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外墻體系,包括內墻裝飾層、基板層和外墻裝飾層。內墻裝飾層與基板層之間設置內墻保溫層和管道層;內墻保溫層鋪設在內墻裝飾層的外端面;管道層位于內墻保溫層與基板層之間并以架空的方式形成;基板層與外墻裝飾層之間設置防水透氣層和外墻保溫層;防水透氣層采用膜材鋪設在基板層的外端面而形成;外墻保溫層設在防水透氣層與外墻裝飾層之間。內墻保溫層和外墻保溫層均采用厚度為20mm的保溫巖棉或輕質硫酸鎂保溫板。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外墻體系采用內、外保溫層并具有空心的管道層,不僅具有施工工藝簡單、施工質量易保障、生產成本低的特點,還具有可靠的保溫性能,可有效減少熱橋效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外墻體系。
技術介紹
隨著建筑業的高速發展,建筑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問題日益突出,建筑節能形勢相當嚴峻。面對傳統材料和技術在建筑節能和安全環保方面暴露出來的弊端,尋求新材料和新技術及應用體系成為建筑節能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往人造建材的種類有很多種,其中具有玻璃纖維的強化礦物混凝土通常是將水泥、礦物用粘著劑等等的膠結材料、水、骨材及玻璃纖維依適當比例混合,再灌注到模具的模穴內成型預定的形狀及厚度,當該混合物硬化后,就可以形成適合運用在建筑領域的人造建材。以往人造建材雖然可以作為建筑物的墻壁,但其成型后是實心的結構體,不但重量大,不利于搬運及施工,當人造建材運用在建筑物上時,實心的結構體也會成為熱源傳導的途徑,也就是說,當戶外的溫度較高時,熱氣可以快速地經由該人造建材的實心結構往室內傳送,故其隔熱效果較差。當建筑物的內部溫度逐漸升高時,就需要以冷氣等設備來降溫,故以往具有實心結構的人造建材還會產生節能、減碳效果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了一種外墻體系,它不僅具有施工工藝簡單、施工質量易保障、生產成本低的特點,還具有可靠的保溫性能,可有效減少熱橋效應。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外墻體系,包括位于外墻體系最內側的內墻裝飾層、位于外墻體系中間的基板層和位于外墻體系最外側的外墻裝飾層,其中,所述內墻裝飾層與基板層之間設置內墻保溫層和管道層;所述內墻保溫層鋪設在所述內墻裝飾層的外端面;所述管道層位于所述內墻保溫層與基板層之間并以架空的方式形成;所述基板層與外墻裝飾層之間設置防水透氣層和外墻保溫層;所述防水透氣層采用膜材鋪設在所述基板層的外端面而形成;所述外墻保溫層設在防水透氣層與外墻裝飾層之間;所述內墻保溫層和外墻保溫層均采用厚度為20mm的保溫巖棉或輕質硫酸鎂保溫板。上述的外墻體系,其中,所述內墻保溫層與基板層之間、基板層與外墻保溫層之間采用扣件連接或粘結劑連接。上述的外墻體系,其中,所述輕質硫酸鎂保溫板由上、下層鉑金布、鋪設在上層鉑金布的下表面的上層硫酸鎂漿料、鋪設在下層鉑金布的上表面的下層硫酸鎂漿料及夾置在上、下層硫酸鎂漿料之間的發泡層構成。上述的外墻體系,其中,所述基板層包括若干間隔設置的龍骨和填充在兩根龍骨之間的基板。上述的外墻體系,其中,所述龍骨為鋼結構方管,規格為50×40×4;所述基板采用蒸汽加壓混凝土條板或纖維增強水泥板。上述的外墻體系,其中,所述內墻裝飾層采用涂料、石膏板或墻紙。上述的外墻體系,其中,所述外墻裝飾層采用石材或面磚。本專利技術的外墻體系的技術方案,采用內、外保溫層并具有空心的管道層,不僅具有施工工藝簡單、施工質量易保障、生產成本低的特點,還具有可靠的保溫、防火、防水和安全性能,可有效減少熱橋效應。內墻保溫層、外墻保溫層和基板層統一由廠家預制加工,現場拼裝,采用專用的連接件彼此連接。內墻裝飾層、防水透氣層和外墻裝飾層在現場鋪設,因此質量得到保證,并且有利于向產業化發展。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外墻體系的剖面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外墻體系中的輕質硫酸鎂保溫板的剖面圖;圖3a是本專利技術的外墻體系的一種扣件的結構示意圖(分離狀態);圖3b是本專利技術的外墻體系的一種扣件的結構示意圖(連接狀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外墻體系,包括位于外墻體系最內側的內墻裝飾層1、位于外墻體系中間的基板層4和位于外墻體系最外側的外墻裝飾層7。