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前壁板隔音墊,包括第一隔音層、第二隔音層和吸音層,所述第二隔音層位于所述第一隔音層和吸音層之間,且所述第二隔音層分別與所述第一隔音層和所述吸音層緊密貼合;所述第二隔音層的面積小于所述第一隔音層和所述吸音層的面積,且所述第一隔音層未與所述第二隔音層貼合的部分與所述吸音層緊密貼合。上述隔音墊是局部雙層隔音層的結構,而不是采取將整層隔音層加厚的方式來提高隔音的效果,這樣的設計的隔音墊在使用時將雙層隔音層的位置對準汽車發動機的位置,即對局部聲源加強屏蔽作用,不僅能起到更好的車廂隔音效果,同時也降低了成本,而且不會影響隔熱性能,隔熱隔音的綜合性能得到提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內飾
,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前壁板隔音墊。
技術介紹
汽車前壁板隔音墊是一種安裝于汽車發動機艙和儀表板之間的零件,因其具有能夠隔離以及減少來自于發動機艙的噪音和熱量的作用而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配件
前壁板的隔離作用越好,汽車的NVH特性(汽車的噪聲Noise、振動Vibrat1n和聲振粗糙度Harshness)就越好,進而汽車設計及制造質量的整體水平就越高。在現有技術中,汽車的前壁板隔音墊主要有兩大類:第一種采用單層材料的結構,由于其組成材料和組織結構單一,導致實際使用過程中的隔音隔熱性能較差,間接影響了汽車的整體使用。第二種采用復合結構,此種結構相比于單層結構來說,綜合性能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對于不同車型的隔離效果有所差別,這是因為不同汽車的發動機艙設計不同,發熱和噪音的位置并不相同,而聲源位置的隔音效果至關重要。目前,汽車購買者對車廂隔音效果的要求越高越高。因此新車型設計時,在保證良好的隔熱作用的前提下,會更加關注前壁板隔音墊的隔音作用。研發新的前壁板隔音墊以滿足更高的隔音要求和綜合性能,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汽車前壁板隔音墊,以提高現有的汽車前壁板隔音墊的隔音效果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種汽車前壁板隔音墊,包括第一隔音層、第二隔音層和吸音層,所述第二隔音層位于所述第一隔音層和吸音層之間,且所述第二隔音層分別與所述第一隔音層和所述吸音層緊密貼合;所述第二隔音層的面積小于所述第一隔音層和所述吸音層的面積,且所述第一隔音層未與所述第二隔音層貼合的部分與所述吸音層緊密貼合。優選的,上述汽車前壁板隔音墊中,所述第一隔音層和所述第二隔音層為EVA膠皮質隔音層;所述吸音層為PU發泡吸音層。優選的,所述第一隔音層和所述第二隔音層粘結貼合。即通過高溫加熱后,兩層自粘接在一起,層間不再有粘接劑類物質。優選的,上述汽車前壁板隔音墊,所述第二隔音層的面積占所述第一隔音層面積的比例為25— 40%。優選的,上述汽車前壁板隔音墊中,所述第一隔音層和所述第二隔音層的厚度均為 1-2.5mm η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技術提供的汽車前壁板隔音墊,采用復合結構,包括第一隔音層、第二隔音層和吸音層,所述第二隔音層在所述第一隔音層和吸音層之間,且和所述第一隔音層和所述吸音層緊密貼合;所述第二隔音層的面積小于所述第一隔音層和所述吸音層的面積,且所述第一隔音層未與所述第二隔音層貼合的部分與所述吸音層緊密貼入口 Ο也就是說,上述隔音墊是局部雙層隔音層的結構,而不是采取將整層隔音層加厚的方式來提高隔音的效果,這樣的設計的隔音墊在使用時將雙層隔音層的位置對準汽車發動機的位置,即對局部聲源加強屏蔽作用,不僅能起到更好的車廂隔音效果,同時也降低了成本,而且不會影響隔熱性能,隔熱隔音的綜合性能得到提高。綜上所述,本技術提供的汽車前壁板隔音墊,能夠在同等成本前提下提供更好的隔音性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前壁板隔音墊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第一隔音層,2-第二隔音層,3-吸音層。【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汽車前壁板隔音墊,以提高現有的汽車前壁板隔音墊的隔音效果問題。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考附圖1,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前壁板隔音墊的結構示意圖。