處于橫桿612與底撐616之間,橫桿612與拉桿614之間焊接有斜撐613,拉桿614對接焊接有螺桿615,即拉桿614 —端與立桿611焊接而另一端與螺桿615對接焊接,螺桿615上套設有“3”型扣件62后與鑄鐵螺母63活動螺接,如圖2,橫桿612、拉桿614、螺桿615、底撐616與立桿611垂直,橫桿612、斜撐613、拉桿614、螺桿615、底撐616位于立桿611的同一側且處于同一平面內。如圖2,較佳地,斜撐613 —端與橫桿612外側端(即指橫桿612上不與立桿611焊接的一端)焊接而另一端焊接在拉桿614與立桿611之間的相交部位上,以使斜撐613與橫桿612 —起形成一個三角形狀的支撐平臺。在實際設計中,如圖2,橫桿612與其所靠近的立桿611的端部相距設定距離,此設定距離應視墊設的木方40高度而定,以用于使置于支撐平臺上的木方40介于既有混凝土結構50與立桿611端部之間,穩固木方40,確保木方40不會發生移動,但較佳地,此設定距離應略小于木方40高度,否則立桿611會與外側大模板30下沿相抵觸。在實際設計中,橫桿612、底撐616的長度相同且拉桿614的長度遠大于橫桿612的長度,如圖2,較佳地,橫桿612、底撐616與拉桿614相距的距離相等,這樣的對稱結構設計可以確保本技術在現場安裝完畢后,其立桿611與既有混凝土結構50的外墻面平行,而橫桿612、拉桿614、底撐616與外墻面垂直,如圖3。如圖2,較佳地,橫桿612、底撐616的長度均等于木方40的寬度。拉桿614的長度等于木方40的寬度與既有混凝土結構50的厚度之和。在實際制作中,立桿611、橫桿612、斜撐613、拉桿614、底撐616均為鋼筋制成,但各自鋼筋的直徑可互不相同,而螺桿615為通絲螺桿。較佳地,拉桿614為HPB300鋼筋制成,立桿611、橫桿612、斜撐613、底撐616為HRB400或HPB300鋼筋制成。在本技術中,“3”型扣件62、鑄鐵螺母63均為本領域的已有部件,故其具體結構不再詳述。如圖3,在施工中,外墻20建筑在既有混凝土結構50上方,外墻20的外墻面與既有混凝土結構50的外墻面豎向平齊,既有混凝土結構50上根據施工要求等間距地開設有若干個螺栓孔51。一個螺栓孔51對應安裝有一個本技術托架60。安裝時,本技術托架60的拉桿614插入既有混凝土結構50上的相應一個螺栓孔51內并穿出,橫桿612與斜撐613處于拉桿614上方,螺桿615上套設“3”型扣件62后通過螺接鑄鐵螺母63將本技術托架60固定在既有混凝土結構50上。如圖3,鑒于架體61的結構設計,本技術托架60可牢固地固定在既有混凝土結構50上。當各個螺栓孔51內都各自安裝好一個本技術托架60后,各個本技術托架60的橫桿612與斜撐613形成的支撐平臺便構成了一個相距外墻20的底面較近的大承托平面。于是在這個大承托平面上墊設一塊木方40,木方40正好與外墻20底面齊平,然后將外側大模板30置于木方40上即可,于是本技術托架60與其上墊設的木方40 —起為外側大模板30構建出了一個穩固的承托平臺。如圖3,施工過程中,外側大模板30的重量經木方40、架體61傳遞給既有混凝土結構50,從而實現對外側大模板30的支撐。而內側大模板70則直接由室內樓板支撐即可。本技術的優點是:1、本實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墻施工用外側大模板托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架體、“3”型扣件、鑄鐵螺母,其中:架體包括立桿,立桿上垂直焊接有互相平行的橫桿、拉桿、底撐,橫桿、拉桿、底撐處于立桿的同一側且拉桿處于橫桿與底撐之間,橫桿與拉桿之間焊接有斜撐,拉桿對接焊接有螺桿,螺桿上套設有“3”型扣件后與鑄鐵螺母活動螺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永濤,王濤,陳寶東,江遼,田浩,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