內墻裝飾層采1用涂料、石膏板或墻紙;內墻裝飾層1與基板層4之間設置內墻保溫層2和管道層3;其中:內墻保溫層2鋪設在內墻裝飾層1的外端面;管道層3位于內墻保溫層2與基板層4之間并以架空的方式形成;基板層4與外墻裝飾層7之間設置防水透氣層5和外墻保溫層6;外墻裝飾層7采用石材或面磚;其中:防水透氣層5鋪設在基板層4的外端面;外墻保溫層6設在防水透氣層5與外墻裝飾層7之間。內墻保溫層2和外墻保溫層6一方面起到外墻體系的主要保溫隔熱作用,有效防止外墻體系之內的空間內的熱量與外界進行熱交換。外墻保溫層6還能對防水透氣層5起到保護的作用。本實施例中的內墻保溫層2和外墻保溫層6均采用厚度為20mm的保溫巖棉或輕質硫酸鎂保溫板鋪設形成。輕質硫酸鎂保溫板由內、外層鉑金布21、21’、鋪設在內層鉑金布21的外表面的內層硫酸鎂漿料22、鋪設在外層鉑金布21’的內表面的外層硫酸鎂漿料22’及夾置在內、外層硫酸鎂漿料22、22’之間的發泡層23構成(見圖2)。其中的鉑金布能集阻燃、吸熱、隔氧于一體;硫酸鎂漿料具有早強、高強、低堿、抗水、不吸潮返鹵、耐高溫性好等優勢;鉑金布與硫酸鎂漿料結合后具有鋼筋水泥的承載能力;發泡層不但具有保溫、隔熱、隔音的效果,還有凈化空氣的功能。內墻保溫層2和外墻保溫層6只要干鋪平整,不需要粘接材料,一方面與外面的防水透氣層5不產生牽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產生冷熱橋現象影響保溫層整體的保溫隔熱效果。基板層4起到支撐外墻體系以及增強整個外墻體系剛性的作用,該基板層4包括若干間隔設置的龍骨40和位于兩根龍骨40之間的基板41,龍骨40為鋼結構方管,規格為50×40×4;基板41采用蒸汽加壓混凝土條板或纖維增強水泥板,不僅具有保溫隔熱性能,還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而且安裝快捷簡便。防水透氣層5起到將外界的潮氣隔離的作用,保證了墻體的氣密性。該防水透氣層5采用膜材鋪設而成,能防止室內的水蒸汽進入外墻保溫層6,避免保溫層結露,影響保溫效果。該防水透氣膜鋪設在基板層4的外端面并包覆在基板層4、管道層3和內墻保溫層2與地面和頂面連接的兩端面,能防止外墻體系與地面板材或屋面板材之間的縫隙由于滲水進入保溫層的現象發生。外墻裝飾層7可以任意選擇,增加設計自由度。內墻保溫層2與基板層4之間、基板層4與外墻保溫層6之間采用扣件連接或粘結劑連接。扣件的形式有多種,在本實施例中(見圖3a和圖3b),扣件包括分別固定在兩個相鄰的板材的相對面上的卡合件8和扣合件8’,卡合件8上具有卡槽,扣合件8’上具有與卡槽配合的舌扣,在兩個相鄰的板材連接時,將扣合件8’的舌扣插入卡合件8的卡槽中,使兩個相鄰的板材形成緊密連接,同時拆卸方便。本專利技術的外墻體系中,內墻保溫層2與基板層4之間可以采用較厚的扣件連接,以形成管道層3。基板層4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墻體系,包括位于外墻體系最內側的內墻裝飾層、位于外墻體系中間的基板層和位于外墻體系最外側的外墻裝飾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墻裝飾層與基板層之間設置內墻保溫層和管道層;所述內墻保溫層鋪設在所述內墻裝飾層的外端面;所述管道層位于所述內墻保溫層與基板層之間并以架空的方式形成;所述基板層與外墻裝飾層之間設置防水透氣層和外墻保溫層;所述防水透氣層采用膜材鋪設在所述基板層的外端面而形成;所述外墻保溫層設在防水透氣層與外墻裝飾層之間;所述內墻保溫層和外墻保溫層均采用厚度為20mm的保溫巖棉或輕質硫酸鎂保溫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外墻體系,包括位于外墻體系最內側的內墻裝飾層、位于外墻體系
中間的基板層和位于外墻體系最外側的外墻裝飾層,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墻裝飾層與基板層之間設置內墻保溫層和管道層;
所述內墻保溫層鋪設在所述內墻裝飾層的外端面;
所述管道層位于所述內墻保溫層與基板層之間并以架空的方式形成;
所述基板層與外墻裝飾層之間設置防水透氣層和外墻保溫層;
所述防水透氣層采用膜材鋪設在所述基板層的外端面而形成;
所述外墻保溫層設在防水透氣層與外墻裝飾層之間;
所述內墻保溫層和外墻保溫層均采用厚度為20mm的保溫巖棉或輕質硫酸
鎂保溫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墻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墻保溫層與基板層
之間、基板層與外墻保溫層之間采用扣件連接或粘結劑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姚子鐘,甘華松,汪偉華,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通璞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