汽車前壁板隔音墊,汽車前壁板就是將發動機艙室和乘坐車廂隔離的鋼板,它的位置靠近發動機室,必須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與前壁板貼合的隔音墊就是解決降低進入車廂的發動機噪聲問題的。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壁板隔音墊包括第一隔音層1、第二隔音層2和吸音層3,所述第二隔音層2位于所述第一隔音層1和吸音層3之間,且所述第二隔音層2分別與所述第一隔音層1和所述吸音層3緊密貼合。所述第二隔音層2的面積小于所述第一隔音層1和所述吸音層3的面積,且所述第一隔音層1未與所述第二隔音層2貼合的部分與所述吸音層3緊密貼合,也就是說,第一隔音層1與吸音層3之間并不存在縫隙。上述隔音墊的第一隔音層1靠近車廂內。吸音層3靠近發動機一側。它是局部雙層隔音層的結構,而不是采取將整層隔音層加厚的方式來提高隔音的效果,這樣的設計的隔音墊在使用時將雙層隔音層的位置對準汽車發動機的位置,即對局部聲源加強屏蔽作用,不僅能起到更好的車廂隔音效果,同時也降低了成本,而且不會影響隔熱性能,隔熱隔音的綜合性能得到提高。可見,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壁板隔音墊,能夠提供更好的隔音性能。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壁板隔音墊,第一隔音層1和所述第二隔音層2均為EVA(是英文ethylene-vinyl acetate的簡稱)膠皮質隔音層,中文為乙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即未采用發泡技術的膠皮質地的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局部雙層加厚后,針對局部聲源的屏蔽效果很好。所述吸音層3為PU(是英文Polyurethane的簡稱)發泡隔音層,中文叫做聚氨基甲酸酯簡稱聚氨酯,在將三層結構復合的生產過程中,因為加熱狀態下的PU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在壓合后,會流向第一隔離層1未與第二隔離層2貼合的部分,與第一隔離層1緊密貼合。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壁板隔音墊,所述第一隔音層1和所述第二隔音層2的膠皮材料粘接貼合。制作的工藝流程為:將第一隔離層的EVA膠皮質材料放置在烘箱傳送帶上,利用專用定位工具,將第二隔離層的EVA材料正確定位放置在第一隔離層上方正確位置。正確設置烘箱烘烤溫度及時間,使上述兩層的重疊區域的加熱管持續處于工作狀態,提供熱量,第一隔離層的單層區域接受輻射熱。兩層膠皮會在高溫及自重壓力下,粘接在一起。完成加熱烘烤完成后,雙層膠皮從烘箱傳送帶送出,雙層膠皮粘接牢固。在應用相同重量雙層材料的條件下,采用上述工藝生產的產品能達到更好的隔音效果。并且,在整個工藝過程中未引入粘接劑,對有提高乘客艙內的V0C表現有較好的支持作用,V0C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縮寫。對于越來越注重環保的消費者而言,裝配有此種工藝生產的汽車前壁板隔音墊的汽車是具有吸引力的。我們知道,不同車型的發動機位置不同,產生的局部噪音的大小也不同,當然不同的車型對車型內噪音的要求也不同。而第二隔音層2的面積占所述第一隔音層1面積的比例,也就是局部雙層的面積是能夠影響對局部噪音的屏蔽效果的。根據實際的生產經驗,第二隔音層2的面積占所述第一隔音層1面積的比例為25%到40%之間,其中以35%左右時,防噪音的效果較優。同樣也是基于上述的考慮因素,所述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前壁板隔音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音層(1)、第二隔音層(2)和吸音層(3),所述第二隔音層(2)位于所述第一隔音層(1)和所述吸音層(3)之間,且所述第二隔音層(2)分別與所述第一隔音層(1)和所述吸音層(3)緊密貼合;所述第二隔音層(2)的面積小于所述第一隔音層(1)和所述吸音層(3)的面積,且所述第一隔音層(1)未與所述第二隔音層(2)貼合的部分與所述吸音層(3)緊密貼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歐理,江偉忠,張帆,陳友蘭,秦春濤,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佩爾哲汽車內飾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