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屬建筑施工領域,確切地說是涉及建筑施工提高疊合板后澆帶砼的平整性和密實度的一種技術設計。
技術介紹
在工地施工現(xiàn)場疊合板后澆帶在拆模后往往面臨著混凝土平整性的問題。在后澆帶砼澆筑的時候更是會有澆筑振搗不均勻的現(xiàn)象,傳統(tǒng)的木模板工藝,需要多塊木模板拼接,拼縫會造成漏漿,不但影響后澆帶底面的一個整體美觀度,而且不能保證后澆帶砼澆筑振搗的密實度和平整性的質量。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提供不用木模板拼接,不會造成漏漿的一種用于疊合板后澆帶支模結構。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種用于疊合板后澆帶支模結構,包含兩塊疊合板之間墊入的鋼板,其方案是:墊入的鋼板是平整地嵌入在兩塊疊合板凹槽之間的缺口內,所述疊合板凹槽,是兩塊相隔平行的疊合板的底邊沿,均去除一長方條構成的缺口,該缺口高為墊入的鋼板厚,兩缺口深與兩塊疊合板相隔距離之和為墊入鋼板寬度;相隔平行疊合板兩相對面,均有向對方疊合板伸出的一排鋼筋鉤,鉤內分別橫穿著一條鋼筋;疊合板下方垂直鋪設方木,方木由獨立支撐架支撐固定。實施本技術后的積極效果是:本技術的實施,防止疊合板后澆帶支模結構漏漿,解決了平整性和密實度的問題,不需進行二次修護,加快了施工進度,拆模后顯得美觀,材料能重復使用,也節(jié)約了成本,節(jié)約了資源。【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俯視示意圖,圖2、本技術仰視示意圖,圖3、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現(xiàn)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種用于疊合板后澆帶支模結構,包含兩塊疊合板之間墊入的鋼板,其特征是:墊入的鋼板是平整地嵌入在兩塊疊合板1凹槽之間的缺口內,所述疊合板1凹槽,是兩塊相隔平行的疊合板的底邊沿,均去除一長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疊合板后澆帶支模結構,包含兩塊疊合板之間墊入的鋼板,其特征是:墊入的鋼板是平整地嵌入在兩塊疊合板(1)凹槽之間的缺口內,所述疊合板(1)凹槽,是兩塊相隔平行的疊合板的底邊沿,均去除一長方條構成的缺口,該缺口高為墊入的鋼板(2)厚,兩缺口深與兩塊疊合板相隔距離之和為墊入鋼板(2)寬度;相隔平行疊合板兩相對面,均有向對方疊合板伸出的一排鋼筋鉤,鉤內分別橫穿著一條鋼筋;疊合板下方垂直鋪設方木(3),方木(3)由獨立支撐架(4)支撐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葉文啟,陳忠,李曉曦,胡淏,
申請(專利權)人: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